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這幾年來台灣人民對中共政權最反感的時候,」針對中共人大通過反分裂法,行政院長謝長廷14日晚間隨即宣布,將暫緩兩岸貨運便捷化及擴大產業往來等議題。
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也在國際媒體記者會上指出,中共應該對台灣人民徹底懺悔,採取具體行動和善意,修補兩岸關係。他表示,已經開放的政策不受影響,但為了確保國家安全,並重新整理兩岸互動氣氛,將會採取部分必要措施以為因應;未來兩岸經貿政策,也將把反分裂法及其後續的可能立法等因素,納入我方制定政策時的考量。
早在反分裂法草案內容出爐後,歐美日各國即表現出高度憂慮,但儘管國際社會的批評聲浪高漲,中共人大仍通過了包括立法宗旨和適用範圍、台灣問題性質、授權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以非和平方式制止台獨分裂勢力等十條條文。
其中條文意圖明確界定「一個中國」意涵,並對台獨分裂劃定了3道「紅線」,包括:「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可能性完全喪失」時,中共將對台採取「非和平方式」之併吞行動。
反分裂法並授權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並及時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這項條文等於容許解放軍在發生前述3種情況時,得對台動武,使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兩岸現狀可能已遭片面改變。
雖然中共總理溫家寶在人大結束後強調,反分裂法「不是戰爭法」,但國際輿論並不如此解讀。
英國廣播公司指出,反分裂法在胡錦濤要求中共軍方加強備戰的第2天通過,胡錦濤對兩百五十多萬名解放軍說,國防是第一優先,「我們應對可能的軍事鬥爭加強準備,並加強因應危機,確保和平,預防戰爭,和萬一發生戰爭時打勝仗的能力。」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反分裂法是中共的政治策略,因為不論有沒有法源根據,中共領導人已經取得入侵台灣的授權,但此法創造出讓陳水扁總統的政治操作更困難的環境。雖然此法使用很多確保和平統一的文字,但也明訂,任何強化台灣實質獨立地位的修憲行動,都可能導致中共使用武力,而修憲正是陳水扁總統第二任期的重要目標。
相對於國際媒體解析台灣問題引出了中共的攻擊性本質,美國政府的態度與立場更值得注意。
美國政府批評中國反分裂法的通過「令人遺憾」,可能使兩岸關係倒退。3月下旬訪問中國的美國國務卿萊斯在行前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表示,「首先,把美國在(東亞)區域的政策和利益弄清楚,是非常重要的。」萊斯說,在台灣問題上,美國一直持續著「一個中國」政策,不期待任一方在台灣問題上試圖濫用局勢,或挑釁任一方。美國也非常明確地告訴中國大陸方面,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台灣「有義務」。
罕見的是,日本政府選在第一時間表達對此事的關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指出,該法會對中台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希望兩岸都能努力以和平方式解決台海問題。他呼籲,中共與台灣雙方都應自我克制,並表明「日本今後也將繼續推動,促使雙方和平解決。」這是近年來日本政府首次表明願意對台海和解「助一臂之力」,似乎代表日本對台灣政策的一個轉捩點。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為文指出,從反分裂法草案內容出爐到通過,美國的立場比日本還軟弱。他指出,華府不至於對反分裂法的通過「樂觀其成」,但也不可能有強烈反應,只能公開要求兩岸不要貿然「反制和反反制」,形式上等於各打五十大板,但也顯示美國的兩岸政策有向中共傾斜之虞,已不再平衡。
反觀日本,雖仍遵循「一中」原則與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但已將台海和平納入美日共同戰略目標之一,顯示日本擔憂台海和平可能受到影響而願意居中協助。
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指出,反分裂法將兩岸分治分立現狀,退回到半世紀前「內戰遺留」的心態,讓國際社會譁然,也將使兩岸未來更為不確定。
綜觀而言,反分裂法雖是中共反對台灣獨立、不惜使用武力的意志展現,但也有對內的戰略目標。這是去年接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透過立法讓鷹派找不到權力鬥爭的藉口,以減低台灣問題成為鬥爭標的、進而對胡政權形成挑戰的可能。
現在是全世界觀察台灣下一步棋如何走的關鍵期。淡大陸研所副教授張五岳提醒政府,以務實的態度看待北京,不要只單挑反分裂法,也要把胡四點有善意部分,如「寄望於台灣人民」相互對照。也就是運用國際社會高度關切的時機,尋求美、日、歐盟等國襄助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北京若不想讓兩岸距離愈來愈疏離,也應該適時對台灣釋出善意。
值此兩岸關係劍拔弩張,最後的選擇權還是在台灣這方。如何化被動為主動,不卑不亢地因應反分裂法的挑戰,一方面嚴正宣示主權,一方面將兩岸被迫兵戎相見的危機消弭於無形,還有賴陳總統的高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