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扶輪社積極推動青少年交換計畫迄今40年,目前全球有80餘國加入,Outbound 和Inbound交換生各約8,000到1萬人,制度完善。
以 Outbound體制來說,學生一旦甄選合格,YEP委員會就會展開長達半年的「行前教育」,包括如何做簡報介紹自己的國情文化、國際禮儀、文化衝突的調適,以及急救、防身等課程。當決定派遣國後,還會由回國學生組成的「Rotex」成員傳承各國的交換經驗。
許多的「訓練」更要求父母一起參加。
「要成功地完成交換,父母的態度是關鍵,」泰山扶輪社社長陳鴻山說,孩子出國一定會遇到挫折,如果孩子在電話中哭哭啼啼,父母不能狠下心,就可能半途放棄。他以自己兒子為例,出國不久,就抱怨接待家庭限制他一週洗一次衣服,洗澡也不能用太多水,陳鴻山知道對方是經濟不寬裕的公務員家庭,就回答說,人家願意開放家庭讓你住,又照顧你,如果還不知感恩,那就回來吧,此後兒子就再也不敢抱怨了!
完善體制
為了怕父母心軟,國際扶輪社規定,交換的前3季,謝絕家長去探望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解決問題。
至於出國期間學生的行為也有詳細規範,包括要謹守接待家庭的規矩、作息時間、分攤家事、外宿時必須獲得允許等等。「6D規則」(不可約會、駕駛、吸毒、飲酒、刺青、下載色情資料)更是學生的行為聖經,一旦違反就將被遣送回國(early return)。
此外,出國後每個月都要繳交報告,詳細說明學校和個人生活,參加接待社活動、建議感想等,以隨時了解學生的動態。
至於Inbound方面,扶輪社對接待家庭的審核也十分慎重。委員除了實地走訪接待家庭的居住環境、了解接待能力,還做成圖文紀錄,以備國際扶輪抽檢。「接待社」的角色也相當吃重,除了要替每位學生安排專屬的顧問,讓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致孤立無援,還要每個月發給學生零用金。
會說各國語文的Rotex也可幫忙來台初期有語言障礙的交換生解決一些溝通難題。
為了讓Inbound學生體會台灣文化,「地區委員會」還會籌畫許多跨社的大活動,例如在台北孔廟的成年禮、聖誕派對、中文演講比賽、環島旅遊、地區年會等,無一不是耗費時間、動員眾多人力的辛苦差事。而3490地區除了2位全職員工外,其餘四十多位委員全是義務職。
全年無休
扶輪社友幾乎都是各行業老闆或主管菁英,在忙碌工作後卻能無私奉獻,令人感佩。
而其中最勞心勞力的要算地區主委了。以今年3490地區主委、社友暱稱Archi的張煥章為例,幾乎已到全年無休的地步,一年三十幾個週末都在參與大小活動。
開設建築事務所、膝下並無子女的Archi更騰出自己事務所空間當YEP辦公室,忙到無暇兼顧事務所工作,因為這一年有7成時間都貢獻給YEP了!
「為了要送孩子出去,我們花很大的力氣做接待,」張煥章說,因為當Inbound生回國後對台灣有好的評價,該國的名額才會持續釋出。因此,他最高興的是看到孩子回來後變成一個有想法、有能力為自己和社會創造幸福的人,最挫折的則是學生興沖沖出國,但不用心空手而返。
12年來,經由台灣扶輪社的努力,進、出的學生人數從個位數增加到今年共近五百多人,在全球已名列前茅,這些幕後推手的付出值得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