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之王、五岳之首
一年四季,玉山峰頂的溫度都在10度以下,從12月底到4月積雪期,玉山主峰包覆一層皚皚白雪,愈發孤絕壯麗。而玉山之得名,與其高峰積雪、潔白如玉有關。
「玉山」之名,最早見於清康熙年間(1697年)郁永河所著《蕃境補遺》:「玉山在萬山之中,其山獨高,無遠不見,巉巖峭削,白色如銀,遠望如太白積雪,四面攢峰環繞,可望不可及,皆言此山渾然如玉。」
《彰化縣誌》也記載:「經年積雪,瑩澈光明,晴霽望之,輝如白玉。」
日據時期,日本人稱玉山為「新高山」,因它比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3,776公尺)足足高了一百七十多公尺。
隨著板塊擠壓,玉山主峰的高度有無變化?尤其是1999年的921地震,震央就在中台灣,玉山是否因而被越拱越高?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課長吳和融表示,921地震之後,內政部曾經重測玉山主峰高度,結果發現它向西北西偏移了四十幾公分,但高度幾乎沒變。
另外,根據學者研究,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推擠,導致台灣山脈每年向上抬升約2公分,以此推估,玉山主峰應不斷長高。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林俊全指出,雖然地層持續抬升,但風雨等天然災害,導致高山坍塌,以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為例,玉山就受損嚴重。抬升、崩塌兩相折抵,究竟孰長孰短?不得而知。
「玉山不是靜止的,高度仍在改變中,」林俊全說,崩塌是台灣高山的危機,「過去我們為開闢新中橫吃足苦頭,始終沒能貫通中西部,主要問題就是崩塌。」
地景的難得、稀有、不可再生性,在玉山主峰歷歷在目。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山,給人向上的力量。攀登玉山主峰,更是有如漫步雲端,崩落中的頁岩地質,走來更是步步驚心。(林信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