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見真章
不過,坐在這群多國面孔之間,余先生卻不只是上網消磨時間。他利用登機的空檔,找到咖啡廳僻靜的角落,手提電腦連上無線網路,一場跨越歐亞兩洲的國際會議正在進行。
余先生和身在英國的同事利用視訊電話、語音和即時短訊系統,同時在相隔幾萬里的兩端打開合約,針對銷售合約內容做了一些修改,他們共同在合約上做好註記,同時存入公司的伺服器和筆記電腦裡,結束了這場會談,然後繼續各自的行程。
這種「行動遠距會議」,是南港雙網園區的一個主要環節,雙網整合的行動生活,讓愈來愈多的軟體園區員工得以遠離南港,在全球衝鋒陷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透過無遠弗屆的網絡連結和電子鎖鍊,也可以說他們從未離開南港。
在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的南港軟體園區,室內室外佈滿了將近100個AP(無線基地台),雙網整合絕不只是隨時隨地上網而已。
「行動園區監控」是這項計劃的另一項目,警衛透過PDA隨時看見園區內幾十個監視器,他可以一面巡邏一面監控,不必坐守中央監控室,讓工作機動性大幅增加,連帶提升監看效率。消息傳出,「大家都知道在園區內,即使週遭沒有人,也不能做不雅動作,」工業局「設計」雜誌的主編簡小姐開玩笑說。
只要有園區授權,無論行動辦公室、行動監控或行動生活,三大區塊的行動服務馬上就能獲得:手持雙網手機走過園區地下街,螢幕上馬上顯示附近店家的精采賣點和本日特惠;透過雙網手機的情報資料,員工中午用餐直接向園區內的餐廳訂位;開車往返於園區間,只要利用雙網手機和PDA,就可以掌握最新路況,並依此選擇最快的交通路線。從工作到娛樂,行動服務無所不達。
認證鑰匙
不過,談起這座行動園區的設計概念,全程參與雙網園區建置的宏硉L線科技事業部經理李達隆澄清,「外界以為所謂『世界第一座』雙網園區,就是無線科技最先進的園區,這其實並非我們的最大特色。」
「全世界都在做無線服務,但把服務擴及這麼多層面,園區是第一個,」李達隆解釋,「因此,雙網園區的目標,應該是在於無線技術的利用和整合的創新。」
李隆達舉例,「行動遠距會議」所運用的視訊電話、網路電話及「虛擬私人網路」等技術,其實都已相當成熟,「但要怎麼利用才能夠成為兼具穩定服務和經濟效益的行動園區,並且以無線技術加強使用者的行動性能,才是園區開發的重點。」
在這樣的理念下,有了雙網作主軸,各種營運配套供應者則遍佈包括資訊業和電信業各個廠商,除了負責整體系統整合的宏皏~,包括台灣微軟、台灣大哥大(電信服務)、合勤科技(生產數據機等光電通信設備)、全球領航(上網安全及認證設備)、行動智慧(行動系統的整合與軟體開發)、精業公司(系統整合)、智華科技(製作電子數位看板),以及財團法人性質的工研院電通所和資策會等,都參與了這項集體創作。而其中,最能代表資訊和電信互流精髓的,就是作為認證的SIM卡。
應用在行動電話中的SIM卡,是電信公司收費的憑據,本身就是相當成熟的認證機制,再加上體積小、容易整合,被宏眯M台灣大哥大選來作為園區服務的認證鑰匙。未來除了雙網手機,這個小小晶片也可以直接內建在PDA和筆記型電腦中,讓園區人在使用行動服務時,免去了繁瑣的登入手續。
行動大戰
有了安全的認證機制,只要一支隨身攜帶的無線網路電話(WiFi Phone),園區員工即使不在辦公座位上,也不用擔心漏接了任何一通重要電話。而無網電話更可再進一步整合行動電話以及辦公室分機,以網路電話計費,達到節省話費、降低企業營運成本的優點。
而在電話整合之外,VPN(虛擬網路系統)的普及,也讓愈來愈多人能夠「狡兔三窟」,放心地遠離辦公室。
以台北的IBM為例,除了必須留守的助理和經理級以上主管外,一般員工可以在南港分部、信義區分部和IBM大樓三地間自由來去,「加上管理機制的整合,以前的貼身秘書不見了,協助你的助理可能是你從來沒見過面的同事,照樣把事情辦得好好的,」IBM製造事業群高級業務專員何坤謙笑著說。
隨著加密技術的成熟和安全疑慮的逐步剔除,打開內部網路、加入行動園區營運的廠商也逐步成長,全園120多家廠商中,已有近六分之一加入。未來南港園區可能更進一步串連,由政府負擔全區VPN的建置成本,希望所有廠商在共有平台上進行資訊和資源的共享,讓整個園區得以整體作戰,提升戰力。
以無線上網服務的利用率來說,園區每個月5萬多分鐘的使用時間,是目前國內所有示範應用計劃中最高的。而空間的轉換無礙,代表時間的利用更有效率。由這個思考點出發帶動產業的應用,南港軟體園區的未來,絕對精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