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你想讓孩子課外學藝,本刊推出的此一系列報導,你不可不讀;假如你想讓孩子學鋼琴,下面內容針對你想瞭解的各種問題提供解答:
中國人在傳統上一向比較重視子女的教育,很多家長甚至把「光耀門楣」、「榮宗耀祖」的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也因此為培植子女成為「人上人」,不惜投注許多時間、財力和心血。

右圖:這位可愛的小妹妹用心地學抄譜,努力描出二分音符。(艾瑟)
家長有心、也有條件好好培育子女
這種期盼下一代比上一代強的心理,在現代尤能發揮到極至,這可分幾方面來說:
一、是家庭計畫的推行,使得大多數家庭的子女數目銳減,為人父母者能集中力量(包括時間、金錢與精力),針對少數子女的性向因材施教。
二、是社會繁榮、生活水準提高,多數家長的經濟能力足以善加培植子女,無論是學校教育、課外學藝或休閒活動各方面。
三、是知識累積、時代進步,國人的知識水準已普遍提高,做家長的多懂得以適當方法來教養和培植下一代。
四、是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公私立學校(包括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職校、專科、大學、研究所)辦學方式力求進步,一般而言,孩子在循序漸進的學校教育中,可得到德、智、體、群、美的平衡發展。
由於有這些條件的配合,現代中國父母培植子女按部就班地讀書、深造,已非難事;「一代比一代強」的理想,就此逐步達成。

音樂班可以提供活潑、生動的音樂啟蒙教育,圖為班中小朋友左圖:地板上做個大五線譜,讓學生辨明線與間的關係上課的情形。(艾瑟)
課外學藝的風氣極盛
特別值得一書的,是近年來我國兒童「課外學藝」的風氣極盛,舉凡鋼琴、提琴、歌唱、舞蹈、美術、作文、游泳、跆拳……等,都有眾多的「學習人口」,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也可分幾方面來說:
一、與前述相同,是子女數目的減少,使得父母對子女更為鍾愛與重視,亦能集中力量好好培育子女。
二、亦與前述相同,是經濟力量的提高,家長有能力支付子女課外學藝所需的器材費與學費。
三、是觀念的開放與進步,過去以為只有讀書才是正事,音樂、舞蹈、美術……皆屬「旁門左道」,現在則都能肯定藝文活動的價值,也能接受「行行出狀元」的觀念。
四、是藝文專業人口增加,在國內外接受正統藝文專業訓練的專業師資比比皆是,拜師學藝比以前方便,學費也更合理。
五、是社會上對生活品質與精緻文化的講求,藝文活動較前蓬勃,也成為一種風尚。小孩受到各類的文化刺激,會產生自發性的學藝意願。
許多家長在有餘力、又求好心切的情況下,不僅讓孩子拜師學藝,而且不只學一樣;除了所費不貲,並得:接送孩子上下課、督促孩子練習,甚且陪著孩子一起學習,陪著孩子挨老師訓,對孩子威脅利誘齊來,就怕他們不能堅持下去……,付出不可謂不多。

右圖:小朋友做唱音練習。(艾瑟)
隔行如隔山,家長應掌握正確訊息
然而,大多數的家長到底都是外行,往往付出與成果不成比例,做大人的損失了時間、金錢、心血倒還罷了,就怕因拜師或督促不當,斲喪了子女的興趣與信心,或使他們在學藝過程中「誤入歧途」,妨礙他們繼續往某一領域鑽研的可能性。
為幫助家長順利帶領孩子拜師學藝,為使孩子們在課外學藝活動中真能有所獲、有所成,本刊特於這一期起,陸續推出「假如你想讓孩子學××」系列報導,第一個單元是:「假如你想讓孩子學鋼琴」。

圖:選購鋼琴宜慎重,這是顧客觀察鋼琴內部構造的情形。(艾瑟)
以前課外學藝是富家子弟的專利
回憶十數年前,學鋼琴、提琴,或是學畫畫、跳舞,都是富家子弟的專利,一般公教家庭多半不敢想望這些「高雅的嗜好」。尤其是學鋼琴或提琴,更是只有本省籍醫生子女才有資格問津。當時,許多家長與其子女都覺得,學習音樂類的技能是十分「高不可攀」的事。
然而曾幾何時,學鋼琴和提琴的學童比比皆是,國內樂器製造商更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原裝進口的名貴樂器一樣有很好的銷路。
以鋼琴為例,市場購買力就十分驚人。一般本地製造的全新鋼琴,售價在新臺幣五萬至十萬元之間,這不是個小數目,但許多家庭為了子女,都不惜節衣縮食勉力購置。進口的原裝琴,售價在十數萬至數十萬之間,也一樣銷售鼎盛。
在樂器銷售上,分期付款辦法實功不可沒。由於樂器行銷如此成功,對發展樂教也有很大的助益。
鋼琴乃「樂器之王」
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的美譽,它所發出的樂音響亮、華麗、音域寬廣,彈奏起來千變萬化、和聲豐富,不須仰賴其他樂器的輔助,即可獨立從事完整的演奏活動。
另方面,鋼琴琴鍵已將音高固定,彈奏者只須按照樂譜彈奏,便可彈出正確無誤的樂音;不若其他樂器,多須仰賴彈奏者敏銳的音感,自行把握,方能奏出正確的樂音,較易產生誤差。
鋼琴具備音域寬廣、音鍵固定的特性,有助於初學音樂者音感、和聲等的基礎訓練,因而音樂科系學生學習任何樂器前,均須先學鋼琴,扎下良好的辨音能力後,學習其他樂器,才易正確入門,並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個半途而廢的故事
林小婉今年九歲,是國小三年級學生。她在剛進國小一年級時即向校內的音樂老師學鋼琴。沒想到學了三年,她現在竟連琴都不肯摸了。
小婉三年來一直向那位音樂老師學琴,每週去老師家三次,每次彈半小時至一小時。她所繳的學費,最初是每月五百元,最近才提高到八百元。
小婉的父母是公教人員,一直對學費標準十分滿意,因為這剛好是他們所能負擔而不感吃力的數字。
尤其使小婉父母感到滿意的,是小婉雖在學鋼琴,但家裡卻不需為她購置鋼琴。她的老師曾在她學琴將屆一年時,向小婉父母建議為她買一架琴,好讓她有較多的時間練習,進步也可快些。但當時她的父母面有難色,老師也就沒有再提了。
小婉三年來每週去老師家彈三次琴,有時老師在,就在一旁指導她。如果老師有事不在,她就自己練習。三年來,她沒把練琴當作苦事,但也不見得喜歡,似乎是把彈琴當作一項課餘必修的活動。倒是老師家裡有個和她年紀相若的女兒,和她結成了好友,所以如果她知道老師的女兒沒課在家,就會去得開心些。但是,當然的,那天彈琴勢必時間較短且較不專心。
不比不知「技不如人」
小婉之所以不肯彈琴,導火線在於她的表弟。小婉習琴三年,父母從未察覺其中隱藏了什麼問題,似乎一切都很順當。和親友談起子女教養問題時,也一直以小婉能學門課外技藝而感到高興。
小婉的表弟比她小兩歲,他自小學一年級起也開始學鋼琴。他學了不到一年,已把拜爾鋼琴教本的上、下冊都彈完了。小婉的母親發現這個事實後,開始感到困惑,怎麼小婉學了三年,至今還徘徊在拜爾下冊一百首左右?
小婉的母親突地對小婉的鋼琴老師不信任起來,幾經考慮,她下定決心,讓小婉也投入小婉表弟老師的門下。
許多沒想過的問題
小婉第一次去新老師處,老師就問小婉:每天練多久鋼琴?累積起來每星期可以練多少時間?學了多久?彈了些什麼?……當新老師發現小婉學琴三年而至今家中無琴時,不免對小婉的父母有嗔怪之意。
如今立刻要給小婉買琴,自然仍非易事。新老師建議小婉的爸媽想法子替小婉借地方練,比如附近的鄰居、小婉就讀的學校或是附近的幼稚園、教堂等,如果這些地方有琴,老師的意思是去借或租琴給小婉練習。同時老師一再表示,以小婉的年紀,每天應練琴一小時左右。
練琴、上課的方式都不一樣
但是小婉的父母幾經設法,並沒有為小婉商借到練琴的地方;只好向新老師要求,讓小婉去老師家練琴。他們並向老師保證,如果一個月後,小婉經新老師鑑定確是學琴的材料,一定給小婉買琴。
老師答應了這個請求,於是小婉每天需搭四、五站公車去老師家練琴,風雨無阻。新老師很嚴格,一再告誡她練琴時要專心,否則不會有效果。
新老師在她練琴時多半不在,因此也不能隨時給予指導,使小婉感到十分不習慣,不禁希望能回到以前的老師處。但是爸媽不允許,還一再告誡她現在的鋼琴學費是一千六百元一個月了,是以前的兩倍呢,要小婉練習、上課都特別用心。
這一個月中,新老師每週給小婉上課一小時,這一小時中,老師對小婉彈的成績總不滿意。老師說她只彈出了聲音而已,其他姿勢、拍子、分段和表情都沒有顧到。新老師直搖頭,一再向小婉講解,要小婉注意,但小婉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她三年來都不是這樣彈的。
新老師偶爾也考考小婉樂理,小婉都不會作答。原來她以前上課時,老師除了教她彈奏,並沒有教別的。
過去學習時光都浪費了
小婉上課時頻頻受到指責,新老師直說她基礎不好,還說她簡直浪費了三年時光。這麼一來,小婉開始討厭彈琴;練琴對她而言,成了樁苦事。終於有一天,她向父母表示,再也不想彈鋼琴了。
小婉父母不免有點怪新老師「操之過急」,他們想,過去基礎不好,現在慢慢改嘛!何必一開始就把孩子逼得討厭起鋼琴來?
他們在心裡也怪小婉過去的老師,覺得她「誤人子弟」。雖然那位老師十分和氣,極有耐心,那樣疼愛小婉,學費又收得便宜,但沒有為小婉在鋼琴上打好基礎,總是不可原諒的啊!
事後小婉父母和許多親友談起此事,卻沒有人同情。原來小婉最初的老師當年在學校是主修聲樂的,誰教他們投錯了師門呢!
千萬別投錯師門
像小婉這樣的例子,在現今社會中層出不窮——想給孩子學一門好技藝、好工夫,卻投錯了師門。
以學鋼琴為例,也許找的的確是音樂科系畢業的老師,但老師當年卻並非主修鋼琴,可能有的是主修管樂、有的主修弦樂、有的主修理論作曲、有的主修聲樂……。音樂科系裡主副修成績相差頗大,如事先沒打聽清楚,拜錯了師,以後學不出成績來,又怪得了誰呢?
學任何一種工夫,「拜師」都是最重要的,學鋼琴也不例外。在這裡我們首先談談找老師的問題。
找對了老師,對學習上的許多問題,都能很順利的得到解答,比如說:孩子幾歲開始學琴最合適?什麼時候該為孩子買琴?那一種琴較值得信賴?孩子練琴時間多少合適?孩子練琴總是被動怎麼辦?……這些問題,如老師的鋼琴造詣頗深,在教學上又具經驗,他必能很輕易地提供正確、有用的解答。
凡事慎始,拜師勿急
針對解答這個專題所需的專業知識與專業經驗,我們特別請教了師大藝術學院院長張大勝、臺北師專音樂科教師周靜孜、南門國中音樂實驗班主任李瓊、師大音樂系鋼琴組講師王穎、有廿多年授琴經驗的資深鋼琴老師臺耀中……等,他們對鋼琴教學都有很豐富的經驗,也有精闢的見解。
關於選擇老師的問題,幾位專家都一致認為務必慎重,不要急於一時,更不可貪圖方便。
選擇鋼琴老師的原則,根據他們的意見,大致可歸類於:(一)老師必須是音樂系科畢業,在校主修鋼琴。(二)當年在校時名列前茅,畢業演奏時曾入選登臺。(三)畢業後一直不斷進修,不曾中輟練琴。(四)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並喜愛孩童。(五)老師對鋼琴教學視作專業(而非副業),教學琴房具有相當水準的輔助教學設備。
尊重專家準沒錯
關於第(一)點,幾位專家的解釋是,有不少師專非音樂科系畢業的小學老師,在校時曾修過風琴或副修過鋼琴,目前也在從事鋼琴教學。當然不能一概否定他們,但與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相較,難免會差上一截。
其次是有許多從小課外學琴,也從事鋼琴教學的老師,他們的彈奏技巧可能很好,但仍是一句老話,未經專業訓練者,在有關樂曲的詮釋與有關樂理的教授上,泰半也比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差些。
有關第(二)點,幾位老師指出,在音樂科系的學生當中,同是主修鋼琴,程度高低也有很大差別。名列前茅者與經常殿後的學生,程度可能差上三、五年至十數年。畢業演奏,對音樂系科的學生來說是件大事,通常必須在校數年一直表現優異,才有資格獲選參加。故做家長的如能輾轉打聽到這些,對鑑別老師的實力有極大助益。
老師亟需進修
關於第(三)點,很多人感到困惑,因為老師已經成為老師,還需要不斷練琴嗎?答案卻是絕對肯定的。臺耀中老師解釋,學鋼琴這一行實非常辛苦,幾天不練琴,手指就可能反應遲鈍,彈奏能力就會退步。因此老師也需不斷的練琴,保持手指的靈活,與對樂曲熟練的彈奏力、靈敏的感受力;並且應不斷接觸、吸收有關的新知識、新觀念,及鑽研新技巧。
能在畢業後不斷進修的老師,給學生上課時,不論學生程度深淺,多半會親自示範。有時用嘴說個半天的問題,實地示範立刻能令人了然於心;再說,老師鑽研多年的彈奏心得,對學生只要傳授一二,即令人獲益無窮,可省去許多摸索的時間。資深、專業、不斷進修的師資,其可貴之處即在此。
關於第(四)點,很容易向這位老師的其他學生打聽到。教兒童彈琴,態度太嚴厲的總不太好。老師最好能懂得兒童心理,以童言童語來教學,收效較大。剛開始從事鋼琴教學的老師,並非不可信任,他們的耐心與熱誠可能還高些,如果能符合其他幾個原則,就一樣值得信賴。
找以教琴為專業的老師
有關第(五)點,專業與業餘之分,並非易事。如果這位老師的鋼琴學生數目不致太少(十位以上),而有關教琴的輔助教學設備又頗具規模的話,大致可斷定這位老師是把鋼琴教學視作專業。
一般專業鋼琴老師家中,都有獨立而不受干擾的琴房。琴房中多半備有兩架或兩架以上的鋼琴(可供伴奏之用,便於適時配合學生程度,提高學習興趣),並備有電唱機與錄音機,來輔助教學。這些老師的琴房也多半具有空調設備,提供學生舒適安寧的學習環境。
錄音機用途廣
錄音機在鋼琴教學上的用途相當大。當學生對某條曲子彈得相當熟練後,老師可在學生彈奏時為他錄下音來,然後放給這位學生聽,一處一處仔細地研究、討論,對演奏技巧精益求精。
有的學生程度較深,採用教材較多,上課時老師所示範的新曲,當時學生可能覺得已有所領會,但回家後自己練習時,卻發現疑難重重。這時老師可要學生帶卷錄音帶來,為學生把這首曲子示範錄下,交由學生帶回家去作參考。
此外,幾位專家以為,專業的鋼琴老師處,也應有相當數目的鋼琴曲唱片或錄音帶,常放給學生欣賞與觀摩,老師並在一旁給予解析。也應有相當數目的有關樂理、音樂史、音樂家小傳、樂曲分析等方面的書籍,可借予學生參考閱讀。
教小朋友彈琴,得特別有耐心、講方法
對鑑別與選擇師資的標準有了大致的瞭解後,我們還應觀察老師的教學方法與態度。不可諱言的,有人有極好的本事,但卻拙於表達,也沒有教學的耐心與熱忱;如向這類人士拜師,恐會使教習氣氛顯得十分勉強,自也不易有效果。
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音樂科資深教師周靜孜說:「對初學鋼琴的小朋友而言,找對老師實在非常重要。若老師教授不得其法,使學生養成一大堆壞習慣,以後糾正不易,要在琴藝上有所發展便很困難了。」
師大藝術學院院長張大勝以為,教小朋友彈琴,必須特別有耐心,並講求方法。在講解時,用詞遣字要淺白,要善用譬喻,要反覆舉例……;也要善於觀察小朋友的表情,因為小朋友最純真,如果聽不懂,臉上必會顯出一片茫然,這時就得換個方式來說。
但是態度固然「委婉」,立場卻應「堅定」,如果彈得不對,無論是姿勢不正確、音彈錯了、拍子不准、或是表情不對……,都應為學生一一指出,要他們改正。
如果小朋友彈得好,也應給予讚美或獎勵(小獎品如鉛筆、橡皮、簿本、墊板、故事書、畫冊……,老師給得惠而不費,對小朋友卻能產生極大的鼓舞作用),同時應清楚說明值得誇獎的原因。
殺雞不必用牛刀,以免造成彼此的浪費
中國有句老話「殺雞焉用牛刀」,小朋友學琴固然應找專業師資,但也不必太過緊張,投師於大演奏家之門。一方面名師不見得有耐心、興趣教小朋友彈琴,另一方面收費太高,對彼此而言,都會形成浪費。
目前一般小朋友學琴,如果是去老師家上課,多半是每週上一次,每次一小時(也有的老師讓初學小朋友頭二個月每週上課二次,每次半小時),每小時收費200至400元不等。程度漸深後,老師的收費通常會逐漸增加。
也有的家長太忙,實在抽不出時間接送孩子上琴課,而住家附近又沒有鋼琴老師,對初學小朋友而言,也可請大專音樂科系鋼琴組的肄業學生到家裡來教。最好讓老師每週來二——三回,一方面教學,一方面也可督促孩子練琴。
主修鋼琴的在學學生對小朋友的啟蒙教育應可勝任,但一般而言,一段時間後(通常是一年),最好還是換老師——投身於專業、資深的老師門下。
北市南門國中音樂班主任李瓊說:「除了『音盲』(完全不辨五音),任何孩子都可學鋼琴。但是,有的孩子手太小、手指太細、指間長短差距太大、視力不佳……等,可能學習效果不佳,很難談到在這一行上有所發展。」
儘管這些學生由於先天限制,無法在鋼琴彈奏上有所成就,但若對學生及家長說明這些侷限後,家長和學生仍願意學習,那麼老師在教法上便可調整,加強音樂修養及欣賞的課程,至少讓學生學會認譜、彈音及品味、鑑賞音樂之美。
家長配合很重要
然後我們要談的是:家長如何與老師配合,使子女在學琴途中能有較好的成績。
根據觀察,家長送子女學琴並不一定期望他們成為音樂奇葩,或是將來能成為鋼琴演奏家;家長們多半只希望為子女培養一份高雅的修養,或習得一份技藝。
本刊所訪問的幾位老師表示,上述的情形他們也碰到很多,但是,學習效果一樣得講求。以老師的立場而言,希望自己的學生學得正確、彈得動聽,是一種敬業、負責任的表現,「誤人子弟」是老師所不願為的。
老師也為家長和學生設想,想像他們付出了金錢、時間、精力與心血,幾年下來,如泛泛地沒有學到什麼,勢必是很懊惱的事。
因此,無論如何,學鋼琴總得求個正確無誤,在指法、節拍、分句、表情以及對相關樂理的瞭解上,都不能囫圇帶過。
速度一定要講求
學鋼琴時,由於有個「速度」為前提,故學生練琴時馬虎不得。該五分鐘彈完的樂曲,彈上十分鐘自然就容易得多,聽起來旋律也像是那麼回事,其實已大謬不然了。因此,拍節器的使用十分重要。
幾位鋼琴老師也一致主張,「趕進度」是最要不得的。沒有彈好舊曲子,就不可進新曲。家長不能以孩子所彈樂譜的多寡、進度的快慢來判定孩子的學習效果。有的家長在每回孩子下課後,都要追問舊曲是否已通過?老師是否留了新作業?——這些家長對子女學琴的關心程度已夠,但卻有「揠苗助長」之嫌。
只要不是音盲,誰都可以學鋼琴,男、女、老、幼都可以。但是如想學得好,就必須種種條件配合。以年齡言,十幾歲才開始學,就不如五、六歲時開始為佳。
幼童多半愛音樂,家長應給他們一個充滿音樂的好環境,比方說放音樂盒、童謠唱片給孩子聽,為孩子唱催眠曲,或者教他們唱童謠……,使他們早早親近音樂、愛音樂,才能將他們先天的稟賦充份發揮。孩子到了五歲左右,差不多上幼稚園大班時,就可以開始學鋼琴了。過早開始,孩子的指節太幼嫩,領悟力也有限,學習效果不彰,故家長宜注意不要操之過急。
前面提過,鋼琴常被採作啟蒙樂器,因為它的音高固定,不必孩子們自己去摸索,對培養音感很有益,在體力的負擔上也輕。故五、六歲的孩子以學鋼琴來接觸音樂世界是很好的。
雖是課外學藝,也應培養嚴肅心態
本刊所請教的幾位鋼琴老師還主張孩子去老師家學琴,而不贊成請老師到家裡去教。原因有:(一)老師家裡的教學設備完全。(二)較易培養孩子對老師的敬重之心。(三)多半人家沒有獨立的琴室,對教學常造成干擾。
剛開始學琴的孩子,可能有點怕老師,不願單獨上課,家長可陪他們上一、兩個月課,並可藉此瞭解老師的教法,與孩子的興趣、能力。一、二月後,家長就不宜在孩子上課時「旁觀監督」了。
家長陪在一旁,對老師教學多少會造成不便。孩子有家長為「後盾」,可能對老師所講的不能全神貫注;老師欲指責學生時,也不方便為之。
讓孩子直接對老師負責
最好是從孩子一學琴開始,就培養他須直接對老師負責的觀念。沒有用功練琴、老師交待的作業沒有彈好、或譜沒有抄好(用以加強訓練小朋友辨識音符與五線譜中線、間的關係),在老師面前交待不過去,老師可能會口頭責罵,可能會打手心,或採取其他方式處分;在很用功的練琴之後,作業彈得相當完美時,老師可能給予不同方式的讚美和鼓勵。這種種都應成為孩子與老師之間的事,久而久之,家長就不必太操心了。
有的家庭在孩子開始學琴後,由於孩子不肯自動練琴,弄得全家都無寧日。做家長的從早到晚叫孩子練琴,孩子練時也不敢走開,因為家長一走,孩子就會溜開鋼琴座椅。像這樣因為一個孩子學琴而影響了全家人的生活,實在太划不來。
然而如要孩子因害怕無法向老師交待,而自動練琴,也不是一蹴可幾的。孩子如果年齡太小(七歲以下),或是剛開始學琴,家長就不能撒手不管,而應化些時間督促孩子或陪孩子練習。在開始學習三、五個月後,如孩子的老師確實值得信賴,家長就可逐漸減少自己的投入。
練琴時間要平均,萬不可一曝十寒
鋼琴老師每週給學生上一至二次課,其他時間,就是自己練習的工夫了。五至七歲的孩子,由於注意力還不容易保持較長的時間,故練琴最好一次半小時,每天二次。七歲以上的孩子以每天練習一小時至一小時半為宜,時間即不需分割。
每天持續的練習十分重要,千萬不能今天忘了或有事不能練,第二天練個三、四小時補足,這樣收效必不大。每天練習可以訓練靈活的手指與較佳的視譜能力,「一曝十寒」最要不得。如果只在上課前苦練,其他時間根本把鋼琴丟在一邊,多半老師都會聽得出來,因為這樣的急就章和每天點點滴滴扎下的基礎,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練琴方法要講求
幾位專家指出,如果練習方法正確,時間不必很長,也可收效宏大。通常拿到新曲時應先分手練習,兩手都確實練熟了,再雙手合練。多半每一曲中都有幾處較難的地方,應特別挑出來反覆練習。許多孩子不懂得分手練習的重要,喜歡一開始即雙手彈,尤其是有人在一旁聽的時候,喜歡擺出「小鋼琴家」的派頭,單手練或死練一個地方,似乎很煞風景。但是如果不這麼練,結果易處熟練非常、難處則結結巴巴,整條曲子彈來速度忽快忽慢,就錯得離譜了。
程度愈深,分手練習就愈顯重要。
待雙手合練過三、五遍後,宜以拍節器配合練習,較能掌握正確的速度。
所彈琴本宜有主有從
孩子開始學琴後,一方面要培養他在音樂上的興趣,另一方面則要增進他對鋼琴彈奏的能力,所以教材的選擇,也要講求。
傳統基礎鋼琴教材為「拜爾鋼琴教本」,由單手彈奏簡單音階開始,由淺漸深,逐步訓練彈奏方法及節拍的掌握。但「拜爾」講求循序漸進學習視譜能力與彈奏技巧,缺乏旋律的變化,較為嚴肅,因此還得採用輔助教材。
為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要注意孩子個性與性別間的差異。女孩子大都喜歡柔和的樂曲,教學時,最好還為她講個公主王子的故事,引發她們快樂的聯想,可有助學習;男孩子則多半喜歡明朗、節奏輕快的曲子,彈奏時,可配合說些神勇冒險故事,孩子自然會對這些樂曲無限嚮往,因此願自動練習。
對於從未接觸過鋼琴的小朋友,宜為他們選擇旋律優美、節奏輕快的小曲;對學習已有基礎的孩子,則宜用變化較多的曲子。
師範大學音樂系講師王穎指出:「提高孩子練琴的興趣,可設法將彈琴與生活結合,除基礎訓練不可偏廢外,也可添增幼兒平日耳熟能詳的兒歌或卡通影片主題曲作教材,讓孩子在自彈自唱中獲得滿足感。」
南門國中音樂班主任李瓊以為,雖然活潑的鋼琴曲容易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但總不若「拜爾」的內容紮實與循序漸進,故「拜爾」不可偏廢,也不應本末倒置。
此外,教授初學者宜著重扎下穩固的基礎,教材種類不宜過多,以免華而不實,反賓為主地干擾紮基過程。
相關樂理宜一併教授
基礎的姿勢、節奏、簡單表情均能掌握時,老師宜開始教授樂理。張大勝認為,老師教彈樂曲前,須先對學生說明這首曲子的作者、題目、調性、拍號及速度,讓學生對樂曲的背景、所傳遞的訊息有所瞭解,才能領會曲中的感情,作適當的表達。
比較出名的樂曲,通常都有名家演奏錄成唱片、錄音帶,老師們可蒐集作為輔助教材。但周靜孜教授認為,這些輔助教材應在學生大致彈熟某首樂曲後,才放給學生聽,他說:「剛開始最好讓學生自己摸索,等差不多彈熟了,對樂曲已有自己的看法,再來聽聽別人如何表現、如何詮釋,作個比照,可豐富學習內容,亦不致扼殺他們的聯想力與詮釋作品的能力。」
師長、家長要給予正確的引導
教材的安排固然重要,老師及父母的引導方法更為重要。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與父母不宜給孩子太多壓力。臺耀中強調,小孩子的情緒、體力不同,不要把成人心目中的模式套在孩子身上,給孩子一個痛苦的童年。他說,最好是「寓教於樂」,以說故事、做遊戲、互相討論、欣賞唱片、錄音帶、師生聯彈……等種種輕鬆的方式,把與鋼琴有關的知識、技巧傳授給小朋友。師生都把音樂當作一種書本以外的教育,使孩子以開朗、愉悅、正確的態度接受與學習,就不致產生抗拒的心理。
因此幾位接受訪問的老師都主張,老師在教學時,宜懂得許多適合兒童年齡與興趣的音樂活動,由此才能幫助兒童發現音樂在生活上的功用。
他們一致認為,音樂教育不宜只注重知識、技巧的傳授,而應同時配合音樂智慧的啟發,使孩子懂得體會音樂的美。
什麼時候該給孩子買鋼琴?
幾位專家以為,等孩子學了一段時間後才給孩子買琴,是保守且不正確的做法。他們說,家裡有一架鋼琴,誰都可以去彈奏一番,無論正確與否,無論什麼樂曲,或許只彈出一個旋律,但全家人都可藉此接近音樂,就可給孩子一個音樂環境,可以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他們主張,如果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父母即可放心大膽地買琴。只要找到適當的老師,家長又願意配合,總有一個孩子可以學出成績來。
如果家裡沒有鋼琴,即使花錢去租琴練,也是不好的。排定了時間,練習即無彈性。孩子想練的時候,也許練琴時間未到;疲倦萬分時,卻得按時去練習。這樣的練習效果多半不高。
買了琴,卻不肯練!
也有的孩子在買了鋼琴後,反而不肯練琴。這時做父母的一定很懊惱,難免採取強迫手段,逼孩子練習。這是不對的,此時家長最好聽其自然,因為這是一般人常有的——對已擁有的東西不加珍惜的心理。
孩子多半愛玩,難得有孩子在初學階段即會自動、認真地練琴,故不必把他們偶爾的疏忽或鬆弛看得太嚴重。孩子們很難對他們看不明結果的技藝,一直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時必須靠老師、父母給予鼓勵。遇到他們學習情緒低潮時,家長切勿責打或脅迫,以免孩子對學琴厭倦,此後難以重拾。
許多孩子確實對學琴沒有興趣,再好聽的樂曲對他而言,也只是成串高低不等的聲音而已,練琴對他們而言,實在是件苦事。老師和家長應設法教導他們領略樂音之美,要他們在練琴時,不要只注意樂譜、琴鍵、手指,而應用耳朵、用心,去聽所彈奏出的聲音(如果彈錯了,會多麼難聽啊!)久而久之,應該不會再予排斥。但如果試過多種方法,情況仍不見改善,家長實不必再予勉強,或許這孩子可以改從事其他藝文活動。
選購鋼琴要懂方法
鋼琴依外型不同,可分為平臺和直立式兩種,平臺式鋼琴外型華貴,音量大、音色美,適於演奏用;直立式鋼琴因佔用空間不大,且價格較便宜,適合一般家庭、學校或小型演奏會用。
臺聲樂器行負責人周榮一表示:「國人鋼琴的消費量已自廿年前的每月四、五十架,提高到目前的每月一千五百架左右,由此可見國內音樂人口增加。」
目前國內銷售最多的直立式鋼琴,大多為自製產品,僅少數零件自外國進口,自製率達90%以上。但國內廿餘家鋼琴工廠規模不一,產品品質也有差距,價格自五萬元至十餘萬元不等。原裝進口鋼琴的售價則在十幾萬元以上。製作嚴謹的優良產品,一般可使用廿、卅年。
鋼琴好壞的差別既如此懸殊,購買時便得用心選擇。選購時先試琴鍵,觸鍵力均勻、反應靈敏,才能彈出理想的音質。試鍵後,彈奏鋼琴的音高,聽它是否和諧,由高到低及由低到高是否均勻圓順。
再反覆彈奏高音部的後幾音,是否清脆嘹亮;若發音牽強,或只有敲打金屬板的聲音,而無琴弦聲,便是打弦點計算不夠精密。
然後試低音部最左邊的幾個音,是否清晰自然?若除了轟轟聲響外,聽不出純正的樂音,便知低音部鋼弦外圍纏繞的銅絲太鬆,這種琴弦很難調出正確樂音,故不宜購買。
試過音鍵後,檢查內部結構,例如:調音栓板有無破裂?琴弦有否生鏽、繃裂?鐵架、響板是否堅固、平穩?……。
最後,檢查鋼琴外觀,有無擦傷、碰撞情形?以及木板表面是否光滑平整?
對某些消費者來說,上述鑑定方法可能嫌深、嫌繁,那麼找位專家陪同選購亦可。所謂專家,最好是資深鋼琴老師、鋼琴演奏家或學藝精良的鋼琴組學生。
保養亦須注重
購買鋼琴固須慎重,平時的保養工夫亦不可輕忽。由於鋼琴的材料中,有70—80%為木材,易受溫度及濕度影響,因此須避免溫度及濕度急遽變化之處,以防木料變質。
放置鋼琴的房間要通風良好,但不宜擺在濕氣重的外壁旁。鋼琴亦不可密貼壁面,與牆壁距離至少應十五公分。為避免陽光照射,最好遠離窗戶,也不可靠近暖爐。
彈奏前應先洗淨雙手,彈奏後以軟布擦拭琴鍵,保持琴鍵的乾淨與乾燥。逢到雨季,宜使用乾燥器。搬動鋼琴時,要小心不被碰撞,否則內部結構會鬆懈、故障。
若要鋼琴產生良好共鳴效果,最好放置在堅硬平整的地板上,不必錦上添花地在鋼琴上放置擺設。此外,為保持音高的準確,每年至少須調音一次;若經常彈奏,則須半年調音一次。
音樂班提供良好的啟蒙教育
有的家庭因一時沒有能力買琴,看到許多音樂班在招生,就送孩子去上課。大班上課的音樂班自然有它的功能,小朋友在集體學習中,可以很輕鬆快樂地學到合群的觀念與音樂的基本知識(節奏、旋律、識譜、彈奏……等),但以學鋼琴來說,它是一門精巧的技藝,粗枝大葉地集體教授,恐不若一對一地因材施教為宜。
音樂班多系樂器行附設,提供豐富的樂器供學生使用是其優點,但這到底是一種商業行為(促銷樂器),因此不能寄望過高。而且同一家樂器行附設的幾個音樂班,彼此間的教習水準亦不一,其功過是非實難論斷。
王穎則肯定音樂班對音樂啟蒙教育的功能,她自己也曾把小女兒送進音樂班上課,小傢伙每回都玩得很高興,也很自然、輕鬆地入了音樂之門;其後正式教她彈鋼琴時,即省力許多。
私人學琴成績優良者,可以進國小、國中、高中音樂班,將來可以進專科、大學繼續深造,走上專業音樂工作者之路。
也有的父母一路讓孩子學下去,卻不主張過早為子女限定發展之途。直到子女高中畢業考大學時,因為有一門鋼琴技藝,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較他人多佔一點優勢。
「音樂班」為專業音樂教育奠基
某些國小辦有音樂班,招收三年級以上的小朋友。考國小音樂班的學生,一般只須會彈奏一項樂器,並能通過節奏與音感甄試即可。
上音樂班的小學生,平時與普通班上相同的課,但每週有二個下午專門上音樂課程。課程內容除五十分鐘的主修樂器技巧訓練外,還有合唱、合奏、視唱聽寫、節奏訓練、音樂常識及音樂欣賞等內容。音樂班學生到五年級時,須另選一項輔修樂器。
國中音樂班入學考試,除視譜、唱音外,術科須考樂器的指定曲及自選曲。李瓊老師說,一般指定曲皆選自巴哈的卅首創意曲,因巴哈是有名的鋼琴教育家,所譜樂曲能兼顧雙手平衡發展。
國中音樂班每週排四個半天的專業科目,課程內容亦為基礎樂理、音樂常識及視唱聽寫等。樂器彈奏課與國小同樣為五十分鐘,學生每天須練琴二小時左右。
國中畢業後,有高中附設音樂班及專科學校音樂科作銜接教育。
家長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不論教育體系和社會風氣,都為有心學藝者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豐富的機會,做家長者若能善加分析、抉擇,即能引導子女一窺音樂堂奧之美,並培養孩子良好的素養與精巧的技能。
〔圖片說明〕
P.40、P.41
左圖:彈鋼琴是門精巧的技藝,最好以一對一方式因材施教。右圖:這位可愛的小妹妹用心地學抄譜,努力描出二分音符。
P.42、P.43
音樂班可以提供活潑、生動的音樂啟蒙教育,圖為班中小朋友上課的情形。左圖:地板上做個大五線譜,讓學生辨明線與間的關係。右圖:小朋友做唱音練習。
P.44
圖:選購鋼琴宜慎重,這是顧客觀察鋼琴內部構造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