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慶祝活動、不舉辦記者會,陳總統在就職滿周年的五月二十日,以擔任「一日志工」的方式度過,用實際行動落實「志工台灣」的理念。
二十日上午九時許,陳總統身穿螢光色環保義工背心、手持紙屑夾,在官邸附近沿著重慶南路的安全島撿拾散落在路旁的垃圾。發起「認養台灣」運動的環保志工林明德、中華民國青商總會會長王齡嬌及李遠哲、游錫$等人,也利用假日共同參與這項社區服務工作。
總統一行人一路彎著身子,撿拾垃圾。由於天氣悶熱,一個鐘頭下來,陳總統已是滿身大汗,在場圍觀的民眾也給予支持掌聲。隨後,總統轉往台北市建國高架橋下的育成洗車中心。為了肯定並鼓勵身心障礙朋友學習一技之長,實踐自立更生的精神,陳總統當起洗車義工,一共洗了兩部車,幫洗車中心賺進四百元。
晚間,陳總統透過電視演說陳述一年心得。他表示,不論從五千年的華人社會史,或半世紀台灣發展來看,去年台灣政權的和平轉移都有重要意義。但「政黨輪替的過程也像換殼的蛻變,」他承認,一年來朝野政黨的轉型還沒有完全成功,導致民主蛻變的過程歷經新生的陣痛。儘管朝野政黨都應該更加努力,但是他願意反躬自省,期許執政者負起責任,不僅要勇於蛻變、更要成功轉型。
陳總統自己打分數,認為新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上「沒有失分」,在鞏固民主、穩定兩岸、破除積弊、拓展外交方面逐漸有了成績。他也指出,全球經濟景氣的衰退、國內產業轉型的問題,是當前最大挑戰。
算總帳,媒體不留情
相較於一年前的勝選,陳水扁總統的執政團隊在就職週年,顯然沒有太大喜悅。執政一年,民進黨政府褪去新衣,社會和專家學者給了新政府一張不盡滿意的成績單。
媒體剖析,八掌溪事件顯示官僚本位主義的積弊;核四案處理不當、股市無端護盤,凸顯執政團隊決策機制出現問題;阿瑪斯號漏油案反映其危機處理不夠靈敏。新手上路的行政部門一年來表現欠佳,首次獲得執政機會的民進黨,也暴露出人才不足及內部統合的缺失。
不過,在野勢力為反對而反對,對於諸多政經亂象也脫不了責任。例如,勞工工時由每週四十八小時驟降為平均四十二小時,為處於轉型的企業增添痛苦,助長廠商外移、失業率高升,在立法院居多數的國民黨難辭其咎。在野勢力監督少數政府的同時,將政黨利益置於民眾福祉之上,從拒絕政黨協商、蓄意抵制政府預算、民生法案,到核四案無限上綱打算罷免總統,更是一年來形成政治僵局、經濟衰退,令民眾厭煩的亂源。
也許是一年前的台灣人民太過樂觀,台灣經濟情勢在一年間丕變,惡化速度之快,令人心驚。
景氣對策信號去年第一季還亮出代表繁榮的紅燈,如今則連續五個月亮出衰退的藍燈;民間投資去年呈二位數成長,今年恐怕是負成長;經濟社會最頭痛的失業率,去年七月突破百分之三後就一路攀高,今年三月升至百分之三.八九,眼看即將超越百分之四的高失業警戒線。
總體經濟成績單滿江紅,個體經濟活動也不樂觀。關廠歇業家數激增,廠商西進熱潮難抑,失業的痛苦與恐懼不再是抽象數字,而是生活實景。
救經濟,全體總動員
面對經濟基本面不斷惡化,新團隊忙著端出各色政策大餐。先是去年十月成立擴大財經小組,做出調降金融業營業稅,股市跌幅減半等重大決定,陳總統並親自出面保證四年不加稅,之後綠色矽島、知識經濟等長期規劃方案陸續推出。到今年初以來,連續召開經濟發展、行政革新、工業發展、科技發展等全國性會議,推出提振景氣的各項方案,包括:擴大內需方案,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促進就業方案、推動金融機構合併等等,令人眼花撩亂。
除了國際經濟整體情勢看壞外,學者專家分析,新政府錯過扭轉景氣頹勢的時機、政策矛盾,各部會角色紊亂,施政失去準頭,也是造成經濟亂象的主因。
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認為,政府一開始就誤判景氣走勢,延誤挽救先機。其中最大失誤在於沒有處理銀行逾放不斷惡化的問題,而將施政重心全集中在社福政策、核四問題上,等到真正體認到經濟情況的嚴重時,民間已喪失信心。而原本該主導國家經濟發展方向的經建會,卻沒有發揮協調規劃功能;經濟部疲於處理核四爭議,疏於檢討產業結構調整;財政部忙於股市護盤,種種措施往往違反市場機制。
前經建會副主委、現任金融研訓院長薛琦指出,政府長期政策立意都算好,但屢屢提出的臨時性討好措施,常抵消前面努力規劃的效果,讓經濟成果大打折扣。
要突破經濟困境,重振經濟活力,學者普遍認為,全盤檢討政策與制度,重建工商界信心,及建立兩岸產業經濟互動模式,均是當前急務。
台灣走出去
為了扭轉政經僵局,陳總統在這次中南美之行過境美國時,表明願意前往中國大陸訪問,以改善兩岸關係;並成立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優先解決首要的經濟問題。他也再次提出,國家不能靠一人一黨成就大業,就朝野合作釋出善意。
針對聯合政府的提議,去年總統大選僅以三十萬票飲恨敗北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表示,年底大選後籌組聯合政府必須考慮三個條件:第一,選後結果及各政黨的實力。第二,選民對聯合政府的支持度。第三,以政策結合,而非流於「分贓」。
輿論則期待,包括府院黨的執政團隊拿出學習調整後的真本事,帶領國家走出新局。在野黨同樣要跳出只有反對、不顧民眾福祉的窠臼,終止一年來內耗式的爭鬥,協力使國家早日掙脫困局。
對於總統這次出訪,輿論評價頗為正面。中國時報指出,由於美國布希政府今年大幅提升我國元首的過境待遇,陳總統將是半世紀以來首次從紐約過境的中華民國元首,具有外交上的象徵與突破意義。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王崑義為文表示 ,陳水扁走出去,代表著不只是台灣想從兩岸關係的泥沼中脫困,而是一種經營全球的戰略企圖心。
陳總統在紐約會見美國政商界重量級人士時,也不斷呼籲外商到台灣投資,儼然是位超級推銷員。
陳總統向外資招手,多數台灣民眾自是樂觀其成,但也認為積極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才是要務。社會無不期待在政黨輪替的第二年,陳總統帶領的執政團隊能及早經由相關各界的良性互動,再創新局。
p.63
五二○週年慶,對總統而言是「志工」的一天,他沿著官邸附近街道撿拾垃圾,象徵為民服務與環保的重要。(總統府蔡鴻文攝)
p.64
陳水扁總統中美洲之旅的第一站來到薩爾瓦多,會見總統後,接受薩國漫畫家贈送的畫作,留下這幀頗富「拉丁風味」的歡樂合照。(鄭元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