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啟者:
首先要向貴刊的高水準致意。
第一次看到光華,是一對來自中華民國的夫婦贈送的。我很喜歡這份刊物的編輯形式,及其所傳遞的訊息,對於臺灣優美的風光、熱心人士推動社會服務工作及有關藝術、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報導尤感興趣。
我非常佩服貴國有一群熱心公益人士不辭辛勞地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如生命線、一一九等),這表示貴國人民是彼此相愛、尊重及關懷的。
我亦要對貴刊所報導的大眾傳播工作者表示敬意,他們的肩上擔負著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對社會大眾的思想、行為有相當的影響力,而他們也都努力扮好所扮演的角色。
末了,我要再重申一句,我對貴刊的品質深表佩服,對貴刊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及使命感也深致敬意。
再一次恭賀你們的成績。
文.香港梁國祥
編輯先生:
我是貴刊忠實讀者,由貴刊的報導中,得知國內各大專院校的現況,使我非常羨慕能在國內念書的大專生。
我曾在香港考取國內的「僑生大學先修班」,但因事未能回國就讀,失去這次寶貴的機會,十分遺憾。現在若再有機會,我會立即束裝返國。
最近聽說「僑大先修班」將於民國七十二年度起由一年改制為兩年,不知是否屬實?另外,因故延誤就讀,不知是否可申請保留名額?向知貴刊熱心服務讀者,因此冒昧來函,祈代查詢。敬祝貴刊業務
蒸蒸日上
編按:您的問題,教育部答覆說,「僑大先修班」並未改制,如您考取後因故無法就讀,可辦理保留名額,期限為一年,如逾期未辦理手續,便須重考。
文.模里西斯陳可喜
社長先生大鑒:
弟為模里西斯華僑,十一歲回到祖國升學,十九歲時大陸變色,在鐵幕生活卅多年,受盡清算、鬥爭、三反、五反之苦。去年承親友協助,脫離苦海,重回模里西斯。再次踏上自由的土地,真覺恍如隔世。
我在大陸時,即聽說自由中國繁榮進步,還聽說自由中國有一本高水準的刊物,叫做「光華畫報」,所以我一到模里西斯,即遍尋光華,以便一飽眼福。上月承親友相贈一本,拜讀之後,發現文中報導寶島進步的現況,與我在大陸的聽聞一致。
希望貴社寄一本光華給我,我除自己閱讀外,還會設法轉寄大陸親友閱讀,期使更多大陸同胞深入瞭解自由中國的政府及人民。
端此敬祝
編安
文.花蓮張吉羊
編輯先生:
訂閱光華將近一年了,經常從您們的報導及文摘中,讀到敬謹、平實、不矯揉虛飾的訊息。這確是當今社會中極須鼓勵的精神。
最近偶在一本美術雜誌上讀到一則廣告,內容大約是:「訂閱××雜誌,能增加氣質,使您成為社交場合中的談話高手。」閱後頗感疑惑:讀書為變化氣質是可以理解,為成「談話高手」則不敢苟同。如果閱讀美術雜誌只為了擺龍門陣,豈不可悲?
無可諱言,現代工商業社會中,「急功近利」的心態十分普遍。於是華而不實、虛飾外表的現象,使許多原本實用的東西(或事情),都成了「裝飾品」,和炫耀身份的表徵。如今要是連閱讀書報雜誌也淪為此道,豈不太可怕?如果同樣只是擺設,酒櫃與書櫃又有什麼差別?
每月細讀光華,內容的確清新可喜。我經常將它介紹給親友,也選擇特別好的文章,在上課時念給我的學生聽,希望能讓更多人領會貴刊平實敬謹的作風,進而行之於生活,相信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美好。
敬祝編安
文.約旦阿曼公共圖書館
敬愛的編輯先生:
承蒙貴社贈閱光華雜誌,我們要說,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刊物。對幫助我國人民認識貴國來說,光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媒介,因為它可使我們從多種角度來了解貴國現況。謹此對貴刊成功的編輯內容表示敬意,並祝福你們不斷進步!
文.臺北林玉琪
編輯先生:
日前我與數人同搭一部拉客計程車,司機為超近路而走「機車專用道」,結果被交通警察逮個正著。司機辯稱有很多車子走這條路,他不過跟著走而已,結果仍被開了罰單。車中一位乘客「安慰」他說:「你今天真是運氣不好,我坐過好幾次車走這條路,警察都沒看到。下回你眼睛睜大點,先看看有沒有警察再走。」司機也點頭稱是。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們的國民竟如此缺乏法治精神!我們都希望有一個高度法治的現代化國家,政府也一再修改並增訂各項律法,使其更合乎時代需要;可是沒有守法的國民,再完美、周延的法律也會被「鑽」得漏洞百出,這也正是「徒法不足以自行」的道理。
年前,財政部派出稅務人員到商店「站崗」,輔導商店開統一發票,發票數目果真增加了好幾倍,可是卻有不少商店發出怨言。國人不但不守法,甚且「不守法」得理直氣壯!
我以為,有一套現代化、符合時代需求的律法固然重要;但尤須政府執法徹底,國民具守法精神,才能使這些律法發揮效用。所以要使國家走向高度的民主、法治,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必須全體國民一齊努力。
文.台中孟妃美
編輯先生:
記得我大學畢業剛開始找工作,曾遭到許多挫折。種種不如意使我焦灼、心灰意冷,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覺得前途一片茫然。
偶然的機緣使我接觸光華,進而喜歡上這份處處關情、卻又言之有物的雜誌。尤其在「人物專訪」中,我尋獲許多慰安及鼓舞的力量。原來,每個成功的人物都經歷過無數的挫折和磨練;換句話說,正由於這些打擊,使他們在逆境中百煉成鋼,成為真正的強者。從他們的故事和談話中,我深悟:成功不是一蹴可幾的,必須付出許多代價;訂立的目標越高,付出的痛苦和代價也就越大。但我想,這是值得的,我也對自己有了這樣的期許。
慢慢地,我學會以平靜、坦然的心去面對困難和挫折,進而克服它。不久,我終於找到一份喜愛的工作。
雖然我目前做得不夠多、不夠好,但我仍要謝謝「人物專訪」給我的啟迪和溫暖,讓我在彷徨、痛苦時,覺得自己並不孤獨。
感謝你們的努力,並希望你們再接再勵,為更多讀者散播更美好的訊息。祝
撰安
文.美國伍發鈞
編輯先生:
在海外,能夠讀到光華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好雜誌,是一份福氣。
我說光華月刊好,不僅她的內容好,讀了使人受益,而且編印十分精美,充分表現了我國印刷工業的水準。一卷在手,擠在巴士或地下電車的各色人種中,取出光華閱讀,恨不得其他乘客都能湊過來看幾眼,見識見識我國的出版品。
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我對貴刊的文字校對提出質疑。由於我讀貴刊時十分仔細,因此發現一些錯字,雖說瑕不掩瑜,看來仍覺刺目,因此有點失望。
以貴刊今年元月號第42頁中,「蓽路藍縷」一詞,是否「篳路藍縷」或「蓽露藍縷」才對?第39頁與41頁也有錯字。
在香港發行的中文版讀者文摘,主要編輯人員都是中國人,編輯作業十分審慎、嚴謹,校對工作尤其做得好,整本書幾乎找不到一個錯字,令人十分欽敬。當然,他們可能人手較多,也可能待遇較高,而貴社可能人少事繁,待遇也不理想,但無論如何,具備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仍屬必要。
我建議貴刊任用一位專任校對,並將他的大名在編輯陣容中刊出,如有錯字,由他負起全部的責任;如沒有缺點,則由他享有全部的榮譽。
光華元月號刊出貴刊宋發行人在政大節的演講詞,我讀了再讀,覺得獲得不少啟示。對於貴刊這樣熱誠、負責進取的領導人,敬佩之餘,才盡抒管見,因為我堅信,在他開明的領導下,諸位先生一定深具求好之心。
敬祝撰安
編按:謝謝您的指教。經過查證,「蓽路藍縷」與「篳路藍縷」皆對,故本刊刊出這一詞時並無錯字。您所指出第39頁與41頁有錯字,我們遍尋不著,歡迎您再來信指正。如您所料,我們沒有專任的校對人員,而由行政編輯兼任,待遇方面也確實不理想。行政編輯的名字已刊在版權頁上,她的工作以校對為主,但還須擔任許多行政工作,因此難免有時忙中有錯,我們不敢肯定本刊文章中絕無錯字。目前我們無力聘請一位專任校對,只有要求她今後格外用心。她也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之心細讀了您的來信,表示今後要更努力做好校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