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和平」論統獨
我覺得國民黨這次是有好的機會的,因為老國民黨是用意識型態治國(反共及大中國意識型態),民進黨也是用意識型態治國(台獨及族群仇恨),兩者都沒有認真去建立一個多元的公民社會,新政府應該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可惜現在看起來,新政府在M型社會所帶來的貧窮議題、少子化議題、族群和解、新移民等問題上,還看不出有什麼前瞻性的政策。
至於統獨,我們認為,台灣已有多元公民社會的雛形,最近美國「自由之家」公佈,台灣的言論自由再度躍居亞洲第一、在全球195個國家中排名32,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環境,尤其統跟獨沒有所謂好與壞、對與錯,都應該給予尊重,不能扣對方帽子。
雖然我從民進黨出身,對台灣懷有一種「國家的想像」,能獨立是比較好,但如果人民願意統一,我們也願意給中國這樣的機會。我們的想法是,不論統或獨,都應該建立在「民主」和「和平」這兩大價值上,這才是最重要的。
譬如陳水扁總統要追求獨立,他雖重視民主程序(公投),但另一方面,他卻挑釁、刺激中國,那是要搞武裝革命嗎?要跟中國打一場獨立戰爭嗎?這違背了民意對「和平」、對安定繁榮的渴望,是不負責任的。
至於主張統一的人,就不能光講和平統一,因為這樣很容易變成所謂「投降式的統一」,這也不對的。他必須要強調民主,要經過民主程序,經過公民社會的共識機制認可,這樣就不會有「賣台」的疑慮。中國也必須知道,台灣的前途要由全體台灣人民決定,所以他必須善待台灣,爭取民心,甚至中國本身的民主化也是未來兩岸統一的基礎。這樣才能雙贏,否則若靠武力來強迫統一,就像當年的228,只會留下更深更久遠的傷痕。
立基協商談「團結」
到目前為止,新政府強調的兩岸開放,都還集中在經貿領域,這些其實早就在做了,而且都是企業財團的利益所在。但兩岸關係絕不能只扣住這個,未來最重要的,還是民間社會的交流。
例如中國也慢慢在發展非營利組織(NGOs),雖然他的NGOs還沒辦法完全自主,大部分還被政治控制、受政府監督,但至少公民社會的雛形已經慢慢發展出來了。過去因為台灣政府限制得很嚴格,他們的人要來台灣交流比較困難,未來應該儘量鼓勵,要建立人民與人民之間的往來。
還有像中國的沙塵暴很嚴重,那我們農委會在邦交國有協助沙漠耕植的經驗,就可以跟中共合作。還有慈濟現在已被中國官方認可,登記為合法的法人,這也是很好的。未來新政府還應調整外交和國防,外交不要過度親美而排斥中國,可以擺在中間,那台灣就不再是中美的棋子,反倒是中美和平的橋樑,是促進東亞及國際和平的重要角色。這些我們可以先從自己開始做起,多一點力量去改善兩岸關係,少一點力量去買美國的武器,對方就會有感覺的。
我還期許新總統不要困在例行的行政事務上,多看一點書,成為一個高格調的政治家。就像達賴喇嘛,他的格局、人格和訴求都很有正當性,如果有這樣的政治家帶領台灣,台灣一定會成功的。
就像我們一直強調以北歐為師,如1928年瑞典社民黨主席漢森提出的「人民之家」理念,強調自由、平等和「團結」。因為平等,就不會有歧視,也沒有人敢去操弄族群;因為強調團結,所以他們的教育不講求競爭,而是要透過團體合作來共同創造。
「協商」更是北歐精神的核心,在1930年代前,瑞典的勞資衝突是全球最嚴重的,勞工可以把整個廠的機器通通毀掉,非常暴力的,但後來透過團結的理念、透過繁複但耐心的協商,現在徹底扭轉過來了。這就是理念與價值觀的力量,也是我們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