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要開大門囉!
對於以前曾在總統府前介壽路寫生被憲兵制止的人而言,聽來有點像天方夜譚。不過,就在民國八十四年一月二日,總統府將開門迎賓,供人參觀:而八月亦有另一次機會。仰之彌高的總統府不再是凜不可近的神秘禁區,說來可能要歸功於民意機關——立法院的促成。八十三年四月,立法院法制、預算委員會在審查總統府預算時做成附帶決議,建議其開放民眾參觀。總統府也從善如流,開始規劃相關事宜。
雖然總統府不如美國白宮或英國白金漢宮辦公地點兼住家,可由歷屆主人巧思佈置廳堂庭園,展現不同風格,但對一般民眾而言,仍具有它獨特的魅力。這次總統府所開放的區域是部分較有看頭及安全顧慮較低之處,因此不包括現任總統及副總統辦公室。
光華為有興趣參觀的讀者準備了「行前資料」,將有關總統府的歷史、傳說及這回即將參觀的路線,作一詳細的報導。並蒐集週邊博愛特區的資料和老照片,針對建築及空間的互動關係,來看總統府走過的風雲及滄桑歲月。
如果您無法親自參觀,不妨讓光華當導遊,透過文圖,帶您一窺堂奧之美。或許看不到金碧輝煌的華麗場景,但它所象徵的國家意義和歷史價值,絕不會讓您失望。
細心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光華的內容有了若干改變!首先是增加了與讀者的交流和對話。
自從增闢徵文專欄後,我們陸續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稿及照片。有趣的是,在不同的命題中,來稿以「我如何教育下一代」為最多,焦點也最準確,我們將陸續處理、刊載。對於其他的主題,本刊也要在此呼籲光華的舊雨新知,不吝公開您的經驗和想法,讓我們分處在全球的朋友們共享。
而另一專欄「海內外交流道」的設計,則是希望讀者能針對留學、移民或任何您關心卻無管道取得資訊的問題,提出疑問,本刊編輯將設法採訪有關單位或人員,為您解答。人在異鄉,由於資訊流通的難易不一,消息靈通者當然就佔了很多便宜。很希望光華的讀者群,都能「利用」我們來佔「便宜」!
此外,「攝影專輯」也是我們很願意對外開放的專欄。曾有人反應,為何攝影專輯的影像總是如此「低調」、「悲觀」,令人看了以後心情無法昂揚?我們的想法是,它是一個有別於報導性質的攝影專欄,影像風格能否吸引人是最重要的考慮。當然,我們希望它是富人文色彩、言之有物的,讀者可直接從一張照片中讀到許多故事。
不過,如果不少朋友認為調子可以再變化,我們樂觀其成。希望您能把手上或幽默、或富其他特色的照片整理出來,與我們聯繫,光華很高興生力軍的加入,來增添雜誌的活力。
也有熱心的讀者來函問道:光華為什麼不多報導我國一些光明、正面的題材,反而選擇許多看來「負面」、「富衝突性」的議題?其實,辦一本只寫「光明面」或只寫「黑暗面」的雜誌,可能都比辦一份整體觀照「真實面」的雜誌來得容易。因為,前者只要掌握到某些「事實」,就可以發揮;但究竟是不是事實的「真相」?就有待考驗。
光華一直在挖掘社會上富人情趣味的故事或人物,也介紹中國文化中令人著迷的部分。但不可否認的,反映中華民國在發展過程中碰到的挑戰,抑或海峽兩岸在互動時的困難,或華人在海內外奮鬥的苦樂,都是我們的重要主題。
而我們的編輯群以為,一個國家在有了自信以後,才能勇於面對它所碰到的任何問題,包括政治、外交、經濟、環保……,也才願意抽絲剝繭去釐清問題的本質與真相。這也就是我們一面介紹此地豐富美麗的自然資源,卻同時報導它遭受到人為的種種破壞;一方面告訴他人「台灣經濟奇蹟」的來龍去脈,亦自我檢討整體競爭力是否不再……。
或許,說出真相可能令人難堪,但我們覺得,這表示我們在面對現實,且有意改善。一味沉溺在老祖宗所留下的美好歷史財產及光環中,可能比較容易,為何我們要選擇較艱辛的路?
在前幾期我們報導「南庄鄉『地下鄉長』」專題,無論是作者、攝影或編者,都受到極大的震撼。我們很難想像在號稱「台灣錢淹腳目」的現今,有人那麼辛苦地活著。這的確是社會的黑暗面,那些弱勢者也確是社會的邊緣人。將它報導出來,是提醒大家,我們的社會仍有死角,而他們亟需幫助。我們也要肯定「地下鄉長」的慈心和他無私的義舉。您認為這個題材是揭露了社會的「黑暗面」或「光明面」?
直到現在,我們仍陸續收到海內外寄來、要求轉交給「地下鄉長」的捐款。謝謝這群朋友,您們除了幫助文章裡亟待援手的弱勢者,也間接地印證了我們的一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