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十日,印尼「木材大王」黃雙安與夫人白嘉莉,在馬來西亞駐印尼大使陪同下,飛抵馬來西亞東部,接受丁加奴州蘇丹王所頒贈象徵皇室最高榮譽的「高級拿督勳章」。這也是有史以來華僑首次獲得此項殊榮。
為何頒給黃雙安這個榮銜?本刊特別在印尼,採訪在國內知名度頗高的黃雙安、白嘉莉夫婦,聽聽他們現身說法。
清晨六點,天才剛亮,位於雅加達市區的材源帝集團總部門前,開進了一部黑色大轎車。從後座車門走出了一個身材適中、小腹微凸、步履穩健的人,快速地走進辦公室。
據說,如果沒有重要的會議或約會的話,他這一進去,得要等天黑才會再出來。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印尼人稱「木材大王」的黃雙安。
黃雙安不喜歡曝光,偶爾在聚會場合面對媒體,也不改他神秘的形象。提及過去,一概避而不說;講到未來,則以微笑作答。所以,要採訪、參觀他的企業總部,機會並不多。

黃雙安寶座上最豪華的裝飾品,就是太座白嘉莉的那幀照片。(黃麗梨)
個性沈歛,不喜曝光
這回黃雙安榮獲高級拿督勳章,主要原因是他在推動員工福利制度上不遺餘力,堪稱企業家表率;另方面,他白手起家的成就,也令人推崇。
材源帝集團總部佔地不大,只有百坪上下,建築也稱不上宏偉,辦公室僅四、五層樓高。
順著一樓的辦公室走到底,就是黃雙安每天「坐鎮」之處了。
辦公室很寬敞,但光線不很充足,陳設亦簡單。辦公室右側一套米黃色的皮沙發,看來也頗有一段「歷史」了。
總之,不管從「內」,從「外」來看,黃雙安企業總部都沒有想像中氣派。曾在印尼待過五年的新聞局電影處處長官慶成說,華人在印尼待久了,都懂得「樹大招風」的古訓。

一九八七年一月黃雙安偕同白嘉莉搭乘私人飛機,一起去尋視他的木材王國。(白嘉莉提供)(白嘉莉提供)
深諳明哲保身之道
眾所周知,印尼政府在一九六五年共黨政變失敗後,即對華人的忠貞問題十分敏感。在印尼,不但華文書刊不准「見光」、華文學校不准設立,華人想在商業上發展亦有所限制。
所以,曾和印尼華人接觸的人都不難發現,他們個性保守且防衛心強。「他們了解明哲保身之道,能不講話儘量不講,『門面』能小就絕對不大」,一位對當地華人社會頗為了解的我國人士說。
因此,像黃雙安這樣白手起家的生意人,自然會注意這一點。
黃雙安幼時家境頗為清苦,他常和朋友提及,小時候三餐不得溫飽,有一回好不容易盼到一碗熱湯麵,可惜那時天氣太冷,手指被凍僵了,捧不住麵,只好眼睜睜看它掉落在地,傷心得不知所措。
到了十幾歲他跟著哥哥從福建老家來到印尼謀求發展,剛開始在一家木材廠當小工,做的都是些粗活,「我邊做邊學,邊做邊想」,他坐在主席寶座上,語氣和緩、表情嚴肅地說。
「但也不光是埋著頭做」,黃雙安的回答一直很簡短,每回開口都若有所思,好像話沒講完似的。

黃雙安、白嘉莉在伊莉莎白女王二號的船艙餐廳合影。(白嘉莉提供)(白嘉莉提供)
萬丈高樓平地起
在木材廠做了二、三年,黃雙安開始為未來打算,本來他有意轉行,後來他反覆思索,「印尼這地方資源豐富、勞工又便宜,從事木材業應該有前途。」於是,他繼續留在木材廠工作,等待機會。
一九五七年,也就是黃雙安廿六歲那年,他以手邊僅有的積蓄創辦了「材源帝」公司,誰也沒想到當初這家人數不滿十名的木材公司,會擴展成今天擁有卅多家公司、三萬員工的集團。
當然,創業過程並非無浪無波。最初,由於黃雙安「進場」時機恰當,國際原料價格高漲,資源豐富的印尼佔了很大優勢。因此公司成長十分迅速,除了原有的鋸木、伐木之外,還加入家具製造、合板等經營項目;他在印尼的幾個大島,如爪哇、加里曼丹等,皆設有業務據點。
到了八○年代初期,由於印尼合板業擴充太快,所以價格巨幅滑落,使印尼合板業者受到嚴重打擊,黃雙安也不例外,集團資金甚至一度週轉不靈。
一九八三年,由於供過於求,合板市場已出現危機,黃雙安卻認定這個市場仍有潛力,於是仍執意擴充,「他這個人太固執,不大肯聽別人的勸!」黃雙安一位商場上的朋友表示。

闊別電視螢幕多年,台灣觀眾對白嘉莉的印象,仍是「最美麗的節目主持人」。(黃麗梨)
同舟共濟度難關
後來,難關終究度過了。「都靠員工幫忙」,黃雙安說,當時情況真的很糟,他不得不把狀況跟員工實說。員工竟然表示願意領半薪,直到公司賺錢為止,結果,這一熬就是三年。「大家彼此有感情嘛!員工願意把公司的問題看作是自己的問題」,黃雙安把公司的成功歸因於「人和」。
但是,感情的培養說來容易,做來卻不簡單,「我向來把員工當自己家人看待」,黃雙安透露,員工福利一直是他最看重的。除了優厚的待遇、退休給付、無微不至的醫療保健制度之外,每年到了回教年或是春節,無論他多忙,都會抽空帶著大批禮物,去到每家工廠和員工歡聚過節。去年受白嘉莉之託,前往印尼拍攝黃雙安集團簡介的顧英哲導播說,黃雙安工廠的員工宿舍,是他所見過幾個國家中最完善、最美觀的。
去年印尼政府也特地為此,頒給黃雙安一座「最佳員工福利獎」,以資鼓勵。
黃雙安對培植人才亦十分用心,只要是員工提出要參加國外商展或講習會,黃雙安多半不惜花費,讓他們前往。
「人和」不但包括對內的員工管理,還包括對外的人際關係。
賢內助處處幫夫
由於黃雙安個性沈斂,不善交際,所以,「平常邀朋友到家裡吃飯,安排聚會聯絡感情的事,都是我在做。」白嘉莉是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素有「最美麗的節目主持人」之稱的白嘉莉,自從十三年前遠嫁印尼後,她的消息和動態仍是媒體報導的題材。而國內在舉辦影視大型晚會時,考慮主持人選時,總會動到她的腦筋。只是,她已志不在此。
但過去在演藝圈的歷練,使白嘉莉深諳應對進退之道,因此,雖說她從來不過問黃雙安的事業,但卻也扮演了「幕後功臣」的角色。
此外,她還提供不少親善禮物給先生的客戶、朋友。三年前白嘉莉拜師學畫國畫,走的是工筆路線,「黃先生閒來無事也喜歡看我畫畫,看到合意的就要了去當禮物。」
白嘉莉指出,黃雙安最佩服的人是王永慶,還說「人家那麼大把年紀,每天還工作十幾個小時。」因而他也把全副精力放在工作上。
幽默風趣肚量大
黃雙安不但這樣要求自己,對孩子的管教也相當嚴格。據說,黃雙安的二子黃敬平在日本念書的時候,黃雙安每天早起、臨睡前都會打電話去「查勤」,一來掌握其行蹤,二來也希望兒子能夠作息規律。四年下來,黃雙安花的長途電話費比學費還多得多。
「黃先生這個人就是這麼一板一眼,不羅曼蒂克!」白嘉莉望著黃雙安淺笑埋怨。
白嘉莉記得,有一天他和黃雙安出去吃飯,餐廳不但情調好,還有小提琴演奏。黃雙安一等點的菜來,便準備開動,白嘉莉希望他聽完曲子再吃,黃雙安不解地停了一下,然後說:「可是,飯冷了怎麼辦?」
「不過,黃先生也有很多優點」,白嘉莉表情甜蜜地說。
幽默是其中之一。白嘉莉婚前根本沒進過廚房,當初剛嫁到印尼來,在家看食譜學作菜,因為沒人可供諮詢,碰到疑難就打國際長途電話向遠在澳洲的母親請教,所以黃雙安有時會笑問她:「今天這道菜是不是又比餐廳貴呀?」
不過調侃歸調侃,黃雙安對白嘉莉的心意還是挺捧場的。有一次她用爐子煮飯,結果下面糊了,一片焦黑,上面卻半生不熟。黃雙安看了,面帶微笑嘗了幾口,然後一口氣把面前的飯吃光,用鼓勵的口氣說:「嗯,這頓『巧克力飯』做得不錯!」
此外,「他的肚量很大」,白嘉莉說,她雖然人不在台灣,但台灣報章雜誌偶爾還是會登登她的消息,只是,有的報導寫得很離譜。
「他常勸我別為這些無聊事嘔氣,我覺得他這個人挺寬宏大量的,聽到閒話不會在意,做了好事也不張揚。」
一顆溫暖易解的心
白嘉莉說,有一次在聚會中,印尼財政部長夫人過來和她寒暄,並要她代向黃雙安致意,感謝他經常熱心捐款、支持活動。「這種事我多半都從別人那兒知道。」
去年耶誕節前夕,白嘉莉拆了一封很特別的卡片,卡片堭K密麻麻的全是韓文,看不出究竟,後來她才知道,黃雙安每年都捐款給這家育幼院,院方為表謝意,總會在歲末年終寄上一張全院院童簽名的卡片。
「大概是小時候家裡太苦了,比較了解窮人家的苦處」,在黃雙安內斂嚴肅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溫暖易解的心。
現在,環境雖然富裕了,但他還是時時以勤儉為念,四個兒子在國外念書時,放了假都得自己打工賺零用錢。
「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黃雙安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笑容,「是自己辛苦掙來的,才會懂得珍惜。」
〔圖片說明〕
P.36
相處十三年,白嘉莉與黃雙安已成為工作和生活的好搭檔。
P.37
黃雙安寶座上最豪華的裝飾品,就是太座白嘉莉的那幀照片。
P.38
一九八七年一月黃雙安偕同白嘉莉搭乘私人飛機,一起去尋視他的木材王國。(白嘉莉提供)
P.39
黃雙安、白嘉莉在伊莉莎白女王二號的船艙餐廳合影。(白嘉莉提供)
P.40
闊別電視螢幕多年,台灣觀眾對白嘉莉的印象,仍是「最美麗的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