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明皉b全球有四大製造基地,除了台灣本廠外,能不能就其他三個基地的定位做一個比較?
答:馬來西亞明祤t歷史最早,十一年了,人數有二千多人。墨西哥廠是因應北美共同市場而設的,可是市場很現實,我們想就近生產,卻因為成本比較高,買主說那他寧願要便宜的,因此墨西哥廠的規模一直做不大,維持在一百多人。
蘇州就不一樣。我們本來是為了接外銷單,要找低成本的營運基地,要和馬來西亞分工。可是,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這裡自然而然會成為提供大陸內銷產品的基地。又製造又行銷,肩負dual mission,這是中國比較特別的。
問:目前明秺泵{廠的營業額,佔整個明硍偎峈漱餼咻釵h少?
答:不多,去年營業額佔整個公司不到百分之十,今年估計會提升到百分之十五。這是指蘇州廠就地生產、就地賣掉的。
當然,光靠蘇州廠,不能完全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有些是蘇州沒有做、或政策不准移過去的,像LCD顯示器,台灣做半成品過去,在蘇州做最後的組裝。明眱颩奏孎庤H,有些產品如手機,在和有關單位沒有達成瞭解前,不會過去。
當然大陸比重一定會成長。大陸明年就會超過歐洲,成為明皉萓釩~牌的最大市場,也是最大的製造基地。
問:大陸市場會成為明眭榴ome market嗎?
答:以一個全球公司來看,到處都是home market。不過大陸畢竟同文同種,市場掌握度高,和全球廠商比起來,我們有相對優勢。可是那裡也有很強的地頭蛇。像聯想電腦、方正集團等,這些才是我們的主要競爭者。
譬如明眭慢D-ROM在那裡是第一品牌,但最近冒出一個地頭蛇叫「大白鯊」,他向台商下代工訂單,想走聯想的路。許多台商也樂得賺OEM的快錢,畢竟打品牌太累了。不過沒關係,市場經濟嘛,一定會有競爭者,也會面臨價格戰。我們的六大產品線,像是顯示器、儲存媒體等,競爭對手有的是國際大廠、有的是地頭蛇,每一項都不一樣。
問:大陸市場崛起後,台灣市場會不會被「邊緣化」,像某些產品機型就乾脆不出台灣版的?
答:沒錯,但我們的產品不會啦。台灣兩千萬人的市場,雖然沒有那麼重要,但畢竟是「主席的故鄉」嘛!最重要的是我們研發人員就在台灣,要靠台灣市場來獲取第一手的訊息來源,所以這樣一個小而精緻的home market,為研發團隊的創新提供了很重要的反餽系統,不可忽略。
可惜的是,台灣不能養出足夠大的市場規模,讓我們可以很快地將為台灣市場設計的機型,引導到全世界,這是最大的困擾。今天電腦為什麼會長成這個樣子?因為這是美國人設計給美國人自己用的,規格都是他定的。過去五十年,我們就是缺乏這樣一個可以施展身手的空間。
所以大陸崛起後,我只能說,台商如果不善用大陸的資源、大陸市場規模的威力,以及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機會,那就是傻瓜了。
問:大陸成為明硈怳j的製造基地後,會不會排擠到對台灣的投資?
答:不會。我們去馬來西亞十一年、大陸五年,台灣部分也還是在擴廠,在桃園龜山這裡的第三個工廠正在建。但台灣必須一直變、一直有新的東西出來,把成熟的產品線丟給海外去做,舊的東西是留不住的。這也是一種良性刺激,刺激這邊的研發要加速,推出更新更好的產品。
問:但大陸已經不是一個次級市場了,大陸消費者什麼都要最好的?
答:沒錯,他們要「一步到位」嘛,而且大陸市場大,新產品也很快就有足夠的量。所以以前說「高階產品留在台灣,低階移去大陸」,現在都打破了。但我們這裡還是有很多歐美OEM訂單,從台灣直接交貨出去。
最重要的,大陸基地的生產能力畢竟和台灣有段距離,高階產品還是要台灣先做完,機器、製程都很穩定了,大陸廠才有能力接手,風險也才能降低,總之,企業就是要追求一個最合理的資源組合。但明痐ㄦ|像某些企業,在台灣沒有廠、連「根」拔起移到大陸,只是還在台灣上市而已。
不過,台灣人必須思考,在產業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獨特的存在意義和附加價值在哪裡?像大陸工程師,拿台灣三分之一薪水,做的跟台灣人一樣好,台灣人自己該何去何從?很多人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我覺得這非常嚴重。
說句不好聽的話,當初我們就是憑著韌性和勤儉,才能從美、日身上揀了很多工作到台灣來,現在大陸也可以把我們的工作吃走。這是產業全球化的必然過程。要檢討的是我們的競爭力哪裡去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絕對不是靠政策擋得掉的,而是要靠自己內部的進化。所以我們不斷push研發,推出更有附加價值的產品。在研發創意這方面,台灣和大陸還是差距滿大的,不需要太擔心。但某些已經定型的、基層和中級的工作,大陸的工程師可以接得上手,這就是台灣要擔心的地方。
問:台商去大陸設廠,會不會給自己製造競爭者?
答:不要怕競爭。大陸本土廠商現在的製造能力還很弱,所以我們的供應商大部分還是台商,台商之間的共生鎖鍊應該還可維持滿長一段時間。
這其中的關鍵是資本形成的問題。因為供應商以中小企業個體戶為主,是資本主自己拿錢,不是透過公開管道去募集資金。因此可能要再過個五年十年,大陸人民累積到一定的資本時,他們的中小企業才會更蓬勃,現在都是不成章法的。
問:現在晶圓業者也有出走念頭,台灣好像沒有什麼產業可以接棒,繼續維持競爭力?
答:還好啦,船到橋頭自然直,我不擔心這個。想想看,台灣半導體努力了二十年,大陸現在開始做,要做到台灣今天的程度,少說十年跑不掉。十年,台灣可以有多少發展的空間,難道企業家都是傻瓜,不會去尋找新的發展嗎?
至於下一波是什麼?我覺得不一定要從行業看,只要大陸發展的新產業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台商在主導,我們就贏定了。回頭想想,還好當初康師傅違反政府的規定,去大陸做泡麵,如果今天給大陸自己搞起來了,哪裡還有康師傅的空間?統一康師傅佔領大陸泡麵市場的一半,這有什麼不好?所以台灣不一定要有新產業,舊產業能在大陸立穩腳跟也不錯。
問:但很多人認為台商去大陸,就是背叛台灣?
答:不是背叛,企業不能等啊!企業有全球競爭的壓力。沒錯,「台灣優先」是一定的。可是台灣最大的特色就是外向型經濟,為國際大廠做配套,和世界接軌。所以「台灣優先」必須透過「台灣開放」的腳步來完成。台灣不夠開放,怎麼優先呢?
p.29
同文同種的大陸市場,被台商視為自創品牌的理想戰場。宏痋B明眭榮cer,正在大陸力拚。(林格立攝)
p.31
從馬來西亞到蘇州,明祫`經理李焜耀總是眼光獨到,為同業打先鋒。(卜華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