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自於不同國家的成長背景、不同領域的學習歷程,但卻都以「台灣」作為其人生歸宿的生命故事。看半導體技術專家水沼仁志為了「愛」來到台灣,並協助台日電子產業的合作發展;看獲得荷蘭藝術最高獎項「皇家藝術獎」的畫家帕斯卡,如何融入台灣的生活,並找到生命中的真色彩。
還有入籍台灣的國際知名粒子物理研究者裴思達,如何看待台灣的學術環境,以及吸引他的台灣優勢又有哪些?其他諸如已經旅行過61個國家的雲端軟體運算專家田記禮,選擇台灣作為他安身立命之處的緣由,和88歲的耶穌會神父谷寒松,在台奉獻一輩子的精彩故事,盡在本期《光華》封面故事的報導當中。
* * *
台灣的社會氛圍與環境制度對於新住民與移工是否仍存在著不平等的現象?或是這種潛藏在檯面下的不平等,仍有意無意地透過我們自身的言行在放送?讓我們透過台灣民族音樂學者、曾獲印尼宮廷親王爵位的蔡宗德教授,跟我們剖析東南亞表演藝術在台灣的現況與困境。
此外,2020年台灣東部第一座非營利的野生動物救傷暨復健中心在台東池上成立,讓《光華》編採團隊深入台灣野生動物救護的現場,帶來第一手的訊息,還有台灣老市場的影像選集、緬甸華僑的聚集地華新街,再加上近年來熱門的基隆七堵瑪陵坑等第一線的現場直擊與紀錄,等著您來探索與體驗。
* * *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預測推估,至2050年全球的廢太陽能板將達到9億多公噸,而台南大學綠能所的研究團隊則以「永續物命」為理念,開發出了領先國際的完全回收系統。讓我們一探該團隊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把廢棄垃圾變成黃金,連帶串起整條產業鏈,開闢出整體光電產業的一條新路。
而同樣閃耀國際的,還有2018年於清華大學正式發表的全球第一座無藍害「燭光OLED」檯燈,就連美國「國際太空站」的固態照明計畫負責人George Brainard,也特地來台取經。「燭光OLED」到底有什麼樣的優勢,對於生態環境又起了什麼樣的影響,讓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教授周卓煇,帶我們一同認識這無藍害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