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總統國慶演說的開場,以國、台、客及原住民等四種語言向大家問好,首先以今年台灣終於拿下奧運金牌,緬懷過去的艱辛發展,及國際舞台上的嚴酷考驗。他表示,面對國際競爭,台灣內部應更加團結,政黨輪替後,如果停留在選舉成敗,將造成國家停滯內耗,此際應是重建團結的契機。
「台灣社會確實存在認同和族群的課題,」陳總統表示,身為執政者,他本人和民進黨,都願意率先反省,尋求有效的化解之道。執政黨在九月通過了代表最高位階、全黨必須貫徹遵循的「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行政院也將召開「族群及文化發展會議」。這些具體作為,象徵的是理解的開始,而不是反省的結束。
他並強調,台灣的主體性是由各族群共同參與建構的,每一個族群都是台灣的主人,不管是認同中華民國或者認同台灣,都是對國家認同的忠誠表達,不應該被曲解或分化。而「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事實。
在重返聯合國議題上,陳總統指出,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從未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及相關組織「代表台灣人民」的權利,因此該決議不應被錯誤引用,成為將台灣排除於聯合國體系之外的理由。國際社會不應讓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繼續遭受「政治隔離」,成為長期沒有身分證的國際游牧民族。
至於各界最關切的兩岸關係議題,陳總統指出,武力威脅是台海之間最大的「恐怖陰影」和「黑暗勢力」。台灣樂見中國的改革進步、穩定崛起,也祝福對岸在符合奧運和平及平等精神的前提下,全力辦好二○○八年北京奧運。但他提醒國際社會注意,中國的崛起應該伴隨的是「和平的覺醒」,而不是窮兵黷武的侵略霸權。
他重申五二○就職演說的呼籲:海峽兩岸新世紀的領導人應前瞻區域整合、世界大同的新趨勢,以全新的視野和格局,共同面對和處理兩岸未來的問題。如果兩岸能本於善意,共同營造一個「和平發展、自由選擇」的環境,未來將可發展任何形式的政治關係。
陳總統說,兩岸的政府和人民,在許多問題上確實存在不同見解,以及因無法溝通產生的誤解,為了恢復對談、建立互信,他願意主動提議:兩岸可「以九二香港會談為基礎」,尋求「雖不完美、但可接受」的方案,做為進一步推動協商談判的準備。
陳總統強調,有鑑於台海的任何衝突都可能造成兩岸人民難以彌補的傷害,兩岸應思考並採取實際行動來「管制武器」。而長遠來看,兩岸應該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同步檢討兩岸軍備政策,甚至共同研議形成「海峽行為準則」,做為台海永久和平的具體保障。
陳總統最後承諾,年底立委選後,將以最大誠意邀請朝野政黨領袖共同籌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針對憲政改造與國政議題尋求朝野合作。
在陳總統國慶演說釋出兩岸復談的善意後,北京方面卻做出十分強硬的回應。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則十分肯定陳總統的談話,認為具有建設性和創意,可以紓緩兩岸緊張,並呼籲兩岸掌握機會恢復對話,以和平解決台海歧見。兩岸如何打破僵局、共創雙贏,仍有待各界的智慧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