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要三將興趣和工作結合,用鏡頭拍攝自然界多種生物的生態,富豐了自己的生活,為自然留下精彩的紀錄,也啟發我們對自然界因瞭解而產生尊重與關愛。
十二年前,第一次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的會場中,有人對著一系列展覽圖片再三端詳,然後以懷疑的語氣輕聲說:「不是自己拍的吧?是從外國書上翻拍的吧?」那知旁邊有個小朋友聽到了,他拉拉這位成人的褲子仰頭說道:「才不是呢,這些都是我們老師自己拍的!」
「是你們老師拍的?不太可能吧?你們老師能拍出這樣生動、漂亮的幻燈片?」
台灣繡眼。(賴要三)
我們老師最會拍蟲子!
「是我們老師拍的!我們老師最會拍蟲子、動物或花、鳥了!」
成年人不免感動於這個小朋友為老師據理力爭的表現,可見他對老師有多麼崇拜。不禁好奇問道:
「你的老師叫什麼名字啊?」
「是賴老師,賴要三,賴老師!」小朋友的聲音宏亮。
會場上許多人都聽到了這段對話,對賴老師不禁十分好奇,在還沒有機會見到賴老師之前,先仔細看看他拍的幻燈片吧。
這一系列圖片約有一百多張,主題是:蟬的各種生態和羽化過程。內容很豐富,拍攝效果亦佳,足以教人眼前一亮——生動、巧妙的取景,纖毫畢露的主題,自然、鮮明的色彩,真是好得「過了頭」,難怪會場上有人疑心是從外國書上翻拍的,惹得老師的學生提抗議。
這位受學生愛戴的老師,照片的作者,不是名攝影家,也不是昆蟲學家,他只是一個喜歡攝影的小學自然科老師。不過他也不是完全籍籍無名,在彰化縣員林鎮,提起「那位養昆蟲的賴老師」,知道的人可不少。
金花蟲。(賴要三)
師生一起養昆蟲
賴老師養昆蟲是為了教學。他由教自然科的經驗中發現,讓學生從實物觀察中學習可以事半功倍,不僅學得快,而且記得深,更能培養出讀書的興趣和研究的精神。
他先是自己養,上課時帶給學生看。後來為便於學生進一步觀察和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便鼓勵他們也養。於是師生常一塊兒上田野、樹林或草叢中捉蟲子,有椿象、金龜子、螳螂、蟋蟀、瓢蟲、蝗蟲、蜜蜂、蠶、蝴蝶、蟬、毛毛蟲等。
有的家長反對孩子養小蟲,認為又髒、又可怕,就跑來向賴老師抗議,賴老師為他們解說:「大自然中充滿了奧妙與驚奇,對於其間各種物體與各類現象,孩子們應該學著去觀察、瞭解,然後才會產生關懷與尊重。這就是教育的目的。」「小蟲子養在小瓶子、小罐子或小盒子裡,不佔地方,不妨礙別人,但孩子們卻能在餵養小蟲的過程中,學會觀察、研究與討論,也學會照顧、保護和關愛,這也是他們受教育的目的,對不?」「因此,請不要以大人的好惡,來阻礙一個孩子學習對生命與自然的尊重,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來訪的家長在賴老師的婉言解釋下,若有所悟地離開了。孩子們對於養昆蟲的事愈來愈有心得,對於各種昆蟲的生態也多能細加觀察,為許多小學生培養了一種有意義的嗜好,也培養了許多小小「昆蟲學家」。
十幾年前,在一個鄉下的小學中,有一位具備這樣現代教學精神的老師,不能不說是個「異數」,也是這群小朋友的福氣。
談起他的教學觀念,賴老師沒有任何得意的表示,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沒有什麼啦,我的學生就是變得比較愛觀察,而且比較有愛心,不怕蟲子,也不會去傷害蟲子。女學生也不怕毛毛蟲了。其實沒有什麼大道理,人類許多傷害的行為,多起因於不瞭解,因為不瞭解,才會害怕或厭惡,既然害怕或厭惡,往往就會傷害或毀滅。有了這一點認知,許多事情都好辦多了。」
小弄蝶。(賴要三)
替小蟲子拍藝術照
看著昆蟲從產卵到羽化,生命的細緻、奇妙,往往令人驚心動魄。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那樣觀察入微,尤其是某些大而化之的小朋友,往往錯過了某些過程,因此在班上討論時瞠目咋舌跟不上,十分可惜,於是觸動賴老師把昆蟲生態記錄下來的念頭。他的記錄方法很特別,別人用文字,他用照片,一則照片比文字更傳真,二則攝影一向是他的興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發了個狠,託人從國外買來一部精密的相機和鏡頭。
「那時候,以教員的薪資買那種相機,可說是『傾其所有』。」賴要三笑著說,「不過,它真是『利器』,我一點也不後悔。」
從此他背著這架相機,上山下田,爬進草叢裡,跪在水塘邊,尋找、等待,把那些大家不看重的小生物生態一一攝入鏡頭,為它們的一生留下忠實的記錄。
時光流逝,技術增進,對昆蟲的瞭解也愈來愈深,學美工出身的賴要三從只是真實地錄下實景,進步到利用背景和光線,捉住最好的姿態與構圖,按下快門,替瓢蟲、蝸牛、螳螂、蛾、蝴蝶等拍出一張張的藝術照。連蟲子的家、遊樂場和餐廳——荷、菊、玫瑰、三色堇、芒草、蜘蛛網等,在他的鏡頭下也是風姿綽約。
賴要三表示:什麼植物上棲什麼昆蟲,什麼昆蟲在什麼地方、什麼季節活動,都有定規,最好在天然的環境中拍。這樣一來,往往得花很多的時間「等待」:「有時在草叢裡,一待就是整個上午,為了拍一隻蜘蛛。」
疊羅漢(螳螂)。(賴要三)
發揮無比的耐心
等待有結果還是幸運的,有時一上午、一天、甚至幾天,也拍不到一個想要的鏡頭。如產卵、脫皮、化蛹、羽化等現象都很難見到,見到了也不一定拍得成,所以賴要三不得不自己飼養昆蟲來拍。「飼養一定要仿造原來的生態環境,不然昆蟲養不好,而且拍出來的照片,內行人一看就挑得出毛病。」可不是,昆蟲下卵都要選地方的。
那套參加科學展的「蟬的生態」就是在半飼養和半自然的環境中拍成。花了一年的功夫,在兩百多張中選出一百多張參展,結果得了第一名,不負苦心。
民國六十三年,賴要三將作品送去參加由我國主辦的國際攝影展,得到自然照片組的金牌。這是國人在這項大賽中首次得到自然照片組的金牌。兩年後,他又在激烈的競爭中再度贏得另一面金牌。
他的作品已選入我國自然科學課本,和中華兒童百科全書中。他也由於歷年來不斷研究改進教學法,當選全省優良教師,並榮獲全國中小學科學教師特優獎。他謙虛地說:「我還要更努力。對教學工作多用一點心,我的學生便能多學到一點東西,我也一樣,真是有『教學相長』的效果,而且還在工作中得到很多鼓勵和樂趣。」
陷阱——紅椿象不知豬籠草會吃掉它。(賴要三)
為下一代製作教材,教他們瞭解和關愛周遭的環境
賴要三曾被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借調三年,為全國學童製作科學幻燈片,到這個暑假才回員林。這三年裡,他背著相機四處跑,不理會太陽的炙熱,不在乎路遙山高,總要拍到精采的鏡頭。
「我希望藉此帶動風氣,今後我們都能自己動手製作教材,讓下一代從小就能熟悉周圍的環境與事物,對本土產生關懷的情感,將來才能在維護和改進上願意盡心獻力。」
熱誠的賴要三是有心人,他為了讓更多小朋友看到、瞭解本地昆蟲的生態,決定挑選六十張昆蟲照片,九月底在省立台中圖書館展出。他並準備出版昆蟲專集,從上萬的幻燈片中選出四、五十張,分成十二類,請到今年國家文藝獎兒童文學獎得主謝武彰為小蟲寫詩,同時附上他自己替每類昆蟲寫的小傳,和飼養及替它們拍照的方法。在付印前,他將把這些介紹的文字請昆蟲學家過目,以防有錯,「給孩子看的東西,絕不能有錯。」賴要三說,「我不是專門學昆蟲學的,只是對它們有興趣而已,所以還是得請教專家。」
「我的眼睛還不錯,還要繼續拍下去。」賴要三滿懷熱情地說。四十二歲的他,從初中就喜歡攝影,拍昆蟲至今也有十幾年。那架當年傾其所有買的照相機,已經用得機身泛白,機套破損,可是鏡頭依舊銳利,跟隨主人的眼,時時保持備戰狀態,不錯過任何「情況」。「到郊外去,別人看山看水,看花看樹,我則衝到草叢裡,找小昆蟲,拍個不停。」賴要三簡直有些眉飛色舞了,「我最近要再去一次日月潭,秋天是昆蟲最活躍的季節,可以好好拍一拍。」
賴要三將興趣和工作結合,豐富了自己的生活,為大自然留下精彩的記錄,也給許多孩子增加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引導他們對自然、對生物產生瞭解與關懷。
月夜。(賴要三)
飛蛾(天蛾的一種)。(賴要三)
夫妻(瓢蟲)。(賴要三)
孵化(椿象)。(賴要三)
吃得正香(食牙虻)。(賴要三)
採蜜(蜜蜂)。(賴要三)
三巨頭(椿象)。(賴要三)
水晶宮。(賴要三)
小鷺絲。(賴要三)
羽化(蝴蝶)。(賴要三)
爬得高,看得遠(小蝸牛爬上了鳳梨芽)。(賴要三)
馬櫻丹上的肩角椿象。(賴要三)
一丈紅。(賴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