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
佔糖尿病絕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並非胰島素缺乏,只是胰島素受體的敏感度變差,導致細胞無法代謝葡萄糖,即使胰島素越用越重,效果仍然有限。
國內乳糖專家、中興大學獸醫學系教授毛嘉洪指出,血液中含糖量過高只是症狀,「糖進不了細胞的門」才是問題的癥結。因此他認為,「協助吸收才是治本之道!」
如何增強胰島素的生物活性與受體的敏感性,是糖尿病治療的新思考方向。「耐糖因子」的研究便是其中之一。
耐糖因子存在於組織細胞內,主要功能在維持體內糖類的代謝,與胰島素協同作用,將血液中的葡萄糖送進體內細胞。
早在一九五七年,美國生物學者史沃茲、莫滋等人,就在豬腎中發現耐糖因子,隨後證實這種維生素、胺基酸、三價鉻的複合物,是活化胰島素受體的必要分子,它具有降低血糖的協同作用,其中三價鉻更是關鍵。
毛嘉洪指出,人體內原就存在微量元素鉻,鉻在人體的骨髓中儲存最多,但會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特別是肥胖、懷孕、酗酒、過度操勞、壓力大者,耗損更加嚴重。
但鉻的補充不易,雖然母親的初乳、動物的肝、腎,食物中的花椰菜、馬鈴薯、葡萄、柳橙中都含有鉻,但問題是,吃進人體後很容易和腸胃道中的纖維質結合,和糞便一起排出,不容易被人體吸收。
研究乳品多年的毛嘉洪,仿效初乳的耐糖因子架構──乳鐵蛋白攜帶兩個三價鉻和其他維生素,嘗試將鉻包含在乳鐵蛋白當中,以減少其與膳食纖維結合排出的機率。
以毛嘉洪為首的研發團隊進駐中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並與加特福公司合作,成功地將乳鐵蛋白鉻奶粉量產、商品化,提供糖尿病患者與藥物合併使用。
此一產品經台大、成大、三總、台中榮總等醫院以一百五十多位輕、中度糖尿病患作臨床實驗,結果顯示,服用含乳鐵蛋白鉻的奶粉後,每100毫升血液中,空腹血糖值降低15到20毫克,不僅對女性、老年人效果較佳,對臨時壓力增加導致血糖升高者,效果特別顯著,這項產品也因此獲得「2001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及「第一屆國際生醫新創獎」的肯定。
預防兼治療
定位為健康食品的「加特福GTF奶粉」以調節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為訴求,對象並不僅限於糖尿病患者。
「除了糖尿病人外,肥胖、有家族遺傳等的高危險群,更需要好好照顧,」毛嘉洪指出,身體的狀況很難以一條人為劃訂的界線認定,在尚未跨越界線前期,就應該要好好的保養。
「上醫醫於未病之先」,對付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糖尿病,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