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孤軍的孤兒們,一直到今天,至少還有百餘人。面對時代的驚濤駭浪,他們是如何艱難地在尊嚴與屈辱之間生存下來的?
今日孤軍孤兒們全居住在泰北三處,即「懷思之家」、「溫暖之家」與「滿堂之家」,由來自台灣的駐泰主任傅景寶主持,並各有負責人照顧。其中,「滿堂之家」位於距離曼谷北邊八百公里的清萊府,離清萊市區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由孤軍連長黃科擔任院長,余美珠為主任,另外兩家則位在更偏遠的山區裡。三家育幼院雖然簡陋,對孤軍苗裔言,卻已經是亂世中的春天。
泰北三家孤軍孤兒院,是在戰亂陰影下逐一建設起來,內中充滿血淚歷程。從清萊滿堂之家的一張毛筆書寫、紙頭已泛黃的「緣起」,以及一塊刻著文字的石刻,可以約略得知,這三家孤軍子女庇護所是如何建立的:「民國七十七年,由於受到《送炭到泰北》活動的盛名影響,錢秋華選了當時最偏僻、最貧窮落後的泰北帕當難民村興建了泰北第一所孤兒院『帕當溫暖之家』,藉此收容失怙幼童,不但使渠等得免於凍饑之苦,且給予適當之教養,期能成為有用之材。
那時候的帕當難民村,仍處於戰亂陰影下,生存條件之艱困,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帕當溫暖之家」的設立與維持,無可避免的遭到了種種的困難與挫折,幸賴中國災胞救助總會、中國人權協會和我政府在曼谷遠東商務辦事處,即為台北駐泰國經濟貿易中心等機構,先後都給予秋華種種的協助和支援,使秋華甚為感激!當然還有很多的個人和團體,都曾對這所孤兒院付出無數的關愛,秋華謹代表全體師生致上萬分謝意!
為使更多泰北孤軍的孤兒仍得到照顧,秋華稍後另在米索三民新村及清萊滿堂難民村再設了兩所性質相同的孤兒院「三民懷思之家」和「清萊滿堂之家」共三所孤兒院,長年收容一百多位孤兒。
儘管個人能力有限,但秋華仍將克服種種困難,使三所孤兒院能維持生存茁壯!同時希望各界愛心人士能繼續給予支持鼓勵,讓中華之家能光照遙遠的異域!」
由於錢秋華的奔走發心,留在異域的根苗,終能在三所孤兒院的保護傘下,解決起碼的生存問題,並接受教育,恢復自尊,人生也有了希望。
台北駐泰三家孤軍孤兒院主任傅景寶說,三間孤兒院孤兒共百餘名,其中「滿堂之家」目前有三十九位。這間孤兒院集中收留就讀中學的軍人子弟,其餘兩間則為就讀小學的孤兒。泰國政府給孤軍孤兒免費泰文中學教育,而中文學校教育,每名需付上一百銖泰幣費用。一般來說,「滿堂之家」就讀中學的孩子較為辛苦,他們大清早五點三十分起至上午七點三十分上中文課,然後再由上午八點三十分至下午三點三十分上泰文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對中、泰文都能懂得與應用。
孤軍孤兒一般都是從六至七歲開始就讀一年級,然後在十三歲時上中學,一直到十六歲後,則需自己出外找尋生計,孤軍孤兒的中小學中文課本,與台灣中小學教育課程一樣。
今日孤軍的後裔孤兒,在大家獻出愛心之下,明日的曙光在望,讓我們給予深深的祝福。
後記:
這次有幸往訪泰北孤軍苗裔之家,要特別感謝馬來西亞道德博愛慈善之家禪菩門主席兼創辦人龍生,他在二十一世紀新開端的華人新年期間,組織了三十位成員的「泰國、柬埔寨之旅布施團」,把愛心奉獻給萬里外異域裡的孤軍苗裔。
p.106
(下、右)今年中國農曆春節時,「泰國、柬埔寨之旅布施團」攜帶米糧與食品等,重臨清萊「滿堂之家」,並派發孤軍遺孤每人一封紅包,共慶佳節。
p.107
「滿堂之家」的孩子們與新春訪客合影留念。
p.108
新世紀第一個春節,馬來西亞禪菩門主席龍生率愛心團贈送禮品給「滿堂之家」的孩子們,左起:余美珠主任、龍生、泰北之家孤兒院主任傅景寶與院長黃科合影。
p.108
三所泰北孤軍孤兒院的創辦過程,記載在這泛黃的「緣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