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雷根總統已正式通知國會,要求從一九八九年一月二日起,取消對中、韓、星、港的優惠關稅待遇,我國未來產業的發展將因此而產生很大的轉變,除了朝高科技方向努力外,如何在適當時機選取最適合市場需要的技術加以開發新產品尤為重要;同時,由於新科技整合的不斷介入,更是促成產業發展的原動力,而且高科技產值乃是建立在創造性知識與技術密集化的研究發展裡,經由這些新知識的投入,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體系運轉的主要資源。
沒有科技就沒有明天
檢討我國科技發展,雖然在新興工業化國家中尚不致落於人後,但是我國科技水準若與先進國家比較,還是有一大段差距,考究其因主要來自下列數端:
一、國際科技移轉困難
我國科技發展迄今尚屬於抄襲、模仿與技術合作的還是佔大多數,購買專利權與自力開發的技術還是少數。晚近,更由於國際市場競爭益趨激烈,企業對技術獨佔較先前更為重視,各國政府也漸次採取保護技術措施,比較顯著例子是美、日、西德等國電子公司拒絕出售電子技術,美國更嚴格管制高科技,尤其是國防科技的外流,此種情勢,使高科技產業技術以及國防科技的獲得益趨困難,影響我國高科技產業與國防工業的發展,以及自主性國防體系的建立。
二、研究發展投資落後
由於我國對科技研究發展投資不足,全年全國研究發展經費(國防除外)約僅佔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比韓國(一.一%)還低,更低於美、日等國水準。另外就平均每研究人員所擁有的研究經費,先進國家如美國、西德、英國、法國約在十萬至十四萬美元,而我國在約二萬五千美元之譜。由此顯見我國在研究發展經費並不十分充裕,同時對研究發展資源亦缺乏有效組織與利用,以國內目前的行政制度及運作體系,不論組織、人事、待遇或經費、採購、審核等來看,經常只求防弊而未思興利,層層束縛使國內研究發展面臨最差的活動空間,當然無法充分推展研究發展的工作。
三、缺乏足夠的科技與管理人才
我國目前之工業,製造業從業人員達二百三十萬人,可知如果從就業人口結構來看,各業工程師佔就業人口的比例,大約只佔百分之五,而且大都是在生產部門工作,極少是專屬於研究發展部門,此與工業國家研究發展部門與生產部門的工程人數總合起來,約佔總就業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之間,相差仍有一段距離。如果以科技研究人員與其他新興國家或先進國家相較,我國較韓國、新加坡平均每萬人之研究人員數略高,為十二人,但與其他工業國家比較,美國平均每萬人中就有三十二個研究人員,日本平均約有三十一人;西德也有二十一人左右。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研究人力較工業國家還有一段距離,而科技人才的培養又是科技發展與工業升級的主要憑藉,如果在人才培養不加速培育,恐怕很難邁入工業國家之林。
四、企業技術革新缺乏活力
我國產業結構基礎脆弱,調整速度緩慢,最基本原因是「產品創新」與「製程創新」程度不夠,亦即企業在技術革新方面缺少活力,因為缺少產品的創新,使我們以傳統工業為主的產業體系無法轉換為以新興工業或高科技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型態。因為缺少製程創新,使我國產業無法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品級,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這種工業高科技化,唯有透過我國工程師不斷地從國外引進新技術,再加以適應、消化、改良,最後在國內生根發展,否則無法根本改善國內工業體質。
運用優勢條件開創新局
目前世界工業先進國家科技進步迅速,高科技工業已成為發展主流。可以說,再一次「工業革命」已經在進行之中,我國未來工業發展方向應是利用優異的高素質人力,結合企業精神與充裕的資本及既有的產業基礎,引進工業先進國家的技術,透過市場競爭,將我國過去依賴廉價勞工賺取報酬的方式,轉為依賴高度智慧與技術的經濟體。未來我國工業發展的重點,包括:
一、推動高科技工業,以加速改善工業結構。預期資訊電子、生物技術、光電醫藥及醫療器材、汙染防治工業將成為未來的新興工業,亦是影響一國在未來世界經濟競賽舞台上勝負的關鍵所在。
二、加速傳統性工業升級,改善其經濟體質。加強生產自動化及品質管制,並推行管理電腦化及經營企業化,以強化企業體質和國際競爭能力。同時亦應兼顧基本原料和零件工業配合發展,以健全產業發展體系並做為將來技術創新的重要支柱。
三、加強科技型工業與現代化服務業結合,以滿足未有科技型產業社會的需求。
四、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須要爭取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來國內投資,才能降低成本,減少風險與及時有效取得或創造新的技術。
五、加強培育與延攬科技人才。一方面從國外引進技術包括技術合作、購買專利權、以及從海外延攬科技人才,是我國發展科技工業以及高科技在國內生根的有效捷徑。
創新求變
我國現階段重點發展的科技項目是能源、材料、資訊與中文電腦、生產自動化及生物技術,這些科技研究發展是高風險的工作,必須要有冒險的精神,在技術引進、吸收、改良、活用之餘,培養自主創新的能力,使技術在國內生根。同時晚近科技的研究開發已趨向大型化、高度化及綜合化、技術創新或突破已不再以突變或偶然方式產生,而是在有組織、有計畫的情況下推動發展出來。
我們須知技術的進步與創新為促進成長的原動力;同時政府未來的措施是否能提供一個健全且有利於技術創新的環境,將成為我國經建計畫在公元兩千年向前繼續邁進的重要決定因素。因此,今後如何配合著世界性技術革新來推動高科技化及技術密集的工業,加強部門規劃、蒐集重點資料,推動重點導向之中小型科技整合計畫,培養重要學門專才,便成為未來我國發展高科技產業最主要的目標。
(本文作者現任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