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仔戲是最富地方色彩的臺灣民間戲劇,它吸收了臺灣民謠、山歌、南管戲的精髓,集戲劇、舞蹈與歌唱於一身,劇情以表彰傳統忠孝節義精神為主,表現手法活潑、親切,不流於說教,深得觀眾喜愛。國內錄製的歌仔戲節目帶,也廣受旅居海外的中國人歡迎。
本刊曾於前年訪問歌仔戲天王巨星楊麗花,得到很多迴響,許多讀者來信要求介紹更多歌仔戲明星。因此本期訪問歌仔戲壇三位知名度甚高的藝人——許秀年、葉青和李如麟,談她們的昨日、今日與明日。
許秀年是臺視歌仔戲團的當家花旦。螢光幕上的她,活似從唐朝仕女畫中走出來的古典美人:端莊明麗,雍容華貴。除了扮相好外,她的嗓音清亮婉轉,表情生動,做工細膩。但見她回身之間,珠搖翠晃、彩袖揮舞、眼波流轉,輕顰淺笑中含有柔情無限,牢牢吸引觀眾的視線。
去年歲末,許秀年在高速公路上因車禍受傷,不得不暫別螢光幕,住院療養。養傷期間,觀眾慰問的信件如雪片般湧向電視台,親赴醫院探望她的人也絡繹不絕,其中還有很多是從中南部專程趕來的,可見許秀年受歡迎的程度。
許秀年現已出院,正逐漸康復,她娓娓談起參加歌仔戲演出經過時,看來神采奕奕。

圖2:許秀年在「唐伯虎點秋香」一劇中扮演俏丫嬛秋香。(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許秀年是歌仔戲的全才演員
許秀年小時候,父母因不合分開,母親帶著她投靠舅舅,也就是當時有名的「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在團中幫忙整理戲服及洗衣燒飯。小孩總是愛熱鬧的,台上鮮豔晶亮的戲服、震天價響的鑼鼓、曲折動人的情節……都深深吸引許秀年,她常幻想自己是劇中人;看到悲傷處不免潸然淚下,逢滑稽處又樂不可支,全神融入劇情中,渾然忘我。看戲的樂趣,使她對跟戲班、跑碼頭不以為苦。
有一回,戲團一個專扮童生的演員鬧彆扭拒演,許秀年在大人半哄半騙下登台客串。由於童生戲不講究唱腔,未受過專業訓練者亦可勝任;且當時童生戲多半由大人扮演,總嫌矯揉,許秀年童稚的純真,及聰明伶俐的模樣,大為討好,頗造成一番轟動。
隨著年齡漸長,許秀年的戲路也有改變,十五歲時,正式由童生轉扮小生。她外型俊秀,且舞台經驗豐富,演技精湛,依然甚受歡迎。
歌仔戲的生涯居無定所,必須四處奔波流浪,十分辛勞。民國五十九年,歌仔戲由舞台搬上螢幕,許秀年遂轉往電視發展,不久後加入臺視歌仔戲團,從此毋須再受奔波之苦。
臺視歌仔戲團集合了各路精英,小生人才濟濟,相較之下,許秀年身材嬌小,扮像顯得氣派不足,因而成績平平,沉寂了一段時間。有次演出,女主角臨時缺席,許秀年再度「臨危受命」,硬著頭皮上場,依著她以前在戲班看戲的心得表演,結果成績又是出乎意料地好。就這樣誤打誤撞,從此她脫下男衫,換上羅裙。她也是歌仔戲團難得的能生能旦、能文能武的「全才」演員。

圖3:許秀年造型古典,容貌秀麗,無論演花旦或青衣都能勝任愉快。(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用心揣摩各種角色的特性
要每個角色都能演並不難,但要把每個角色都演得好就勢必得下一番苦功。改演花旦後,許秀年拚命練嗓、練身段,以改掉從前演小生的習慣動作。她每天走蓮花碎步,直到累得腳拖不動為止。然而由於以前演慣小生,開始時仍屢屢出錯。
她回憶說:「有次我演村姑,在溪邊拍洗衣服的外景戲。我大喇喇地坐在石頭上,彎腰洗衣,結果被導演臭罵了一頓……。原來沒出嫁的姑娘應含蓄害羞,洗衣時也得把兩腿並攏斜靠,已婚婦女才可較為隨便。」「這件事給我很大的震撼和啟示,從此以後,演戲前我一定熟讀劇本,並深入研究角色的內涵和個性,用心體會揣摩各種表情和動作,力求表演得貼切、自然又生動。」
電視歌仔戲都是依劇本演出,戲詞非常文雅,甚至有些詰屈聱牙,沒受過正規教育的許秀年如何應付呢?她說:「普通戲班為了節省編劇、印刷的開銷,多不用劇本,由班主親自說戲,演員即興表演。幸好『拱樂社』比較具規模,規定要按劇本演出,逼得我一定得學看劇本。」當時,她每天捧著「隋唐演義」、「明宮秘辛」、「五虎平西」等劇本猛啃,逐字朗誦細讀,不懂就問班裏的前輩。她天資聰穎,又肯下苦功,目前閱讀一般書刊已不成問題。

圖4:台下的許秀年溫柔可人。(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求知慾強,敬業精神高
進入電視圈,許秀年生活領域擴大,不會說國語很難與人溝通。許秀年求知若渴,每當與人談話時,都和人說國語,藉此練習;她也常利用錄影空檔,到餐廳等人多的場合,豎起耳朵聽,聽得別人說一句,就跟著念念有詞。她常笑稱:我今天能講流利的國語,就是「偷聽」來的。
在歌仔戲圈,許秀年是大家公認的天才演員,她學戲速度比別人快,而且學得好。但她最受人稱道的,還是高度的敬業精神。
許秀年自小生活貧困,加上隨著戲班奔波勞累,健康狀況一直不好。可是當她演戲時,卻可以忘掉一切病痛,全心投入,等演完後再「開始」生病。
有一回,臺視歌仔戲團應省政府邀請巡迴演出「唐伯虎點秋香」,她飾演秋香。到高雄演出途中,她感覺身體很不舒服,但為了不破壞演出行程,仍勉強支撐。誰知就在戲近尾聲,唐伯虎點到秋香時,她應聲倒地,昏迷在台上。事後許秀年對自己這次在演戲中生病的「例外」,一直耿耿於懷,也體會到健康的重要,從此較為注意身體保養。

圖1:在日常生活中,葉青行事果斷,頗有男兒作風。(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希望從花旦演到老旦
前年夏天,歌仔戲首度進入國家劇場——國父紀念館演出「漁娘」,由楊麗花和許秀年分飾男女主角,這是她演藝生涯中最得意的經驗。她說:「第一次上國父紀念館表演,我的心理壓力很大,只覺得舞台好大,台下觀眾好多,真有點怯場。兩小時中我得換四、五套衣服,從短衫長褲到鳳冠霞帔,我深怕下場時間來不及換裝,心裡真是緊張著急,可是表面上又得做出鎮靜自然的樣子……」她在台上台下「疲於奔命」的辛勤終沒白費,觀眾熱烈的掌聲深深感動了她,也讓她肯定了自我,建立了更大的信心。
她自稱是個大而化之、生性懶散的人,燒飯、處理家務常常手忙腳亂,毫無效率。「很奇怪的是,我對演戲卻不迷糊,也肯花心思、下工夫去想、去做。我不太懂什麼人生哲學和做事道理,只知道認真地做,內心就很快活。」
許秀年還沒有結婚,目前和母親住在一起。工作之餘喜歡看電視、錄影帶,有時也誦讀佛經,生活十分單純。
青春和容貌是花旦的首要條件,年華老去時,許秀年又作何打算呢?她甜甜一笑道:「無論如何,我是不會改行的。年輕時演花旦,老了——沒關係,我可以演老旦呀。而且我相信,那時的演技一定比現在好。」

圖2:葉青扮女裝別有一番韻味,這是她在電影「觀音菩薩」中的造型。(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葉青自小即酷愛表演
葉青被公認為當今歌仔戲壇最具陽剛氣的紅小生之一。她不論扮叱吒風雲的楚霸王、威武凜然的關雲長、冷峻飄逸的劍客、或溫文儒雅的書生,總能將那股男兒氣概掌握得恰到好處。
葉青生長在一個陽盛陰衰的家庭,從小和眾兄弟玩在一起,爬樹、打彈弓、抓蟋蟀,無所不精,這使她性格、行為和舉止都頗帶男兒氣。她阿姨家開戲班,她常去看戲,對劇中鮮活生動的風流人物頗為豔羨,十分嚮往表演生涯。
上小學時,葉青看到老師高立在講台上授業解惑,神氣十足,在崇拜之餘,決定日後也要當老師。可是,上了初中後,她不愛念書,中途輟學,「老師夢」也就破滅了。這期間她曾到國術館學打拳,原只想鍛鍊身體,沒料到日後有助於她的演藝事業。
離開學校,自然得進入社會。剛開始時,葉青嘗試過許多行業,如當店員、服務員……,但她覺得那些都不是她心中想要的。她渴望當一個發光體,引人注目,獲得掌聲和重視。她喜歡「台上」生活,無論講台或舞台,都能滿足她的「表現慾」,教書既已無望,她熱切企盼能往舞台發展。

圖3:葉青的俠客扮相瀟灑俊挺,有如玉樹臨風。(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觀察周遭人物,藉以改進演技
第一個機會來得很快,她十九歲時由親戚引薦,拍了一部台語片「船過水無痕」,擔任女主角,結果表現平平。後來她轉往歌廳唱歌,也參加短劇演出。據說葉青的歌聲並無過人之處,但演技極佳。中視歌仔戲導演石文戶偶然看到她的表演,大為激賞,力邀她到電視台參加歌仔戲演出。葉青說:「起初我很猶豫,因為我既非『科班』出身,又缺乏實際演出經驗,可是我從小就喜歡歌仔戲,因此決定試試看。」於是,憑著興趣和一點武術基礎,她開始「闖蕩江湖」。
歌仔戲小生大多由女性扮演,難免帶點脂粉味;而葉青身材修長,陽剛氣十足,演起小生風度翩翩、器宇軒昂,剛勁豪邁的造型別具一格,極為突出。她雖沒受過歌仔戲訓練,居然也能勝任各種角色,無論是飛揚跋扈、脈脈含情、落拓不羈、倍受委屈或突梯滑稽,都能表現得恰如其份。
這種演技是怎樣磨練出來的呢?葉青說:「對我而言,演戲不是職業,而是一種享受。我對『人』很有興趣,常用心觀察四周的人、事、物。比如說,我在路上看到一對情侶,我會注意他們的表情和神態;和一個幽默有趣的朋友聊天,我會仔細地想:這個人為什麼這麼有趣?是長相滑稽、表情生動、動作誇張,還是言語幽默?如果是我,該怎樣做才能表達出那種喜感和趣味?……演戲就是演人,因此『看人』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我覺得藝人必須感情豐富,頭腦冷靜,唯有瞭解人性,通達人情世故,才能掌握角色的精神,演技收放自如。」

圖4:葉青指導新人排戲。(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事業順利,曾遭同行排擠
葉青工作時嚴肅認真,十分專注,自我要求極高,做起事來步驟分明、極有條理,給人幹練果斷的感覺。除了演戲外,她還投資經營旅行社和餐廳,自己也參與處理業務,營運狀況頗佳。
但也由於她竄紅得快,事業又一帆風順,加上大而化之、不拘小節的作風,往往得罪人猶不自知,有段時間遭到同行排擠,而沒有演出機會。
這種被「冷凍」的打擊,曾使她又驚又忿,甚至想退出演藝圈,但繼而一想:「歌仔戲是我的興趣和專長,只有從演戲中,我才能得到全然的發揮和滿足,我不能就此輕易放棄。」
「既然不放棄,就得好好走下去。」葉青說:「我覺得人在面臨困難時,更能真正認識自己。過去的我年少氣盛、做事我行我素,認為自己開朗爽直、心直口快,即使可能得罪人,也總覺得無傷大雅;經過這次打擊,我才知道人被冷落和受傷害時的心境,以後我會多為別人設想。而且我也深深領悟到:人生本來就是充滿逆境和挫折,必須經得起磨練,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成熟多了。」

圖1:李如麟擅演武生,得力於從小苦練。(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少說多做,追求工作成果
為了重新開創演藝事業,葉青離開臺視,轉往華視發展。從組團、籌畫演出、到節目製作,都全權負責。這時,葉青也展現她在製作方面的才華,她招訓新人,自組班底,邀請舊日好友前來助陣,也請到歌仔戲名編劇狄珊為她寫劇本,「瀟湘夜雨」、「灞橋煙柳」等戲推出後,都造成極高的收視率。她的才藝及領導能力均獲得肯定。
今日的葉青沉默而內斂。她說:「這些年的經驗閱歷,我已深深體會『言多必失』的道理,也已厭煩了口舌之爭,唯有少說多做,展現出成果來,才是最重要的。」
葉青至今猶待字閨中,她坦承婚齡已過,由於以前將全付心力花在演戲上,而耽誤了終身大事。問她可曾後悔?她說:「有了演戲為寄託,我覺得很踏實、很快樂,根本無暇考慮其他。我相信緣分到的時候,我就會走上紅毯,但目前最重要的事除了演戲,還是演戲。」

圖2:李如麟(中)、許秀年(右)與青蓉皆是歌仔戲名演員。(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李如麟工作至上
今年初,李如麟參加臺視歌仔戲「七俠五義」的演出,在碧潭拍外景時,險遭滅頂。那天正值寒流來襲,天寒水冷,飾演「錦毛鼠」白玉堂的李如麟應劇情要求,必須在江中與「翻江鼠」廝殺追逐,她本是個「旱鴨子」,但為了拍戲也顧不了那麼多,咬緊牙根就下水。不料兩人太過入戲,居然假戲真作,殺得難解難分,在激戰中,不知怎的跌入水中,頓失蹤影。經工作人員救起後,李如麟驚魂甫定,稍作休息,立刻催促導演重拍。
事後李如麟回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我從小既怕水又怕冷,但是為了使演出效果逼真,我沒用替身。」這決定幾乎使她喪命。有人問她,以後還敢打「水戰」嗎?她點頭笑道:「照打不誤,工作第一嘛。不過有了這次經驗,下次我會小心點。」「觀眾要看的是結果,有好成績最重要,拍戲過程再怎麼辛苦,都是應該的。」
這種「工作至上」的敬業精神和執著態度,正是李如麟嶄露頭角、日漸走紅的重要因素。

3:李如麟扮演頑童,一付慧黠機靈的模樣。(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自幼苦練,武功基礎深厚
李如麟是歌仔戲壇新近崛起的武俠小生,也是臺視歌仔戲團的台柱演員之一。她扮相俊秀英挺,身手俐落,中低調唱腔洪亮,頗具大將之風。
她生長在歌仔戲世家,父親是春玉歌仔戲班班主,所以她自幼在戲班中長大,耳濡目染,培養了演戲的興趣。三歲時,她曾吊鋼絲扮演「空中飛人」,驚險萬分之際,仍嘻嘻哈哈、毫無懼色,惹得台下觀眾嘖嘖稱奇。李如麟首次亮相,就一鳴驚人。
劇團裏的老師傅看她個兒高䠷、反應靈敏,又活潑外向,是塊武生的好材料,因此對她另眼相待,傾囊傳授;在「愛深責切」的心情下,要求自也特別嚴苛。
不管寒暑,李如麟清晨五點鐘就得起床梳洗、打掃,泡茶敬師,然後開始耍刀弄槍,練武功、身段和唱腔。她說:「記得當年師傅老愛拿著粗棍子躲在我背後,一看我做錯了,就毫不容情地打。起初我很痛恨這種訓練,但師傅督促、逼迫得緊,無法偷懶,只好乖乖練功。習慣成自然後,就練出心得和興趣來了。」

上圖:這是李如麟在新戲「萬花樓」中的造型。(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加入電視歌仔戲團,從跑龍套幹起
隨著年歲漸長,李如麟的戲愈演愈好,也成為春玉歌仔戲團的台柱小生。歌仔戲團居無定所,非常辛苦,許多和她一塊學戲的姐妹都紛紛改行,另謀出路,而她卻未曾有過這種念頭。她說:「當時我也說不出什麼道理,可是我心裡清楚,演歌仔戲是我唯一會做的事,也是我最感興趣的工作,不能輕易放棄。」
十八歲時,她被導演陳聰明發掘,在電視上客串演出,後來正式加入臺視歌仔戲團,步入演藝事業的新階段。
雖然李如麟具有多年舞台經驗,但電視演出對她是種全新的挑戰,一切得從頭開始。因此她從龍套幹起,擔任小丑、嘍囉等無足輕重的角色。「當時雖然戲份很少,但我從不馬虎。因為我相信,我絕不會永遠都演這種角色;只要我肯用心,一定會有出頭的一天。」李如麟說:「拿到劇本,我先從頭到尾仔細看一遍,瞭解劇情大意後,再深入研究角色的個性和特徵。無論有沒有我的戲,每次排演我一定到場,看老演員套招和做表,不懂就問,不會就學。」

中圖:李如麟在「龍鳳再生緣」中扮演男主角皇甫少華,表現傑出,從此聲名不脛而走。(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被視為楊麗花的接棒人
李如麟認真的學習態度,獲得導演和團長楊麗花的賞識。她的演技日益洗練,「排名」也漸漸拉前,成為配角。三年前臺視推出一部「龍鳳再生緣」,當家小生楊麗花因故不克演出,推薦她飾演男主角。當時李如麟知道機不可失,熱切地想把戲演好,心理壓力很大,夜裏經常被噩夢驚醒。她戰戰兢兢、全力投入,結果「龍」劇極為成功,創下極高的收視率,她的演技也大獲好評。這次成功是她戲劇生涯的一大轉捩點。
臺視歌仔戲團團長楊麗花認為李如麟年輕、悟性高,又肯虛心學習,是可造之才,有心培植她為接棒人,除了在許多戲中安排她擔綱演出外,還擴展她的戲路,讓她嘗試各種角色。
李如麟說:「戲中不同的角色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個性和心態,須不斷學習、揣摩,才能充分掌握。我越演越覺得自己該學的東西愈多,而且應發揮、可發揮的地方也愈多。演藝工作不可能『一夜成名』,一次成功的演出不知藏有多少汗珠和淚水。機運對藝人來說雖然很重要,但是我相信有能力、肯努力、有本事就能站得住腳。」今日的李如麟已漸漸建立自己的風格,最近,她在「恩怨情天」、「七俠五義」等劇中有獨當一面的演出,表現優異。

下圖:演武生,功夫架式疏忽不得,李如麟一有空閒就活動筋骨。(魏嬡/台視文化公司提供)
感情受挫,寄情事業
許多觀眾對李如麟在「三國演義」劇中飾演的周瑜評價極高,李如麟也認為這是她演戲十多年來最喜歡、而且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角色。她臉型瘦削、下巴微尖、眼神犀利、聲調洪亮且帶點浮躁之氣,因此當她扮演周瑜這種才高氣傲、個性有稜有角的人物時,最能掌握神韻。
演過各種角色,李如麟最喜歡飾演剛毅、具叛逆性、而又鬱鬱不得志的人物,她認為這類角色與她的性情頗為相似,所以演起來特別得心應手。「我家小孩多,父母很難一一照顧,所以自小我就很獨立,個性也比較主觀、自我。」她豪爽剛直,愛憎分明,任性卻又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批評,有時內心熱情洋溢,外表看來卻十分冷漠。這種個性,使她在生活和感情上遭到許多挫折,也付出極大的代價。
一次婚姻失敗的打擊,讓她在痛苦掙扎中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方向,她變得圓熟、冷靜、豁達多了。目前她把工作當成生活的重心及全力以赴的目標,孜孜矻矻地吸收與學習。她說:「我要盡心盡力做得更多、更好,回報前輩的提攜,和觀眾的愛護。」
只要努力,行行都會出狀元
儘管許秀年、葉青和李如麟三人與歌仔戲結緣的因由不同,對歌仔戲的熱愛卻如出一轍;三人的造型、戲路、特色迥異,她們的敬業精神與執著態度則無分軒輊;就是這份熱愛與執著推動她們日益精進,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
而從她們的成功與受社會大眾歡迎的情形看來,證明在一個進步、開放的社會中,職業無分貴賤,「行行出狀元」的觀念已替代了傳統的價值取向;任何人只要堅守崗位、全力以赴、發揮所長,即能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終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