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陳水扁總統於就職週年前夕,提出了召開「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構想,希望邀請國內各主要政黨及產官學界共聚一堂,研擬良策,以期為國內嚴峻的政經情勢困境解套。為了和前陣子接續召開的「全國財政會議」、「全國知識經濟發展會議」、「全國經濟發展會議」等做區隔,經發會的層級更高、規模更大,做出的結論也更將受到全民的高度關切。
三大優先,四大方向
此次經發會,由陳水扁總統親自領軍,擔任主委,並揭櫫「台灣優先、經濟優先、投資優先」三大優先,以及「全面招商、吸引外資、活絡經濟、創造就業」四大方向。五位副主委亦在紛擾多時後拍板定案,分別是行政院長張俊雄、立法院長王金平、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以及國民黨副主席蕭萬長。
經發會的主力為一百二十位「諮詢委員」,委員名單已大致敲定,除了十多位重要部會首長為當然委員外,產業界代表以電子資訊業陣容最為龐大,包括兩大晶圓集團總裁台積電張忠謀及聯電曹興誠、宏眲I振榮、廣達林百里等;代表傳統產業的有大陸集團殷琪、南僑化工陳飛龍等;代表中小企業的則首推美吾華企業李成家和三勝製帽戴勝通。雖因名額所限,遺珠不少,然而上榜者多為專業人士,少見政治酬庸者,大致可獲得各界認同。
至於討論內容,目前已擬定五大議題及題綱:一是失業率攀升問題,由王金平擔任會議主持人,二是投資環境惡化問題,由張俊雄擔綱,三是兩岸經貿關係改善問題,由嫻熟兩岸事務的辜振甫主持,四是產業競爭力下降問題,由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負責,五是財政金融惡化問題,由蕭萬長領銜。
萬能?萬萬不能?
五大議題雖無輕重之別,然而無可諱言,各界的關注焦點還是放在兩岸議題上。由於近幾年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對台灣產業產生強勁的「磁吸效應」,企業一窩蜂跨海西進,被認為是台灣資金外流、投資不振、產業空洞化、失業率高漲的罪魁禍首。
面對強敵,各界提出的解決之道卻南轅北轍。大抵而言,以政治、安全為重者認為應持續堅守「戒急用忍」政策,防堵重要產業「偷跑」,以免危及台灣的經濟自主及國家安全;而認為經濟優先者,則祭出「全球競爭」大旗,希望政府放寬業者赴大陸投資的限制,以利企業進行更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兩派角力下,出現了「三通萬能」vs.「三通萬萬不能」、「歡迎中共資金登台」vs.「嚴防陸資」等截然對立的立場。
兩岸經貿組被喻為經發會的「重案組」,各政黨領袖也不諱言,若此次會議真能在兩岸經貿關係、乃至國家認同及台灣發展方向上取得共識,國內的經濟難題不啻就解決了一大半。為求周延,籌備會議特別提出,為蒐集資料、探訪民情,必要時可授權部分委員,以經發會名義赴大陸召開座談會。兩岸經貿究竟結論如何?能否落實執行?將是「經發會」有無具體成效的重要指標。
五大議題洋洋灑灑,預料將引起較多爭議的,還包括勞動法規(工時、退休制度等)的修改及鬆綁、外勞政策的檢討、企業減稅及證交稅是否取消、政府對股市及匯市的干預是否過當等等,大多是爭論經年的老議題,此次趁袞袞諸公齊聚一堂時搬上台面,也是希望能凝聚共識,一舉掃除沈痾。
貫徹「共識」,絕不打折
為強化國人信心,在經發會預備會議召開前夕,陳水扁總統特別提出「三個決心、一個貫徹」的諾言,不僅全力落實「三個優先」、推動朝野攜手「拚經濟」,而且政府絕不預設立場、不暗藏底線。更重要的是,經發會各組一旦達成結論與共識,行政院與立法院必將貫徹,絲毫不打折扣,更不容推諉延宕,以平息各界對經發會「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擔憂。
在經發會緊鑼密鼓佈局之際,輿論卻也質疑,經發會不採表決式的「多數決」,而採所謂的「共識決」,亦即需全體委員均不表反對才算通過。然則一百二十位委員分屬不同黨派,理念各異、意識型態兩極,能否達成共識不無疑問。而若眾委員「各自表述」後仍然缺乏共識,形同破局,對民心的衝擊又將如何嚴重?
回歸原點,經發會只是臨時任務編組、著眼於解決短期經濟困局的「諮詢性會議」,待八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開完大會後隨即解散,並無實際執行、監督的機制。不過,誠如多位財經領袖所言,台灣的經濟問題無他,「信心危機」而已。經發會籌備三月、盛會三天,希望朝野各方能藉此場域,放下既有立場,開誠布公,開啟理性對談、同心打造美好家園的氛圍,才不負國人的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