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指真品。再美好精緻的古董藝品,只要被證明是贗品,失去了原創精神與歷史意義,也就毫無身價可言。
偏偏中國藝品仿造之風,自古盛行,宋朝喜歡仿製青銅器,清朝則善仿宋元瓷器。例如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常將宮中古瓷,交付御器廠仿製。這種「偽鈔犯法、伎~無罪」的觀念,傳襲至今,加上科技進步,仿造品已經可以「以假亂真」,因此,鑑別真偽,就成為收藏、投資中國古董文物第一個大難題。
「精」指「精品」。許多收藏家在初學時,囿於財力、鑑賞力,往往「眼低手低」地買入一堆次級品。這些次級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增值可能很小,通常只夠還本。而擺在家裡,看之無趣,棄之可惜,變成郭良蕙筆下的「垃圾」,也往往令收藏家頗為困擾。
此外,行家有話:「古董毛了邊、不值半文錢。」收藏古董藝品講究「完整如新」,也就是「全美」。尤其是陶瓷,凡是有出窯時歪、偏、斜、扁的缺點,或後天毀傷而留下的沖、缺、崩、裂等傷痕,則它的價值馬上貶為「全美」品的十分之一。不過原就罕有的精品,或是「高古」之物(指唐朝以前的出土殉葬物),不在此限。
至於「物稀為貴」,尤其是投資古董藝品的不二法門。例如在彩陶剛出土時,收藏家競相搶購,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彩陶罐動輒叫價百萬元,但近年中國大陸大量出土後,彩陶身價暴跌,當初高價收購的投資者,也只有自嘆時運不濟了。
藝術品要增值,先要具備這麼多條件。普通人想在「芸芸藝海」中尋寶,還真需要興趣、財力做後盾,長時間累積經驗和鑑賞力,再配上時機與運氣,才有可能從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