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de in Taiwan的玩具有毒?
去年底,康菲娃娃受煤油汙染疑案發生後,國內玩具業界和各國的消費者都大吃一驚。但這已不是我國出口玩具的安全性第一次被懷疑。
如果台灣製的玩具一無可取、甚至「暗藏禍胎」,中華民國憑什麼穩居世界第二大玩具輸出國的地位?
國產的玩具究竟怎麼回事?它們是「兒童的維他命」,還是散佈各家庭的「定時炸彈」?
玩具,對孩子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對大人,是一段歡樂童年的象徵;對國內許多廠商,是利潤的同義詞。
近年來,我國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玩具輸出國,每年外銷金額約達八億美元。良好的業績,使業者臉上的笑容,和他們製造的洋娃娃相互輝映。
然而去年底,一批身高不到卅公分、穿花布衣服、戴小黃帽、臉色紅咚咚、笑容甜蜜蜜的娃娃,卻讓國內的玩具廠商嚇出一身冷汗。

寶寶:……嘗嘗看滋味如何…… 拿在幼兒手上的東西,都可能被送進嘴巴,大人選玩具,豈可大意。(張良綱)
「康菲娃娃」的震撼
這批趕在去年耶誕節銷到美國的「康菲娃娃」,被洛杉磯的消費者指出有煤油味。洛杉磯衛生局檢查後發表報告,指出台灣製的康菲娃娃可能已受殺蟲劑汙染,並呼籲消費者不要購買。
事情繼續擴大,數以百萬計的台灣製康菲娃娃、小王子、太空孤兒玩具,銷路都一落千丈。
消息傳來,國內業者大為緊張。因為美國法律為保護消費者,規定每種商品都要投保「產品責任險」。若康菲娃娃的安全性真的有問題,以後美國保險公司對MIT的玩具,保險費將大大提高,這可能影響美國買主的採購;更壞的情形,是沒有公司願意提供保險,台灣玩具就再也進不了美國市場。
我國的工業局和玩具公會迅速到幾個生產康菲娃娃的工廠調查,發現廠內的康菲娃娃,並沒有受汙染的情形。
今年一月,美國聯邦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出面調查,證實我國輸美康菲娃娃沒有受殺蟲劑汙染,煤油味的來源,可能是業者以成本較低的煤油代替塑膠軟化劑,對人體並無害,消費者盡可放心。
如此還了康菲娃娃清白,國內玩具業者也鬆了口氣。
就在康菲娃娃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時,另一關於玩具安全的事件,也在悄悄地進行。

上)友利公司修改Tyco熊眼睛的草圖,左為原來的眼睛,右為新眼睛,在螺絲桿和眼睛間有了弧度。(張良綱)
厚彼薄此?
去年底,美國以製造積木起家的Tyco公司,委託我國友利玩具公司做十萬隻Tyco熊,熊肚中空,準備裝積木出售。
友利公司做好的十萬隻玩具熊,在做過眼睛、鼻子拉力及身體的壓力測試,確定符合美國安全標準後,浩浩盪盪地遠渡重洋到新大陸。
但他們忘了一點:一般玩具熊,摔擊時重心在圓滾滾的肚子;Tyco熊身體中空,摔撞時主要的受力部位則在頭部。因此這批熊寶寶雖然通過一般玩具熊的安全檢驗,但當Tyco公司對熊頭部做特殊的敲擊測試時,卻發現熊的眼、鼻碎裂。
Tyco公司立即以碎片可能刺傷兒童為由,要求友利收回這十萬隻熊,重新以較堅韌、耐衝撞的材料製作眼、鼻;並建議改變眼睛造型,以加強耐衝力。
友利公司雖然心疼新台幣三百多萬元的來回運費和換裝三十萬顆眼睛、鼻子的成本,基於商業道德,仍全部收回改造。
Tyco公司對友利的做法相當讚許,遂向友利再訂製了十萬隻熊。
康菲娃娃與Tyco熊的事件,主角同樣是玩具;新聞界何以「厚彼薄此」,給予的關注大相逕庭?

下)拿著Tyco Bear的友利公司總經理崔中說:考慮消費者的安全,業者才能長存。(張良綱)
「玩具傷害」數量驚人
「因為安全是玩具的第一個要求,做好是應該的」,一位業者說。另一個原因則是:兒童因玩具受傷的事件頻傳,大眾對玩具受汙染、有毒、不安全等消息,已覺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根據美國在一九八三年的統計,每年因玩具受傷住院的兒童,光美國就有十一萬八千名;英國也曾抽樣調查廿家醫院,發現一年內,就有一千多名「玩具傷害」的小病人;我國雖無類似調查,但兒童因玩具受傷的情形也時有所聞。
玩具所以有這麼強的「殺傷力」,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使用者為兒童,抵抗力弱,對危險的警覺性又不高,加上正在發展的創造力,常能自創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法。於是,不能吃的,進了肚裏;不能摔的,變成碎片,刺傷身體……,狀況層出不窮。
玩具製造商就得設想可能情況,預先做好防範,以免使用的兒童受傷。到底多大算兒童?
國際一般考慮玩具的安全性時,為兒童下的定義,是十四歲以下。

(上)「好疼啊!」為了小寶寶的安全,委屈玩具熊了,它的鼻子至少得耐得住五公斤拉力。(張良綱)
「小人」難養?
從嬰兒到十四歲,是一片很大的空間,每個年紀愛用的玩具不一樣,「破壞力」各異,須注意安全的項目與檢驗標準也不同。
例如:十八個月以下孩子適用的玩具,零件的耐拉力只要能承受四公斤半,即可符合我國玩具公會的檢驗標準;十八個月以上適用的,就須耐得住七公斤,才能過關。
三歲以下小寶寶喜歡咬東西,玩具就必須做咬齒試驗,看零件是否易碎、油漆是否易脫落?三歲以上小孩玩的就不需咬齒實驗。
今年一月,英國一個十個月大的小孩,誤吞我國製造的電動小馬上的毛線馬鬃噎死。由於該玩具標明供三歲以上兒童使用,家長卻將之給十個月大的孩子玩,以致發生意外,按規定,廠商不必負責。
正因安全攸關,所以商標法明定玩具應標示使用年齡,此外還要標明:使用方法、製造日期、使用年限和生產廠商等。
但是,「小孩要真懂得看標示、遵守標示,事情就好辦了;」玩具公會負責安全檢驗的黃獻平說,商品標示寫得再清楚,對孩子的效用大概都很低——小的看不懂、大的不在意;對他們而言,玩具怎麼好玩就怎麼玩,那有什麼「應該」如何使用。要避免出意外,除了靠家長注意外,廠商只好「自求多福」。

下)百萬元的檢驗重金屬儀器一進安全檢驗中心,立即忙碌起來。(張良綱)
過五關,斬六將
「求福」的行動,從設計開始。師範大學工藝系教授王煉登以為,好的玩具必須是依照孩子的發育情形設計,否則可能產生長期的、無法彌補的傷害。
例如,幅度不對的木馬,小孩騎乘時身體特別往前傾,孩子骨骼發育未成熟,騎多了身體會變型;玩具把手設計太過粗大,小孩使用過度,手可能不正常;為了避免小孩把繩子纏在脖子窒息,玩具上拉扯的帶子不可超過卅公分……。
製作過程中也有各種使玩具更安全的步驟。如採用有正字標記的油漆當塗料,使用防火布做洋娃娃,雇專人修毛邊、檢查填充玩具身上有無遺留縫針等。小心翼翼做出來的玩具,到底夠不夠安全,檢驗以後就知道。
到檢驗中心,經常會看到各種塑膠製、鐵製的玩具,被工作人員重重地往下摔,每樣都要連摔四次。並非檢驗人員有「虐待狂」,這只是一項模擬測試。
因應小孩喜歡把東西往嘴裏塞的「毛病」,玩具的各種小配件,也必須做拉力測試。檢驗人員用夾子夾住玩具熊的鼻子,再用可顯示拉力大小的計重表勾住夾子、施加拉力,看看小熊的鼻子會不會脫落。
即使拉力試驗沒有問題,為了怕萬一小配件或過小的玩具,進了小顧客嘴裡,檢驗中心還有三歲以下兒童的模擬喉嚨、腸道,看小物件是否會輕易的進入兒童腸道。
為防範孩子把玩具上的塗料,舔進肚子,我國玩具安檢中心也購置了百萬元的檢驗重金屬儀器,以檢驗塗料的重金屬含量,若超過規定的六百PPM(百萬分之一),就退回廠商改善。
另一項基本的安全檢查,是布料的防火測試。布料不可有助燃性,纖維要短,避免萬一起火時,把火舌拉長。

「我安全,你放心」!安全玩具上市。(張良綱)
玩具像女人的時裝?
是不是通過種種測試,玩具的安全就不成問題?倒也未必,除了像「被馬鬃噎死」的特殊案例外,檢驗技術與規定,跟不上玩具推陳出新的速度,也會造成意外事件。
兒童相當「喜新厭舊」,玩具淘汰及換新的速度很快。常常漏在安全標準網外的,就是這類「新魚」。
一度由國外委託我國廠商製作的廿萬條玩具水蛇,就讓許多人傷透腦筋。
肚子裡裝了水的玩具蛇,滑溜、有彈性,很受歡迎。但接著卻發生水長期密封在塑膠製的蛇身內,逐漸變質;蛇身破裂後,發生兒童受水中大腸菌感染的事件。
事情發生時,許多國家的安全標準中,並沒有檢驗長時間存放的液體的規定。
因為玩具的種類千千萬萬,變動頻繁,迄今世界還沒有一套統一的安全檢驗標準。由包括我國在內的十二個玩具主要輸出國與消費國組成的國際玩具公會(ICTI),在最近三年的會議中,討論主題始終繞著建立共同的安全標準打轉。

國際玩具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我國玩具的品質與安全都有待提昇。(張良綱)
安檢中心,生意冷清
「每個國家雖各有屬於政府單位、或民間團體的檢驗機構,但都沒有玩具須通過安全檢驗,才能上市的強制規定」,玩具公會顧問崔中說,法律上,安全責任由廠商自負。
通過檢查的產品,雖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但總是較讓人放心。而且,玩具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產業,加上多次不安全的事件或傳聞,都與我國產品有關;民國六十八年,中央標準局遂參考以往玩具主要輸出國日本、西德,和最大消費的美國標準,製定了一套安全規定,供業者參考。
七十三年三月,工業局並授權玩具公會成立「安全檢驗中心」,開始依中標局所訂的標準,為廠商提供檢驗服務。
但國內玩具百分之八十以上外銷,許多廠商都是按國外指定型錄製作,若國外買主不要求檢驗證明,根本沒想過需要送檢。在安檢中心成立前,玩具若要做安全檢驗,廠商都交給外商辦的遠東檢驗公司辦理。
因此,安檢中心成立至今,送上門的玩具只有三百多件,和國內生產的幾萬件產品比起來,不免顯得「門前冷落車馬稀」。
做好「安全品管」
為了讓廠商自動將玩具送檢,玩具公會另外想出一記妙招。今年一月起,安全檢驗中心開始對通過檢驗的玩具,給予白底綠字的「安全玩具」標誌,並協調廠商在各大百貨公司設立安全玩具專櫃。
「我們需要消費者的合作」,玩具公會總幹事張適秋說:「如果顧客都指定要買『安全玩具』,廠商自然會將產品送檢,消費者的安全也就更有保障。」
玩具公會也著手對常用的原料,如油漆、布料、塑膠等進行檢驗,然後公佈「安全油漆」、「安全布料」等的名錄;甚至開班授課,教業者調配塗料,並為廠商製定一套簡單的檢驗辦法,讓業者在製作過程中,就能做好「安全品管」。
此外,玩具公會還在去年草擬了「市售玩具標示特別基準」,依此對標示不清楚、通知改正而逾期未改者,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這個辦法,正等經濟部核准後實施。
但這些辦法對許多地下工廠,發揮不了作用;偏偏許多不安全、沒有標示的產品,都來自地下工廠。
地下工廠傷腦筋
七、八年前,魔術方塊開創了流行玩具的供應高潮後,金字塔、水蛇、外星人ET玩具、音樂卡、章魚、膨脹水母等新奇的塑膠、橡膠玩具訂單源源而來。初期,這些產品品質都能符合國外買主或國內貿易商的要求,但隨著一窩蜂地製造、競相殺價,及地下工廠投入,品質良莠不齊,甚至每下愈況。
三年前,以膨脹樹脂加入塑膠製成的水母玩具,曾造成兒童吞食後窒息而死的事件,因為膨脹水母在水中浸泡一夜,會膨脹至原來體積的一百倍大;魔術章魚在運抵美國海關時,因品質太差,塑膠溶化,大量流油事件,都是國內地下工廠及不重視商譽的貿易商合作,想盡辦法將不好及製造不良玩具出口的結果。
針對地下工廠極力設法拿到簽證,將成品外銷的情形,工業局自去年七月一日起,開放一年時間,供地下工廠改進並登記為合法工廠。
「希望地下工廠能化暗為明,以後出口全經合法手續,對產品的安全性問題,公會才有途徑加以輔導;發生問題,也好追蹤」,工業局技正蘇文憲說。
明天會更好?
Made in Taiwan的玩具一向以對市場反應快、交貨準時、價格便宜著稱。
挾厚實的外銷業績,加上玩具公會一連串「靜極思動」的變革,未來康菲娃娃臉上的笑容,應更無邪、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