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黨政治,應有制衡
國民黨在今後也許應該設立一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針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各項問題,進行短程、中程的各項研究。透過這個研究中心,國民黨與政府在問題出現或在面對可能的問題時,才能有足夠的建議與政策可供參考。唯有如此,執政黨才能對人民的要求,更有所反應與負責。
也有些選民對國民黨並未完全改變其支配性角色的態度不滿。在去年七月的國民黨初選中,即有部分候選人與黨員認為,有些黨內領袖仍欲以己意加諸在提名過程之上。由於初選制度在慚漸消除派系政治弊端方面,仍不失為一良好之制度,但國民黨卻必須在初選時真正尊重黨員的意見。如果執政黨希望培訓一些能在選舉中獲勝的候選人,那就必須在每次選舉之後立刻培訓。惟一旦國民黨培訓的候選人仍在初選中落敗,就必須尊重初選的結果。
此外,在台灣的一個傳統傾向,就選民常會同情一些弱勢的反對派候選人,特別是他們處於不利的地位時,更是如此。也有些選民投票給反對黨候選人,是因為他們認為電視媒體對執政黨的參選者提供較有利的宣傳。如果國民黨要面對挑戰,首先應不再自視為政治資源的「支配者」,而將自己當成變遷社會中的一個「競爭者」。
這次選舉也凸顯出國民黨的一個弱點,即執政黨政府由於制定全國性公共政策的需要,而將第一流人才均放在中央政府各個部門之中;在忽視地方候選人的培訓之際,民進黨卻將其精英分子投入選戰,尤以角逐縣市的席次為然。

政見會是候選人政治理念的宣示,亦是參選者最佳的競技場。(本刊攝影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