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第十屆總統大選的選舉過程,直可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並且越接近選舉日,選情越顯得撲朔迷離,三強鼎立,人人都有機會,個個沒有把握。選舉結果,與其說是民進黨或陳水扁個人的勝利,不如說是台灣人民的勝利。我們清楚地看到,「戰爭恐懼牌」失效,「股市利多牌」也不夠看,台灣人民硬是以一人一張的選票,共同呼應李遠哲院長提出的「跨越斷層、向上提昇」的強烈要求。台灣要求變,並且變得更好。
固然,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並且若不是國民黨家變,泛國民黨票源一分為二,重演第一次台北市長民選「趙少康效應」戲碼,民進黨不可能那麼快便能在中央執政。許多支持國民黨的人士,因而蛋洗國民黨中央黨部,並且群情幾度失控,要求黨主席李登輝負起敗選責任而下台。但深層一點、放大一點來看,國民黨在統治台灣五十餘年後,由於台灣的政經社會和所處的國際局勢都已與過去迥然不同,黨內出現不同的聲音勢在必然。也就是說,在台灣的民主已進展到能夠全民直選總統的時候,最大的政黨國民黨黨內卻並未與全民民主同步,仍舊遵循著過去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甚至選舉模式也依然停留在過去掌控大眾媒體、地方樁腳動員等「技巧」,悖離了大環境的進步,自然也就失去了民意、丟掉了選票。
反過來看,勝選的民進黨卻一直保持其柔軟度和對民意的高度掌握。對手的文宣說陳水扁,「一路走來,搖擺如一」,但平心而論,這正是他順應民情的表現。台灣在變、選民要求變革,全民直選出的領導人怎麼可能一成不變,永遠賣一種自認為萬靈的膏藥?
以這次選舉的幾項主要訴求來看台灣人民的心聲:首先是「政黨輪替、消滅黑金」。黑金的猖獗已是台灣最大的隱憂,凡事「唯利是圖」,從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拉大到整體生態環境的破壞,都和黑金滲入無所不透息息相關。這次李遠哲願意淌「政治渾水」,力保以改革魄力著稱的陳水扁,發揮臨門一腳最大功效,恐怕便和他在九二一地震災區重建時眼見黑金勢力的廣佈有關。
黑金的另一直接效應反映在治安的敗壞,這也是第二項打動民心的訴求──「改善治安」。台灣自解嚴以來,社會治安逐漸走下坡,使得許多老百姓懷念起過去「安定、安全」的生活。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大刀闊斧掃除電玩及八大行業,提昇治安的成績有目共睹,打治安牌果然贏得選民的信任。
即令是最不利民進黨的「兩岸關係、國家安全」議題,也在陳水扁不斷調整姿態下,讓人民感到某種程度的安心。首先是明確表態,「台灣不台獨、不公民投票、也不讓兩國論入憲」;再者是善意喊話,「三通、修正戒急用忍、兩岸領導人會面」;最後是請出代表知識份子良心的李遠哲,以理性、溫和的態度面對此情感、情緒佔了相當比重的重大議題。我們也期待,民進黨主政下有別於「國共和談」基調的兩岸協商,能夠有創新的格局。
千禧新人主政,開啟了中華民國在台五十餘年後政治新局。過去五十年,台灣在政治民主與經濟建設上成績斐然,但不能否認地,五十年的長治久安也產生了許多舊制度下的污垢與弊端,台灣人民不相信舊制度本身有能力改革,因而把票投給了許下光明願景的反對黨。對國民黨而言,這是一個浴火重生的契機;對政黨政治而言,這是一個邁向成熟的開始;對整體國家社會而言,這更代表著全民「好還要更好、向上提升」的決心。我們對新世紀充滿信心,正準備迎接一波波改革的挑戰,航向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