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須澄清的是,我們對第二管道並沒有太過的期待,第一管道還是最重要的。然而在一軌不通的情況下,美國智庫願意從中傳遞訊息,我們也樂見其成。雖然二軌目前的運作也不一定十分順利,但不論能發揮多大的功能,結果都是正面的。我必須強調,第二管道不是定質、定量、與定型的,只要可以溝通,任何方式我們都樂見。如兩岸明年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國際論壇性質也會是兩岸另一種溝通的管道。
至於與美國智庫的聯繫,對台灣來說,最大的功能還是在保持與美國「人才庫」的互動,畢竟智庫人才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美國政策的成形。
在華府這樣世界各國外交競爭的舞台上,我很高興地看到近年來我們與美國關係越來越密切,也越來越往正面的方向走。尤其去年美國政黨輪替後,兩國間的關係更形積極,這從今年初陳總統過境美國所受到的禮遇可以看出。
陳總統去年過境洛杉磯時,美方有關不得會見國會議員等的要求確實太不合理,但今年在紐約不但停留時間較長,也會見了美國國會議員、智庫學者、地方首長、企業領袖,不但考慮到陳總統過境的安全與舒適,對行程的開放更是對台灣的一種尊重。
另外,民間互動的頻繁狀況也可略窺我國近年與美的關係密切。以二○○○年為例,我國每週與美國的往返飛機班次就高達二百七十四架次;雙方達成一百多項雙邊協定;連麥當勞、星巴克等美式連鎖店在台灣的店數都是世界排名前茅。
這些民間交流的線與官方進展交織起來的網絡,讓兩國間的關係更形堅固。未來我看不到任何台美關係會走回頭路的可能。我們雙方都是民主國家,有相同的價值信仰,一切國家運作都透明化,很容易能掌握彼此共同利益的所在。
我要重申的是,我們不介意美國與中共發展關係,任何美國與中共的往來,只要不影響台灣的生存利益,我們都樂見。
我們期望兩岸能夠和平、恢復對話,不要有軍備競賽。台灣的兩岸政策是維持台海和平,而非仰賴軍事採購,我們希望透過經濟、文化、教育的交流來改善兩岸關係。台海兩岸有許多方式可以避免戰爭爆發。如果中共能撤除或減少針對台灣的飛彈部署,或降低軍事上的威脅,我們可以對軍事採購重新考量。

(右)雙橡園書架上,我國歷屆駐美大使照片一字排開,令人想起美中關係的種種經過與變化。

(右)雙橡園書架上,我國歷屆駐美大使照片一字排開,令人想起美中關係的種種經過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