她們舞得是那樣專注,舞出了煥發的青春,舞出了充沛的活力,舞出了成長的生命,也舞出了純稚的美。看了不由得叫人感動。
而她們居然只是一群年僅十四、五歲的國中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練舞,卻跳得幾乎比一群職業舞蹈家還要好!
難怪她們再度拿到了全省現代舞比賽的冠軍。
無論是青年節或自由日的晚會中,或是其他海內外青年集會的會場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尚在國中就讀的孩子,在大場子中,隨著樂音跳躍飛奔,翻滾迴旋,他們都健康活潑,可愛天真,而其中予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臺北市長安國中的舞蹈團表演。
她們也只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國中的功課也不輕鬆,能練出這樣的成績,不知師生曾投注了多少心血與汗水。她們在演出時,是那樣的全神貫注,那麼賣力,那麼誠摯,而技巧與水準,真是已臻爐火純青之境了。
從民國六十二年開始,長安國中先後拿到了五年的冠軍,大家都稱她們是「五冠王」。雖然,每年表演的同學和主題都不相同,但那背後的精神卻是一致不變的——專心致志,為校爭光。
過去四年,長安國中曾分別以「同舟共濟」、「碧血黃花」、「奔向自由」與「乘風破浪」奪魁,今年,她們獲得第五度冠軍,跳的主題是:「哈薩克神殿」。
五年來,負責指導的一直是林麗珍老師。她對大陸邊疆地區的風土文物深感興趣,也很想編一齣邊疆舞曲。在她心目中,跳邊疆舞一定得有憑有據,不是光耍個鈴鼓就可表現。所以,她花了半年的時間,到臺北中央圖書館、台中東海大學圖書館等處,翻遍了所有有關邊疆記載的書籍。這半年的工夫,使得林老師對邊疆地區的風俗、習慣、信仰、服飾和樂器等,都有了概括的瞭解。
哈薩克,是新疆的一個大族,民性強悍,不論男女,都擅騎術,經過再三的思量,林老師決定選擇哈薩克為素材,並以最具神秘性、最予人遐思的廟宇為主題,舞名就叫做「哈薩克神殿」。
開始編舞時,林老師採取一段一段編的方式,因為她以為,從頭編到尾的舞蹈因限於能力與耐力,易有高潮都集中在前半段的毛病。分開來編,每段就都有個主題,在稍加修飾後,把每段銜接起來,既能有連貫性,又可高潮迭起。
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支舞大致編成了,接下來是很重要的配樂工作。林老師說,在編舞初始,她心中已大致有了旋律,根據這個旋律,選定了一支哈薩克民謠的曲子,她邀請陳建中擔任小提琴獨奏,陳念舟協助訓練一班同學合聲,再由溫隆信負責剪接……經過這幾位樂壇新秀的協助,終於完成這支十分十四秒的舞曲。
舞蹈舞曲都編好之後,接著要挑選擔任演出的同學。按照長安國中的慣例,都是選二年級的同學,因為一年級學生較稚弱,三年級的功課比較忙。先是由每班同學推選十五位出來,再由老師們測驗她們的柔軟度、彈性與旋轉,老師還要她們試著模仿一些較難的動作,看她們反應是否靈敏,領會力如何?最後,出一個主題,要她們隨心所欲的表演,以測驗她們的領悟力與表達能力。如此選出了二百位同學,參加集訓,集訓時還要看看她們的精神與毅力,表現不佳的要予淘汰。
林老師以為,如果說舞蹈是表現人生,首先就必須要學習人生,「不僅是把舞跳好而已,更重要的是表現舞蹈精神!」林老師在集訓時,教導同學應對進退的禮節、團隊精神的重要,以及守時的觀念和榮譽心的建立等等,她更教導孩子們「敬業」:尊重舞蹈,一絲不苟。
孩子們上課時的精神集中,態度莊重,即使在練舞時,她們也有面對千千萬萬觀眾表演時的莊嚴感,漸漸的,林老師所要求的舞蹈精神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初期訓練,以旋轉、跳躍、柔軟和擺頭等幾個基本動作為主,這些動作好比核心,其他的動作即圍繞其旁。學校僅安排每週練習二次,但這些要強的孩子,回家後也都不懈地苦練,練到身手靈活矯健、動作優美自然,直追職業舞蹈家的水準。
舞蹈的整體雖早經編妥,但並非已經定案,林老師注意觀察同學們平時的舉手投足,鼓勵她們參與創作,或是自己跳些動作請她們來選,師生們集中了智慧與心力,一再修改,為期表現得更淋漓盡至。
練舞期中,林老師再三對同學們講述有關新疆的一切,讓她們去瞭解,去想像,把自己與舞蹈中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林老師曾萬分欣慰地說:跳這個舞,需要感覺敏銳、想像力豐富,通常不是她們這種年齡與背景所能勝任的,可是她們聽話、努力,她們一再地問,一再地揣摩,一再地苦練,硬是把我的構想都表達出來了!
這支舞的主題,是要表現哈薩克神殿上神秘的氣氛,祭禮中的莊嚴,以及那兒美麗、明朗的女子。
為了表現神殿中殿堂的雄偉,林老師設計了四個三公尺高、四方形、象徵殿柱的道具,每一個柱子是由四根鐵條所圍成,三面圍上綠紗,紗上貼有亮片,底下並附有輪子,可以拉開二面成為屏風,變化多端,這樣可使舞型與道具配合變化,舞台即生動活潑。
除了四個殿柱外,中央還支了一個高高的紅紗帳蓬,象徵神殿的中心,增加了幾許神秘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道具全是由同學們自行動手製作的。
在這短短的僅十分多鐘的舞蹈裡,這批小女孩們把每一個細胞都動員了,那份賣力與執著,很難想像是出自這樣稚齡的孩子。她們能在站立著的姿態,瞬息跪下,彷彿僅有一秒鐘的時間,已翻身後仰,頭部碰著地面,動作之迅速、之熟練、之靈活與優美,確實叫人嘆為觀止。
在整個舞蹈中,舞型變幻無窮,配合著道具的變化,叫人目不暇給。每一位參加演出的孩子,無論是主角或配角,都很專注地各盡本份。即使是在表演一個極其複雜、艱難的動作,她們臉上的表情也都顧到了,時而微笑俏皮,時而莊嚴肅穆,時而英氣煥發,氣氛動人。
連續拿到五年的冠軍,當然絕非倖至,除了林老師與同學們的努力不懈外,長安國中的校長、訓導主任與管理組長等的大力支持,也功不可沒。學校當局對課外活動一向很重視,對於要參加的校際比賽,更是主張全力以赴。為校爭光是其一,還能藉此培養孩子們的團隊精神與榮譽感。養成「敬業」與「樂群」的態度,對她們今後的做人處事,必有無盡的益處。
校內沒有參加這項活動的師生,也一直全力給予支持與鼓勵,像配樂、錄音、製作道具,以及比賽或表演時搬運器材和種種管理工作等,都是由他們協助的,大家都有「辱榮與共」的觀念,當作自己的事在做,這種「同舟共濟」的精神,是她們一再獲勝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們不僅是以觀賞的心情來看這支舞,在瞭解她們奮鬥不懈的努力過程之後,不得不產生一種尊重之情,實際上,我們真是帶著仰慕的態度,十分虔敬地在看她們表演。
十分鐘在全心全意的表演與聆賞中迅即飛逝,舞者一個個汗流夾背。舞畢之時,她們似有把自己掏空了的虛脫,臉上卻又帶著貢獻過後的成就感。也就是這種經驗,把她們都帶入成長中的另一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