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局變身,服務加分
這幾年中華郵政致力於局屋的整建,期望帶給民眾舒適的用郵環境,以及更優質專業的服務。
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上任時,前往各地郵局巡察,發現歷史悠久的中華郵政,許多郵局屋齡老舊。翁文祺表示,面對未來十年可能消失的產業,他明白老字號的中華郵政必須有所改變,「讓鄉鎮的郵局成為村里民客廳的延伸,讓年輕人願意走進郵局。」要讓鄉鎮郵局社區化,城市郵局年輕化,首先從門面做起。
屋齡五十多年的台北仁愛路郵局便是第一波改建的局屋,經施工改建,降低服務櫃台的高度,設置觸控螢幕取號機及互動電腦供民眾選擇郵購商品,整體裝潢也變得明亮具有設計感,一改郵局過去傳統形象,提供民眾更有效率更專業的服務。
以仁愛路郵局為示範,中華郵政陸續規劃了馬祖郵局的閩東式建築,嘉義阿里山郵局融入雲海、小火車等的宮殿式建築,找學者專家考察嘉義文化路郵局的歷史脈絡,計畫恢復其日據時期的建築特色。中華郵政期望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讓郵局能成為在地的共同記憶。
屏東枋山郵局的便利箱外觀,更是嶄新的突破。屏東郵局找來設計團隊,以郵局寄送包裹的便利箱為發想,把原本的信鴿換成具有當地特色的伯勞鳥,牆面上還彩繪了在地特產洋蔥和芒果,讓枋山郵局成為一只巨大的便利箱。連郵筒也設計成伯勞鳥信差的造型,屋頂搭建太陽能板,除了供郵局自用,多的還能賣給台電。枋山是遊客南下墾丁時必經之地,常常只是路過,現在卻成為民眾爭相到訪的新景點。
興建於日據時代,屬於市定三級古蹟的北門郵局,也在台北市政府的邀請下,加入西區都市更新計畫。未來將仿效日本東京的JP Tower打造成中華郵政塔,維持北門郵局外觀並修復前庭,後方的區域則規劃打造成國家創意園區及商旅大樓,推動資產活化,不只增加營收,更為老品牌注入活力。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中華郵政找來原住民藝術家拉夫拉斯‧馬帝靈,依據各族的特色繪製郵筒,魯凱族的百合、達悟族的拼板舟與飛魚、鄒族的瑪雅斯比祭典等都躍上郵筒,色彩鮮豔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