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情色新聞淹沒的隆冬,台灣島上卻有一個話題悄悄蔓延開來:第三十八屆金馬獎入圍十項、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獲得最佳導演與最佳男主角等四項大獎的同志電影《藍宇》,不到一個月就已有八百萬台幣的亮麗票房,高居九十年度華語片第四名,網路上各種討論不斷發燒,週邊商品也供不應求。
大陸背景、同志題材,一向被視為電影票房中的小眾,但《藍宇》卻突破這些隔閡,讓異性戀觀眾亦如痴如醉,到底它具有什麼魅力?《藍宇》的發燒、發熱,給了長期票房不振的華語片市場什麼樣的啟示?
《藍宇》才剛上映一個星期,已經看了三次的陳小姐到同志書店「晶晶書庫」搶購《藍宇》的電影海報。
「電影公司出版的三款海報我只剩下這張還沒買,問了好久才知道這裡還買得到,」陳小姐說,其他的週邊商品如筆記書、明信片、年曆、原著小說等,她早就搶先收集。她說,這部男同志電影讓她感動極了,激動的情緒久久無法平復。
對於這波《藍宇》熱潮,晶晶書庫經理陳靜儒指出,這幾乎是前所未見,平常書庫客人同志佔九成以上,但《藍宇》週邊商品卻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女性影迷前來購買,且在幾天內就搶購一空。
華語電影奇蹟
網路上的電影主題聊天室也遭到《藍宇》相關話題淹沒,諸如「異性戀也會喜歡藍宇嗎?」、「藍宇讓我感動得幾乎尿濕褲子」等討論不斷有人回應,甚至有人將全本藍宇對白上網,還有要周星馳將近作《少林足球》改拍成《少林藍宇》的無厘頭奇想討論居然也熱烈地蔓延開來。
《藍宇》的成功讓沉寂了一陣子的香港導演關錦鵬再度炙手可熱,連兩位台灣觀眾十分陌生的大陸男主角胡軍與劉燁也身價暴漲,成了台灣人的電影新偶像。一場在台北舉行的簽名會,小小的書店擠進數百位影迷,有媒體形容這是華語電影的「奇蹟」,影評人聞天祥也稱《藍宇》為「華語同志電影的里程碑」。
電影發行公司「群體工作室」對於《藍宇》的成功驚訝極了。負責電影宣傳的郭志成表示,由於這是部純粹只講男同志愛情故事的電影,一開始公司宣傳的重點只針對同志族群,但根據他們的調查,觀影的群眾裡有一半以上是女性。
時代vs.愛情
《藍宇》網路文學原著號稱是近十幾年來中國大陸社會遽變下的真實男同志愛情故事。大陸經濟開放初期,名為「捍東」的高幹子弟憑其良好家世,三十歲不到就在貿易事業上小有所成。少年得志難免在情愛關係上狂浪不羈,男女來者不拒的他在偶然的機緣下買了初到北京求學少年「藍宇」的初夜,但卻意外地因藍宇的單純善良而墜入愛河。期間「天安門事件」幾乎讓他們生離死別,兩人更加珍惜彼此的感情。
無奈捍東無法揮去傳統觀念賦予男人「成家立業」的責任壓力,留下一棟華宅,忍心揮別藍宇走入婚姻。然而捍東的婚姻並未維持太久,離婚後捍東與藍宇再度偶遇,多情的藍宇也再度接受捍東,但沒多久捍東卻在政治鬥爭中,被以經濟犯罪的罪名逮捕入獄,於是藍宇賣掉捍東贈與的豪宅相救。
故事結尾仍不脫愛情悲劇老套,藍宇意外身亡,讓捍東與觀眾唏噓一片。捍東駕著車,歌手黃品源的舊作「你怎麼捨得我難過」在戲院裡響起,歌未放完,結尾字幕已起,大部分觀眾竟都留在座位上聆聽歌曲,不忍離去。
通俗而不流俗
《藍宇》故事人物的設定是開放中社會同志愛情常會面臨的問題:一位無法拋開俗世壓力,另一位卻堅貞不移,相信真愛即為一切。
《藍宇》的許多對話也具有網路文學貼近生活的特點。藍宇與捍東初識時,捍東告訴他:「玩這個都憑自願,合得來就在一起,感覺不好就算了。其實要是兩個人太熟,倒不好意思再玩了。」
「那,我們還不算太熟吧?」藍宇緊張地問。
這段生活化的對白不斷在網上被提及。
導演關錦鵬刪去原著部分煽情枝節,平鋪直敘地將故事娓娓道來,不見過去作品中炫技的電影語言,「通俗而不流俗」是影評人聞天祥的評語。
「關錦鵬的成就是將同志電影與通俗電影結合得自然動人,原來,同志電影不一定非得滿篇象徵隱喻、控訴吶喊,也可以在愛慾離合的刻畫裡尋求平實的認同,」聞天祥在影評中分析。
關錦鵬自己也坦承,《藍宇》是他的自傳式電影,他與男友威廉在一起十幾年,種種同志愛侶間的爭執、離合、等待、一度走不下去幾乎分手的歷程,他們都曾經歷。所以他以與男友間的情誼拍攝生活化的《藍宇》,反映愛情中純度更高的層面。
突破藩籬
關錦鵬說,出櫃表明同志身份後,他覺得自己拍片時舒坦很多。如果一定要說《藍宇》的賣座有什麼意義,應該是在於跨越性向,同時獲得同性戀與異性戀觀眾的共鳴。
但《藍宇》是如何突破了同性戀與異性戀間的藩籬?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何春蕤綜合《藍宇》的「天時、地利、人和」分析:同性戀在台灣文化中的逐漸正當化削減了《藍宇》的同性戀禁忌,兩個帥哥主角在電影中不但擁有激情、熱情,還有刻骨銘心的繾綣柔情,突破了一般男性主角的形象;愛情與社會階級界線及規範間的衝突,不離愛情故事經緯,觀眾自然喜愛。
「美國人談戀愛的電影台灣人也蜂擁去看;兩個美美的主角演的戀愛故事,長相平庸的人也愛看,青少年的愛情故事成人也看得起勁;說穿了,只要故事說得好,能夠滿足人們的想像與渴望,觀影大眾當然沒有理由避開同性戀愛情故事,」何春蕤說,尤其許多台灣女性已被調教成終生憧憬愛情的人口,難怪會有那麼多《藍宇》女性影迷。
珍惜誠實
突破禁忌,又以真實情緒感動人,《藍宇》博得的喝采似乎實至名歸。香港「南華早報」影評就認為《藍宇》是去年所有香港發行電影裡,最勇敢、最誠實的作品。
但金馬獎並非票房保證、導演關錦鵬自一九八七年的《胭脂扣》以來,一直與「賣座」有段距離,台灣觀眾對兩位男主角也才初識,口碑尚未傳開,《藍宇》首週票房卻僅次於《哈利波特》與《救世主》,配合《藍宇》影片基調的宣傳應該為主要原因。
兩位並非同志的男主角胡軍與劉燁來台宣傳記者會上坦承,在拍片期間兩人對彼此的情感投入甚深,真實版的同性情誼似乎箭在弦上。
「導演告誡下,兩人刻意不再見面,但我還是花了半年才走出劇中的角色,」胡軍說,仍忍不住買了一件衣服想送給劉燁,卻一直沒有機會。
兩位主角的談話引起台灣媒體的譁然,在避「同志」唯恐不及的華語演藝圈文化下,主角對自己同志情愫的坦然倒成了最「誠實」的賣點。
「同樣入圍金馬獎的電影好幾部,同志電影要頻繁上報理應是很難的,再加上宣傳費用有限,導演與演員在宣傳時展現的誠實與誠意,成為電影環境不佳之下締造奇蹟的重要原因,」曾經造就電影《心動》亮麗票房的「群體工作室」宣傳企劃郭志成謙虛地說。
關錦鵬說,他以自己的情感拍片,甚至把《藍宇》拍成悲劇收尾。他說,可能是自己年紀大了,很怕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所愛的人突然死掉,在電影中讓藍宇橫死,是希望人懂得珍惜。
《藍宇》在一月底發行VCD與DVD ,傳播的範圍將更為廣泛,是否能再創熱潮,電影公司也正拭目以待。然而不論結果如何,在台灣愈趨開放卻又苦於各種情色新聞與謊言糾扯不清的媒體環境下,《藍宇》所呈現社會中前所未有的同性戀與異性戀友好與誠實氣氛,或許如關錦鵬所言,我們都應該要懂得珍惜。
關錦鵬小檔案
林奇伯
在一九九六年以紀錄片《男生女相:中國電影之性別》出櫃前,關錦鵬所拍攝電影皆以女性為題材,如一九八五年的處女作《女人心》、一九八七年讓他名利雙收的《胭脂扣》、一九九一年將張曼玉拱上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的《阮玲玉》、一九九四年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紅玫瑰與白玫瑰》等。
關錦鵬擅長掌握傳統社會裡受苦但又堅強的女性角色,被認為特別能打破僵化的電影女性形象,深具女性主義意識。《胭脂扣》一片已成為華語女性電影經典。
故事中,在黃泉路上苦等一同殉情數十年情人未果的女鬼,回到現代社會,藉著一對記者情侶的協助,找到當年的情人,卻發現故人當年殉情未死,如今卻已白髮蒼蒼、窮途潦倒。望著對愛情、甚至自己都無法果決的懦弱男子,女鬼若有所悟,獨自轉身面對自己的悠悠黃泉路。
一九九六年後,關錦鵬拍過《越快樂越墮落》、《有時跳舞》等電影,賣座與影評都未若以往,被認為是「拍讓自己爽」的《有時跳舞》甚至讓香港媒體形容為他創作生涯的最低點。然而就在觀眾即將淡忘關錦鵬之際,他以拍竣多時卻苦於上檔無期的《藍宇》在台灣再創事業高峰。
關錦鵬今年旺東方,台灣是他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