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說西方人最怕的是撒旦;那麼,中國人最恐懼的就是閻羅王了。
閻羅王到底是神、是鬼?它怎麼成為「鬼王」的?
中國人代代相傳,每年農曆七月(今年為國曆八月六日至九月三日),地府開鬼門,讓陰間鬼魂返回陽世,料理未了心願。
誰有這麼大權力,掌管眾鬼的「休假」?
當然是非閻羅王莫屬。它是鬼界不朽的君主。

(上)迪化街城隍廟迎城隍廟會上,地府欽差翩翩起舞。(簡永彬)
人世永遠的判官
傳說,閻羅王手握生死簿,控制人類陽壽。在人彌留之際,閻王座下小鬼便前來拘魂,時間一到,立刻戴上刑具、押解著步上黃泉路、過奈何橋,到閻王大殿受審。
殿中兩側楹聯寫著「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意謂人間是非並存,至此萬事分明。閻王爺居中而坐,面色墨黑,滿嘴絡腮鬍,眼睛大而上揚,凜然不可侵犯。
升堂開庭,牛頭、馬面肅立兩旁,好不威武。來者若前生積德行善,可望進入極樂世界,不必再下凡受生老病死之苦;若轉世投胎,則命定享高官厚祿、孝子賢孫。
如果生平為惡,就依所犯罪過,判處不同刑罰:愛挑撥是非的,割舌頭;忤逆尊長的,遭大石壓頂;竊盜、詐欺的,下油鍋;殺人放火的,受熱銅柱烙刑……。有的則轉世為豬、為狗,以贖前生之罪。
畢生因果,還歸自身。善惡到頭,各得報應。
閻羅王,也是人世永遠的判官。

大眾爺廟中的閻王護法——牛頭馬面中的牛頭。(簡永彬)
靈魂回來吧!
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除了我們所居的世界,還有另一個世界。
在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中,王子對鬼神之事下了註腳:天地之間,還有很多事情在你的想像以外。
對中國人來說,「那個」世界的圖像似乎鮮明得多。累世相承的傳言,逐漸為沒有人親眼見過的陰司鬼界加枝添葉,終至歷歷如繪。
古籍裏最早提出「冥土」,也就是地獄、陰間觀念的,是楚辭中的「招魂」。
這是屈原的後輩宋玉,在屈原死後,為他招魂所做歌謠的一部分。內容譯為白話文是說:
靈魂回來吧!
你不要去那幽暗的地獄啊!
那裏的「土伯」有九條尾巴,
又有很犀利的角、厚厚的背,
拇指沾滿血跡,快速地追逐著人。
還有那三隻眼睛,
頭像老虎、身體像牛的,
這些都會吃人啊!
回來吧!恐怕有災禍了。

地獄場景。(簡永彬)
閻王那裏來?
這首歌謠雖然顯示人死入地獄,及地獄的可怕,但閻羅王並沒有露面。事實上,閻羅王還是幾千年之後,才傳入中國的「舶來品」。
閻王是從那裏來的呢?根據佛書「問地獄經」說:「地獄主閻羅王者,昔為毗沙國王,經與維陀如生王戰,兵力不敵,因立誓願為地獄主。」
閻羅王最早是印度神話中的人物,有好幾種傳說:
一說閻王有好幾個,均是統治鬼魂的聖神,一個叫閻馬(Yama),是男神,一位叫閻奶(Yami),是女神,有的經典說他們是夫婦,有的說他們是兄妹。現代的印度作家亞迪克(Adikaram)引據印度古老的傳說,則認為印度神話中有四個閻王,均為男性,如加上閻奶女王,那閻王就有五個了。
另有一說,認為閻王只有一個,是愛好道德的大神,又稱「道德王」。他天性慈悲,好幫助死亡的靈魂,他的父親是日神,母親是女神沙娜。神話中描述日神變成一匹神馬,和沙娜女神結合,產生了凡間第一個人,這個人的品行最為善良正直,他死後即變成鬼魂的君主和裁判。
再一個傳說,說他是印度Vaisali地方的國王,死後成了鬼神的統治者。有的說他親切善良,但也有人說他嚴酷可怕。而Vaisali的譯音有如毗沙,可能就是「問地獄經」中所說的毗沙國王。

地獄中所用的刑具,教人看了悚目驚心。(簡永彬)
地獄為什麼要有十八層?
關於閻羅王的記載,零星而複雜,來源也多,從古代的印度開始,歷經中國許多朝代,但斷簡殘篇,搜羅不易,惟可以確認的是——地獄冥王的說法,是隨佛教傳來,不是中國所固有。由於佛教東傳在我國東漢時代,故據考證,閻羅王進入中國當在漢朝以後、隋唐以前。
閻羅王的觀念引入以後,又與中國原有的泰山治鬼、五方鬼帝等傳說結合,竟然使閻王爺的數量增到十位,稱為「十殿閻王」,掌管十八層地獄。
所謂「十八層地獄」,其實就是十八種刑罰監獄。
地獄為什麼要十八層呢?古書「蠡海集釋氏」指出:人有六種慾望之源,稱為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分司色、聲、香、味、觸、聽六種感覺,這六種感覺叫做六入,一根配一入,是人的六種大欲,而每種慾念都有貪,瞋、癡三種毒害,總計人有十八種惡業,由十八層地獄分別掌理。
有趣的是,最早也是最詳細出現十殿閻羅、十八層地獄說法的,是在明朝吳承恩所著的小說「西遊記」。由魏徵夢中斬龍開始,有唐太宗生魂入冥、崔判官改生死簿、太宗回陽等,成為玄奘西方取經的緣起,而由於「西遊記」數百年來廣為流傳,影響殊大,十殿閻王的說法也就固定了。

幻想畫家吳志強在1980年以粉彩蠟筆所作「大審判」。(吳志強提供)(吳志強提供)
第五殿位置最尊貴
廣義說來,十個殿的判官都稱為閻羅王;然各殿判官其實各有封號,唯有坐鎮第五殿的,才是「正宗」的閻王老爺。
而十殿閻王又是怎麼來的呢?「蠡海集釋氏」解釋「佛經有地府十王之說,係採用十干之義,第五位稱閻羅,由於配戊土居中,是最尊貴的位置。」
各殿判官的真名與職掌是這樣的:
第一殿秦廣王,負責保護生前有善行的靈魂,並派遣衛兵送他們渡過金橋,前往西天淨土。
第二殿楚江王,下轄三獄。割舌地獄負責割掉生前以讒言害人或爭訟者的舌頭;剪刀地獄負責剪斷唆使他人之妻改嫁者的手指;吊鐵樹地獄負責把生前挑撥離間者吊在鐵樹上處死。
第三殿宋帝王,掌二獄,孽鏡台地獄負責犯人不肯坦白時,用鏡一照,善惡就立即分明;落蒸地獄負責把長舌婦或陷害人者,放進蒸籠中蒸。
第四殿五官王,掌三獄。銅柱地獄負責把在陽間殺人、放火的惡魂,綁在裝靈火的銅柱表面;劍山地獄負責迫令冒瀆神佛或任意殺生的惡人,裸體登上有無數利劍的刀山;寒冰地獄負責把在陽間殺夫、通奸、以及勸人作惡、勸人賭博、不顧父母生活,不知道義的惡魂,放在寒風凜洌的冰塊上。
第五殿閻羅王,負責油鼎地獄,凡在陽間犯有竊盜、搶劫、詐欺、誣告、誘拐,以及結夥為惡、同謀詐財等惡魂,都應接受下油鍋煎炸的酷刑。
喝孟婆湯,忘前生事
第六殿卞城王,有二獄。石壓地獄負責把犯有絞殺他人,或殘殺兒童的惡鬼,處以用巨石壓死的酷刑;舂臼地獄——凡糟蹋米糧,或吃飯時亂發怨言的惡鬼,都得被放進臼中活活搗死。
第七殿泰山王,掌三獄。浸血池地獄——凡有使人難產、褻瀆灶神、對公婆不孝、犯有淫行的閨女、破清規的尼姑、逼良為娼、虐待養子等惡行的人,一律趕進血池中受罪;枉死城地獄——凡犯有自殺行為的人,一律入獄受苦;磔地獄——凡在陽間有盜墓或冒犯死者行為的人,一律處以分屍之刑。
第八殿平等王,有二獄。火山地獄——凡身為和尚或道士而飲酒者、盜取公款與放火燒山者,一律迫入火山受罪;落磨地獄——凡身為和尚或道士而輕視米糧、淪為盜賊、或殺食禽獸者,均入落磨地獄,磨成肉醬。
第九殿都市王掌唯一的刀鋸地獄,手下的犯人是誘拐他人子女者、作生意偷斤減兩者,處以鋸殺;其中如為獵者,則縱虎咬死。
第九殿除都市王之外,孟婆娘娘也有一席之地。孟婆娘娘是冥府的女神,傳說在陽世時,生為漢朝女,十八歲入山修行,蒐集了特別的葉子烹成茶水,凡是喝過的人,必然忘掉前生之事。此茶有甘、苦、辛、酸、鹹五種不同的味道,故稱「五味茶」,來到冥府的人,其中上等人飲甘茶;中等人飲苦酸茶;下等人則飲苦鹹茶,以忘卻前生事,做轉世前的準備。
第十殿轉輪王,凡在陽間殘害禽獸者,就要轉生為禽獸;殺人者則剝奪其再生的權利。轉輪王並負責最後的判決,善人即讓轉生,或送往西方淨土成佛。
閻王要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
「法苑珠林」總論閻王所掌地獄之苦,是這樣說的「夫淪地獄,幽酸特為痛切,刀林聳日,劍嶺參天,沸鑊騰波,炎爐起燄,鐵城盡掩,銅柱夜燃,如此之中,罪人遍滿,周遭困苦,悲號叫喚……」。
以罪名來看,有些刑罰不免過於苛酷,像做生意偷斤減兩、勸人賭博、糟蹋米糧等,都有重刑侍候。加上傳世的畫中顯示:審訊時的陰森氣氛,專門拘提靈魂「置人於死地」的牛頭、馬面肅立兩旁,動刑的小鬼個個毫不容情,塑造了閻王嚴肅、苛刻、可怕的形象,有「閻王要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的說法。
但在文獻記載中,閻王其實並非那麼鐵石心腸。
佛經「慈忍正法念經」說閻羅王為罪人說偈曰:「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汝今自作還自受,叫喚苦者欲何為。」既勸陷地獄受刑者,也點醒世人。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印度的史詩中,也有一段閻羅王的故事:
沙帝亞凡(Satyavan)王子病危,躺在床上,把頭枕在他太太的腿上。沙薇特莉一邊淌眼淚,一邊想:我的丈夫快要死了,教我怎麼辦呢?正在傷心憂慮的時候,一個身穿紅袍,頭戴五冠的神,突然出現在她面前,這個人全身發射燦爛奪目的金光,有著紅色的眼睛,左手拿著一條繩索。
沙薇特莉知道他是一位天神,立刻輕輕地把丈夫的頭放在床上,自己跪下膜拜,請教他是誰?來做什麼?
「我是閻羅王」,他回答:「我是死亡的聖神閻羅王,我是為捉你丈夫的靈魂而來的。他的大限已到,不能再在世上拖了,可是我聽說他是一個正直仁慈的人,所以我不叫鬼使來捉,而親自來接他。」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看來,這句話無論那裏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