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健雄的成功,除了努力,還有運氣?——這未免太低估她了!
不然,不然,因為她曾指出,已婚婦女在科學界想成功,需要三個條件配合,那就是:有位好丈夫,住得離工作地點近,而且托兒沒問題。
事實上,光是好丈夫這一項,就得需要很好的運氣嘍!
當一位反軍閥的知識份子之女,碰到了一位軍閥之孫,兩人可能激發出愛情的火花嗎?……
這段戲劇化的情節搬到現實生活,不但沒有淒風苦雨,反而有鸞鳳和鳴的結局。
吳健雄的父親是位反軍閥、反威權的文人,袁家騮卻有位曾經稱帝的軍閥祖父袁世凱,但由於袁家騮之父袁克文自始至終反對父親稱帝,這門親事最後並未產生「理念上的衝突」。
每回談到這段往事,袁氏夫婦都覺得挺有意思的。結婚至今都五十多年了,倆人感情歷久彌堅,唯一的兒子已成家立業,遠在新墨西哥州工作,不在身邊,平日只有倆老互相扶持過日子。
哥倫比亞大學旁幽靜的公寓,罕見人出入,有著「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況味。一入門迎面而來的是頂天立地的書牆,其中還有中國的武俠小說;客廳堭噩蛘i大千的潑墨、吳子深的竹,和一幅瘦金體書法複製品;茶几上散置著莫內的畫冊、現代中國畫集粹……
好個古典優雅的住家!
如果不先識得主人的背景,很難猜出這是二位科學家的居處。自喻「流落番邦」的袁家騮幽幽嘆道:「在這堣w經住了五十年,真的是『家』了!臉上微露在異鄉為異客的無奈。
幸運的是,少年夫妻老來伴,加上時有許多朋友往還,他們並不寂寞。
尤其退休後,倆人合力以「傳教士」的精神,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海峽兩岸推廣科學教育,並以他們在科學界的影響力和人脈,促成我國國內第一座同步輻射中心的建立。
「不比退休前清閒哩!」
然而,一般人對這對夫妻,總有「太太的名氣大過先生」的印象,傳統中國家庭講究「男主內,女主外」,對於鋒頭這麼健的太太,為人丈夫者何以自處?
「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的袁先生,是位很專業的學者,有他自己的學術地位,他一直以太太為榮」,美國聯合生物醫學公司執行副總裁王長怡對他們的互動有深刻的觀察,她說:「不管吳先生去什麼場合,拿著照相機的人總是袁先生!」
一九七三年,他們回大陸掃墓省親,周恩來在北平請他們吃飯。人民大會堂每一省都有個廳,主人通常以客人的省籍來安排吃飯的地點。袁家騮是河南人,吳健雄是江蘇人,如何安排才能不得罪先生,也不得罪太太呢?
「最後他們在安徽廳請我們吃飯,因為安徽介於河南與江蘇之間,比較『公平』」,袁家騮笑道。
事實上,袁家騮對此十分坦然,而他確也有讓吳健雄折服、尊敬之處。
他出身世家,本人也多才多藝,幼時有「神童」之稱。他對平劇、國樂有興趣,也會拉二胡、填詞作詩。到美國時,還把二胡帶在身邊,有回興致一起把「教我如何不想她」、「毛毛雨」等歌曲的譜寫了出來,「原來他也曉得中國女孩唱的歌」,吳健雄覺得有趣,也對他的細膩留下深刻印象。
「他人真好,對人很了解,待人接物也誠懇」,吳健雄難得向人透露對袁家騮的想法。她瞇著眼回想,好似憶起那段初識的流金歲月。
去年十月,他們應邀來台,在袁氏夫婦下榻的旅館餐廳裡,冷風颼颼地吹來。吳健雄眉頭輕蹙,袁家騮急忙上前和經理交涉,看看是否能關掉冷氣。隨即回到樓上房間拿來妻子的外套,輕輕地為她披上,也不忘拿出醫生叮嚀須按時服用的心臟病藥丸。還提醒太座已喝了今天第幾杯咖啡了。
朋友開車來接送,上下車時一個箭步急著攙扶吳健雄的人,也是袁家騮。
臉上總是帶著煦煦春風、從容閒適的袁家騮,一派紳士風度。「夫妻也如同一個『機關』,需要合作,婚前要有承諾,婚後則要協調」,他笑談自己已有五十年歷史的「金婚」婚姻觀。
令人好奇的是,碰到一位「心中就是讀書」的學者太太,袁家騮如何應變與配合?
「他脾氣好得不得了,也很願意遷就」,袁家騮好友許邦友的太太一語中的。
身為上海人,吳健雄從小在家發揮觀察入微的本事,從家人身上學得一身好廚藝,她的拿手菜是菜心獅子頭、湖南豆腐、大鍋菜等。只是作實驗很花時間,幾乎無暇主中饋,後來就到中國城買現成的菜,有時則吃簡單的三明治。由於他們口鼻靈通,屬行家之流,常常知道到哪兒去買最美味的食物。
許太太笑道,有回到袁家,袁家騮一轉眼就不見了,原來他跑出去買菜。吃飯時菜都是一道一道地上,「因為都是微波爐食物,一道熱完了才能端出下面一道菜!」
年輕的時候,袁家騮早已練就十八般武藝:洗衣、吸塵、拖地……樣樣通。疼惜妻子必須整天作實驗,也仗著自己身強體健,他盡可能減輕她作家務的負擔。當兩人都成為老爺爺、老奶奶了,對患有心臟病的吳健雄,袁家騮更是呵護。
因此,歷史學者唐德剛形容他們是「新式的家庭」,但卻有「舊式的道德」。
「舊式的道德,就是中國傳統的道德。中國人講究夫妻兩人就是一體、相親相愛、不分彼此」,唐德剛認為,袁家騮夫婦的和好無間,是他的友朋中很難得的例子。
「夫妻倆,一男一女,想法一定不同,不同後怎麼辦?兩人意見相同時不妨照先生的想法,不同的時候就聽太太的」,許邦友指出他們相處的秘訣:例如有人請吃飯,兩人都願意去,這回聽先生的主意;萬一太座反對,當然就聽她的囉。
對孩子的教育,他們的觀念倒是很一致。
家在普林斯頓大學時期,吳健雄剖腹產下一子,取名袁緯承。「我們運氣佳,找到一位好保母」,袁家騮說,大概對方是看中國人比較客氣,在廣告上沒有頤指氣使的高姿態,就很高興地來應徵。保母的兒子也是一位博士,來應徵工作是為了打發時間。她為人和氣又勤快,一直把小孩帶到五歲,小朋友也就跟著講英文了。
撇開生活習慣不談,「我們在中國受教育、長大,覺得中國人有很多好處,像做人忠實、勤苦、做事不鬆懈……,和基礎的道德觀念,希望孩子都能學到」,袁家騮說。
袁氏夫婦雖是學者,對小孩卻採自由發展的態度,不一定要求他走學術路線,不過他仍自然而然地走上科學之路,而且還是物理領域。
「他是好人一個」,吳健雄形容自己的兒子「單純、脾氣好」,但因為生長的周遭環境中國人太少,「比較不通人情世故!」
吳健雄研究所畢業後,起初謀職並不順利,為了遷就工作,與袁家騮經常一東一西相隔,聚少離多。
一九六○年左右,袁家騮在法國巴黎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他體貼地把兒子一起帶到巴黎,讓他讀了一年寄宿學校,順便學法文。
「我們學的領域不大相同,出國開會經常各走各的」,袁家騮說,常常是一人到歐洲,一人到蘇聯,不太碰得到頭。
由於年輕時夫妻倆廝守的時間不多,目前兩人十分珍惜在一起相處的時光。
「我們不吵架,但是會有不同的意見,大部分都是生活瑣事」,袁家騮舉例,很多科學報告支持人們吃飯時喝點紅酒有益健康,他試著說服吳健雄,可是她無動於衷,只是笑笑地說:「你自己喜歡喝,就相信這種說法!」此外,他常鼓勵太太出門散散步,活動一下筋骨,她則寧願待在家堿摁恁A不太喜歡外出。對於中國大陸「天安門事件」中共對學生們處理的方式,和有關當局對學術界人士的壓迫,「她的反應也比我激憤得多!」袁家騮說。
「他們感情很好,好像想把年輕那段不在一起的日子給補足了!」「中外雜誌」發行人王成聖的夫人形容。
從柴米夫妻修到神仙眷屬,袁家騮與吳健雄,雖經風雨,卻欣然攜手走來,五十載歲月對他們而言,只嫌太短!
〔圖片說明〕
P.55
一九四二年,兩人在美國結婚,真個是郎才女貌。由於科學界有性別歧視,女性想嶄露頭角,必須付出更多努力。袁家騮體諒忙於工作的妻子,為她分擔許多生活瑣事。(袁家騮提供)
P.56
一九七三年,兩人首次返回大陸,偷閒在太湖遊船。(袁家騮提供)
P.57
一九九二年,袁氏伉儷應邀到朋友家過聖誕節。(王長怡提供)

一九七三年,兩人首次返回大陸,偷閒在太湖遊船。(袁家騮提供)(袁家騮提供)

一九九二年,袁氏伉儷應邀到朋友家過聖誕節。(王長怡提供)(王長怡提供)

「二龍戲珠」是中國器物上流行的吉祥圖案,演變自民間「耍龍燈」的民俗活動,為慶豐年、討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