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翻開的二十一世紀初章節,世事變化快速撩亂,令人目炫神馳。台灣人一向自豪擁有走在國際潮流前端的靈活度,但在連產業科技都因龐大產能的簇擁而加快興衰輪迴的年代裡,微觀個人的生涯,遇上急流而行的宏觀變局,再靈活的人,也勢必被時代浪頭推擠得更往未知裡打去。
正當政府、學者與社會精英們仍試圖釐清眼前的挑戰時,變動價值影響下的台灣新生代青年正不斷長成。
他們成長的年代裡,台灣完成民主化進程,社會富裕且結構趨於穩定,但也同時面臨產業升級瓶頸,失業率高升、貧富懸殊拉大;週休二日讓休閒生活更被重視,但新興消費習慣與龐大心理壓力也躍上社會議題的重要位置;教育改革讓大學與研究所學生呈倍數成長,教育年限拉長,「而立」的年紀延後;網路和行動電話讓人際關係更親密,但同時也弔詭地更加疏離;全球化的結果,青年的競爭對象不再限於台灣島內,北京、上海、香港、東南亞,甚至歐洲的哥本哈根青年們,未來都可能同搶一個飯碗。
越是競爭的年代,競爭力、獨立性、職場認知等工具性的價值,往往成為社會重視的焦點,當媒體不斷對趨勢提出觀察與警告:「競爭力」、「跨世代續航力」、「歸巢族」、「五年級現象」、「草莓族」等工具性價值被不斷強調時,我們難免要問:「夢想」呢?讓人生因而偉大的「夢想」呢?那可以超越競爭力、續航力等議題,帶領社會不斷往上、往前的「青年大夢」呢?
如果新世代年輕人終有一天要站上社會的中堅,主導國家社會的未來,我們想知道:新世代青年的夢想到底是什麼?呈現什麼樣的樣貌?他們自覺有能力築夢踏實嗎?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將屬於他們的時代帶往一個更幸福的境地嗎?
因著這樣的疑問與關懷,本刊特別製作了「新世代青年大夢」專題,除了與不同年齡、教育程度、社會背景的年輕人進行質化的深度訪談外,還舉辦一項具有強烈指標性意義的大型問卷──「新世代青年大夢調查」,並對結果做出翔實分析。
我們試圖以整體量化數字為經,微觀生命經驗為緯,為讀者織出一幅新世代青年夢想的立體圖像。在這幅圖像中,我們看到的,將不只是社會現象所呈的焦慮與思考,還有許多玫瑰色的、正要跨過彩虹那端的浪漫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