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先生:
您好!收到一位來自德國留學生的信,可能會感到很奇怪吧?我來自大陸的寧波,現在在德國漢堡學習電站(電訊)管理。上個月有這麼一次機會,在住址附近的一個教會裡,得贈了二本(期)《光華》雜誌,欣喜若狂,帶回公寓,我們幾個大陸留學生爭相傳閱,熱鬧非凡。要知道身在異域,能看到《光華》這樣高質量,很精美的中文雜誌,無疑是生活中的一個意外的驚喜,一個奢侈的享受。所獲得的迴響著實令人難以忘懷。
我們如饑似渴地,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著雜誌中娓娓道來的精美的文章,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甚至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反覆地欣賞著真實親切的精美圖片,仔細而認真,生怕漏掉一個平凡的細節,一個淡淡的微笑。
以前在大陸的時候,很少能有了解台灣的機會,只知道台灣經濟起飛很快,台灣在搞民主,剩下的就是負面印象了:社會問題多,擁擠、混亂、議員拍桌子、罵娘……;餘一概不知。對我們來說,台灣是那麼地遙遠,那麼地神秘(儘管在地圖上離我的家鄉不遠),我也不知道台灣是什麼樣的概念: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台灣人究竟是怎麼回事?透過《光華》這個雜誌,使我們有機會看到台灣的一點一滴,體會到台灣人平凡而普通生活的霎那和瞬間,雖然只是片段,但細細涓流可匯聚成河,積少成多,就會展示給我們一個真實而可信的台灣!
同為炎黃子孫,我們大陸也很關心海峽那邊人民的生活、民主和發展,希望我們能彼此不隔閡、不陌生,互相關懷,共同發展,一起屹立在世界諸強的前列。
大陸在德 留學生 陶磊
瞭解台灣教育制度
編輯先生:
貴刊海外版元月號中所報導的「聯考拉鋸戰──破與不破千萬難」一文寫得相當好。我在搬到美國之前曾在台灣的學校讀過幾個月,貴刊的文章使我對台灣的教育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從《光華》這本好雜誌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次只是想告訴你們,我認為光華雜誌真是世界上最棒的雙語雜誌。我是長期訂閱的讀者,希望你們繼續加油,保持這本好雜誌的特色。
美國 凱文•亞倫
更正啟事:本刊國內版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號九十四頁「……省主席宋楚瑜……」應更正為「省長宋楚瑜」,一時未察,謹向讀者致歉並感謝香港周上達先生的來函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