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健忘的,又容易受環境影響,很多人都知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道理,但往往是事情發生後,「當下」覺得可以做為日後經驗,然而過一陣子又忘了,還是抱持著「現在樣樣都好,有什麼好小心?」的想法。
有一家大公司發生了危機,員工人心不安,因此老闆帶著員工到寺廟求平安、做法會、祈福消災。不久人心安撫下來了,就不再來廟裡。之後又遇到危機,事情發生後再做補救,但過一段時間又忘了。從歷史發展我們知道這是人間的悲劇,人們多在反覆的循環中過活。
台灣社會自民國三十八年之後,雖然內憂不斷,發生過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但從來沒有發生過內戰,也沒有遭受過外來侵略。不像南韓、越南、菲律賓等國都發生過內戰;印度、巴基斯坦也有戰爭;中國大陸在三反、五反期間,大概有六千萬民眾遭屠殺;美國經歷過珍珠港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等。
現在美國又與阿富汗發生戰爭,這個對立非常不容易解決,不是宗教衝突那麼簡單的事,也和種族問題有關。當初以色列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建國,但以色列有些領土是回教徒的,雙方為了爭取聖地而發生衝突。
看看外在世界,想想半世紀以來,台灣的日子真是安和樂利,非常有福報。所以我們不要杞人憂天,嚇唬自己,台灣遇到災難的比例不比其他地區高,大家要認同這個事實。
國土危脆,世事無常
其次,我認為目前的經濟情勢也沒有惡化到需要恐慌的地步,台灣的食衣住行各方面不可能倒退二十年,現在只是停頓而已。也許物質條件會受到些約束,但如果因為經濟蕭條、衰退,讓大家開始不浪費、愛惜資源,這反而是好現象。
經濟條件差了些,可以從節省開始做起,最近寺裡辦活動就發現,颱風、水災過後,青菜很貴,於是我們就買比較便宜的食物,如豆芽、豌豆苗、番薯葉等,大家吃得滿歡喜的。綠色的葉菜少了,我們就到溪邊、山旁採一種叫過貓的野菜,它的生長不受天候影響,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應變就是智慧。
走過世界大半國家,我深刻體會到台灣人民的生活條件比一般國家都好,只是有些人太嬌生慣養了。三十歲以上的這一代,其實都經歷過沒燈、沒電話的生活,物質慾望稍微約束一下,生活是可以過的。
但我們仍要有危機意識,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釋迦牟尼佛在涅槃前對弟子說:「國土危脆,世事無常」。地震、水災、風災、戰爭等,都是國土危脆的具體例子。為了預防國土危脆,我們要有所準備,如果人民有智慧,大家團結,國防、經濟、政治清明,外來力量就不容易入侵。
值此天災叢生,有些人很悲觀的認為是不是「末世」來臨?「末世」是基督教的傳說,基督教的信仰認為當耶穌再降臨人世時,就是世界末日,也是大審判的日子,而信耶穌者就可以上天國。
世界末日還早得很
佛教則是有「末法」的思想,大乘佛教曾在印度衰微,信仰者、修行者越來越少,於是出現末法時代的說法。我的看法是,世界末日還早得很,我們不需要隨便提出世界末日的說法,來嚇唬世人。
宗教信仰是一種生命教育,透過生死的界線來看待生命,但生命教育不僅是生命和死亡,如果人相信死後有未來、有所歸依,恐懼感會減少很多,生命也有著力點。有宗教信仰的人比較容易面對死亡,我們不是求死,而是不會常常擔憂自己的生死。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我的建議是努力活在當下,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生活步調不要亂。要有危機感,但不要慌亂,安心鎮定才能過自己的生活。
一般人常要求「安全」與「安定」的保障,總是希望環境給我們安全,給我們安定,如果環境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就覺得沒有安全感;如果生活上沒有充裕的物質條件,同樣也會覺得不安定。我們每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就像人與環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環境可以影響人,人也影響環境,可是究竟是誰來影響環境呢?答案是:每個人都能影響環境,甚至於一個念頭、一句話、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整個社會。
多年來我一直提倡「心靈環保」,也就是從自己的心態、觀念、想法上調整,因為想法和情緒是成正比的。如果觀念不正確,導致情緒起伏,心境痛苦;如果想法健康,情緒會比較平穩,「心靈環保」就是希望人心儘量不要受環境影響。所謂泰山崩於前不動於心,心安定了,觀念也向正面積極思考,就能把危機當成機會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