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出版事業的成衰,是衡量其文化水準的指標之一;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出版事業對民智的開啟更是影響深遠。中國一向以文化古國自許,出版事業在社會上自有其地位。從民國六十五年起,主管全國出版事業的新聞局,更本著珍視智慧結晶的傳統精神,設立金鼎獎,表揚傑出的出版業者。獎勵對象涵蓋對精神生活及社會教育深具影響力的新聞、雜誌、圖書和唱片四大類。期望藉著金鼎的輝映,鼓勵業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並激揚大眾親炙文藝的熱忱,使我們的社會更添琴韻悠揚、書香四溢,使得內外兼美。
金鼎獎設立之初,頒獎典禮規模甚小,並未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從民國七十年第六屆開始,新聞局決定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並透過電視錄影轉播,讓社會大眾也有機會一睹典禮的實況,不僅加強得獎者的榮譽感,也增進大眾對文化出版界的認識與重視,使金鼎獎的價值更受肯定。

行政院長孫運璿親臨參加金鼎獎頒獎典禮,並上台致詞,道出他對文化出版事業的鼓勵和期許。(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增設獎目,加頒獎金
民國七十一年,第七屆金鼎獎更擴大辦理:增設新聞編輯獎和唱片編曲獎兩項,以獎勵對新聞取捨、標題製作及版面處理有卓越表現的新聞編輯工作者;以及編曲技法具有獨特風格,能充分表達原曲精神及內涵的編曲者。
「有鼎有金」是這次金鼎獎的另一項突破。得獎者除可獲獎盃一座外,出版事業可獲獎金十萬元,個人則得三萬元。在政府稅收因經濟不景氣而大量減少,各項支出不得不盡量縮緊的當兒,獎勵出版事業的金鼎獎增設獎金,足見政府對精神建設的重視。
由於受到上述種種改進措施的鼓勵,報名角逐這次金鼎獎的各類出版品均較去年增加一倍左右,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計有:新聞類二一一一篇(幅),雜誌一二五家,圖書二八七種共八五二冊,唱片五十九張、錄音帶廿三盒,共一百餘首作品。而獎額卻大量減少,較之去年的五十七個減少了一半,只有廿八個獎額,可見得獎之不易,更襯出得獎榮譽之高。

漢聲舞集表演現代舞,為唱片類頒獎開場。(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評審委員皆為博學碩彥
新聞局對評選作業份外審慎,禮聘了卅九位對各類出版品素有研究的學者專家全權負責,評選原則強調專業性及客觀性,以樹立金鼎獎的權威。
卅九位學者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先將角逐作品分門別類予以初審、復審,再由全體委員會決審,評審過程極為慎重,討論時氣氛熱烈、嚴肅。其中唱片類及新聞類作品,評審委員更是經過激烈辯論,多次表決才獲致結論。
經過評審委員月餘審慎評審,得獎名單於去年十一月初評定。

新聞局長宋楚瑜說,人多讀書,不但可以增加個人的內在美,而且能增加社會的外在美。(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頒獎典禮莊重又不失活潑
盛大的頒獎典禮於去年十二月廿二日晚上在可容納二千餘人的國父紀念館舉行。為了表現金鼎獎特有的文化氣息,主辦單位希望做到「莊重而不呆板,活潑而不輕佻」,所以對節目的安排、場地的佈置特別費心。
亮麗而富中國風味的舞台上,中興大學心聲合唱團及名女高音孟海蒂合唱一首嘹亮的「金鼎頌」,揭開了典禮序幕。
典禮由華視記者李豔秋和華視節目主持人高信譚共同主持。他們分別著黃色旗袍及藍色長袍出場。「金鼎獎的目的,是要為我們的文化事業樹立新形象」,「金鼎獎的理想,是要為我們的社會和家庭增添和諧的琴韻、雅緻的書香。」兩位主持人的開場白,清礎點出金鼎獎的意義。
明駝國劇隊虎虎生威的「旗舞」,配合陣陣雄壯的鼓聲,為圖書類頒獎開場,接著由總統府資政陳立夫頒發優良圖書獎。得獎作品包括漢聲出版公司的「中國童話一至六冊」、雄獅公司的「西洋美術辭典」、臺灣學生書局的「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白雲文化公司的「昆蟲世界奇觀」、臺灣商務印書館的「重編國語辭典」、聯經出版公司的「聯副卅年文學大系」。舞台上的多媒體大型銀幕,將作品的精彩內容一一映現。

名詩人余光中以「傳說」一歌的歌詞獲得作詞獎。(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安定的社會環境,豐碩的文化成果
雄獅公司領獎代表李賢文發表感想說:「卅多年來,臺灣的經濟發展和美術教育都有可觀的成就,這些條件提供我們編印與發行美術辭典的有利環境。」誠然,社會安定,民生富足,人們才有餘力,用以學文習藝。
接著作家夏元瑜頒發圖書類著作獎。夏元瑜任教文化大學,是製作動物標本的專家,他也擅寫雜文,文筆妙趣橫生,素有「老蓋仙」之稱,上台後的簡短致詞亦是諧趣十足。
著作獎得獎作品為:彭聲揚的「蔗田雜草生態與化學防除」、張寧靜的「金色的黎明」、趙崗及陳鍾毅夫婦合著的「中國土地制度史」。
得獎人彭聲揚感謝社會國家給他一個可以發展的環境,他說:「我於民國卅六年來台,親身經歷臺灣歷年來的改革、進步和繁榮,它使研究人員得以在安定富足的環境中潛心研究,並能將研究所得寫成專書出版。」
應邀頒發圖書封面設計及美術設計獎的梁中銘、梁又銘教授是雙胞兄弟。他們年已古稀,面貌、神情相像,當他們一前一後走上舞台時,台下一陣掌聲。他們共同頒獎給「成語啟示錄」的設計黃錦堂和繪圖蔡健才。

梁中銘及梁又銘教授是雙胞兄弟,他們雙雙應邀頒發圖書封面及美術設計獎。(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兼顧專門性及一般性書籍
有些人認為得獎的圖書過於偏重專業性的冷門書。新聞局出版處處長唐啟明解釋說:「得獎圖書中,『中國童話』人人看得懂,老少咸宜,並非專業性書籍。『金色的黎明』是一本散文集。『重編國語辭典』是一般人都會用的工具書。『西洋美術辭典』也是對美術有興趣者必備的工具書。而『聯副卅年文學大系』包括小說、散文、評論等,更非專業性書籍。只有『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蔗田雜草生態與化學防除』、『中國土地制度史』三本書屬專業性,佔全部得獎圖書的三分之一,比率並不大。」
「我們認為,對於一般性、影響力較大的書籍固然應該獎勵;對於作者潛心研究、在學術上頗有貢獻的專業書籍更不可忽視,以免一些叫好不叫座的書因被冷落而夭折,成為文化界的損失。」唐處長補充說明。

歐陽元美代表聯合報經濟小組領獎。她身後是四位新聞類頒獎人:吳三連(右一)、黃少谷(右二)、馬星野(左一)、程滄波(左二)(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發行圖書禮券,充實書香社會
圖書類頒獎結束後,行政院長孫運璿應新聞局長宋楚瑜之請上台致詞。他對國內出版界這一年來的成長表示欣慰。
孫院長說,當全球性經濟不景氣影響到每個行業的經營和發展之際,我國出版事業還能繼續成長與進步,在去年一年中,出版了許多值得表揚的作品,值得我們欣慰。
孫院長一向非常重視文化出版事業,他在上屆金鼎獎頒獎典禮中,提倡建立書香社會。新聞局以實際措施響應,協助出版界發行企盼已久的圖書禮券。
孫院長接著說:「去年圖書禮券受到社會大眾熱烈的歡迎,足以證明國內同胞求知識、求進步的願望。希望社會大眾能手不釋卷,養成讀書風氣,給予出版事業更多、更有效的鼓勵與支持,讓更多、更好的作品,傳播到社會每個角落,共同為傳播新知、充實書香社會而努力。」
宋局長也在典禮中發表簡短的談話,他說:古人說,一日不讀書,言語無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人多讀書,不但可以增加個人的內在美,而且因為大家都愛讀書,使得社會上的人言語有味,面目和善,社會自然祥和,就可增加社會的外在美。
圖書類之後,頒發新聞類金鼎獎。

配合得獎作品表演舞蹈節目「傳說」。
「四老」同台頒獎後進
新聞類五項獎由四位新聞界前輩頒發。頒獎人吳三連、黃少谷、馬星野、程滄波同時上台。他們均已年過七旬,在新聞界皆頗受尊崇。「四老」同時上台是一難得的鏡頭,全場觀眾起立,熱烈鼓掌致敬。
得獎人:副刊專欄獎為韓韓和馬以工,她們共同以「關懷、參與、開展——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十四篇作品得獎;新聞攝影獎得主為曹積仁,以一幅「二千分之一秒的車禍」得獎;新聞編輯獎為中央日報的任熙壅、林熙治、鄭炳基與王端正;新聞報導獎則由聯合報經濟小組以「興舉國之力掀起新的投資運動及問題與解答」等七十三篇獲得;新聞評論獎由大華晚報吳啟仁以「大眾傳播決非特權階級」等廿篇作品得獎。
歐陽元美代表聯合報經濟小組領獎,她說:「謝謝我的同事讓我有這個榮譽來代表領獎,而他們目前正在報社為明日早報的新聞趕工。………我除了要將這份榮譽與經濟小組所有的同事共享外,還要將這份榮譽獻給我們的家人,因為我們的工作性質特殊,不僅常須晝夜顛倒,而且非常忙碌,多虧我們的家人包容、適應與支持,才使我們能全心投入工作,因此,他們也應分享這份榮躍………」台下觀眾聽了都十分感動,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
第三個頒獎類別為雜誌類。
目前國內雜誌有二千多家,競爭激烈。為雜誌類頒獎開場的是電視演員巴戈和李天柱,他們表演一段相聲,道盡辦雜誌的甘苦。
頒發優良雜誌獎的是雜誌界前輩張任飛。張先生創辦了四本雜誌——「婦女雜誌」、「綜合月刊」、「小讀者」和「現代管理月刊」,前三者均曾獲頒金鼎獎。
優良雜誌獎得主包括:「天下雜誌」、「時報雜誌」和「藝術家雜誌」。
頒雜誌主編獎的是「傳記文學」發行人劉紹唐,得獎人是「天下雜誌」主編殷允芃。
主辦單位這次還邀請了香港名漫畫家王澤前來參加,他是戴瓜皮小帽、穿長袍短褂的漫畫人物「老夫子」的創造者。王澤應邀專程回國頒發雜誌美術設計獎。得獎人是家庭裝潢雜誌的美術設計簡清淵。

獲得演唱獎的李建復,演唱他的得獎作品「漁樵問答」。(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但願歌詞鳥高飛,歌唱天廣闊
最後頒發的項目為唱片類得獎作品。
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奇祿首先頒發特別獎給「箏曲心聲集」的作者梁在平,表彰他數十年致力倡導箏樂藝術。接著許常惠頒發唱片製作獎,計有:第一唱片公司的「中國民俗音樂專集十二至十五輯」、新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木管五重奏清心集(三)」、四海唱片出版公司的「李建復專輯」。
作詞獎由作家林海音頒發給以「傳說」歌詞得獎的名詩人余光中。
余光中妙語比喻歌詞與歌曲的關係,他說:「歌詞是一隻蛋,作曲家把它孵成一隻鳥,而自由的社會給它一片自由的天空。希望所有的作曲家都能夠注意歌詞,因為如果這隻蛋不夠好,這隻鳥也就飛不高。但願歌詞鳥能夠愈飛愈高,愈唱愈美妙,而天空也愈來愈廣闊。」
作曲獎由名音樂家樊曼儂頒給「蝶舞」一曲的作者陳揚。編曲獎由現任教文化大學音樂系的反共音樂家李天慧頒給「黃河船伕曲」的作者呂錘寬。演唱獎則由名聲樂家張清郎頒發,得獎人為李建復。
唱片類頒獎的同時,負責節目製作和轉播的中華電視台,並配合得獎作品安排表演節目,包括漢聲舞集表演「蝶舞」,李建復演唱「漁樵問答」等。歌舞穿插,使整個典禮更為引人。
典禮歷時二個鐘頭結束。綜觀這次「金鼎之夜」,時間控制精確,過程明快、緊湊,整個典禮一氣呵成,主持人言簡意賅,真是文短意深的精品。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國內盜印風氣猖獗,美術設計得獎人簡清淵表示要將獎金捐贈給中華民國著作權人協會,協助查緝盜版之徒。新格和四海唱片公司領獎代表也說,希望著作權法早日修訂完成,以遏阻盜印之風。
我們更希望愛書人、愛樂者一本愛護正人君子之心,不買盜印、盜版的出版品,盜印者無利可圖,自然也就不會作非份之想。但願劣幣逐良幣之事不再發生,讓文化出版事業得以充分的發展,使我們的社會充滿書香、內外皆美。

新聞局長宋楚瑜於典禮後與雜誌類得獎人殷允芃(左一)、鄭淑敏(左三)、簡清淵(右一)、何政廣(右二)合影留言。(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馬以工(左一)與韓韓(中)共同得到副刊專欄獎。詩人弦(右)則代表聯經出版公司領獎。(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家庭裝潢雜誌獲得美術設計獎。(李影/鐘永和/李培徽)

中國童話一至六集獲得優良圖書獎。(李影/鐘永和/李培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