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是台北近郊有名的風景區,居於群山之中,有原始質樸之美。當地原是山胞聚落,後因觀光事業的興起,漸漸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型態,如今進步的程度已與平地無異。但是在當地的山地文物館、山胞歌舞表演中,以及深入烏來鄉的福山村,我們仍可找到山胞生活樸拙、自然與粗獷的特質。
可乘坐九十一人的大型空中纜車,載著遊客,從觀瀑台山麓起,越過深谷,直達瀑布頂。圖。(楊永山)
青山綠水入眼來
從新店順著公路往東走,約三分鐘後,車子離開了街市,進入山區公路。這時,左邊是高聳的山林,右側則是水量豐富的新店溪。公路順著山勢蜿蜒,成群矗立的青山一一展現在眼前。伴著一路青山綠水,車子經過台灣最有名的漂亮山城——花園新城,來到新店溪的源流,北勢溪與南勢溪的會流處。這堣繻y緩慢清澈,稱作燕子湖。
一群穿著牛仔褲、球鞋的年輕人,揹著背包在這裡下車了。他們將要在這湖畔烤肉、露營,或下湖游泳、泛舟。紅、黃、藍、綠各色的帳棚,點綴在蒼翠的山群中,歡愉的歌聲洋溢在山間、湖畔。
繼續往南行,車子進入台北縣烏來鄉。這裡屬於南勢溪流域。山路繼續環繞,疊起的翠峰近了,而溪谷也深了。忽地一座公園出現在公路旁。這是烏來忠治鄉的忠治公園,供駕車者在此停車小憩。
公園裡有涼椅與花草樹木。從忠治公園走下南勢溪畔,這裡稱紅河谷。大岩石散列於溪中,溪旁有沙灘,是一個很適合野營的地方。
車子繼續南行,再繞過許多迴轉的山路,便可到達烏來。
過去的舊纜車,只能載客三十六人。(楊永山)
溫泉之鄉
烏來是台灣北部著名的山地鄉,位在台北縣最南端,以瀑布、溫泉聞名。據傳說,當這個山區還是榛狉未啟、人煙未至時,有一天,一群泰雅族的山胞因打獵而迷路至此。他們飢寒交迫,到處覓食。有一個山胞便沿著河岸尋食。忽地間,他看到河岸煙霧迷漫,甚為驚訝,大呼「烏來奇魯」「烏來奇魯」,山地話意即熱水湧流。以後,他們就稱呼此地為「烏來奇魯」,簡稱烏來。
後來,這群泰雅族的山胞,發現此地山區依山傍水,行獵、釣魚、找尋野芋果食都很方便,便移居至此。他們在這裡築起茅屋,從大自然取得生活必需品,自給自足,閒暇時則唱歌、跳舞,過著原始且悠哉的生活。
隨著時代的流轉、生命的延續,山胞們忘記了他們的來處,只知道他們和這裡的山水產生了血濃於水的感情。
到了日據時代,山林中的杉木被發現,日本人在此成立理蕃官吏駐在所,將木材收為公有,開始開採,才逐漸有平地人移往此地居住。而山胞在這時,也開始學會和平地人交易買賣,他們將所獵得的野獸換取平地人的工具、衣物,文明於是開始滲入這質樸的山地村落。
娃娃谷瀑布位於烏來往福山村半途,是南勢溪水源最豐富的地方。(楊永山)
山胞生活平地化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中華民國政府廢除了理蕃制度,成立鄉公所、衛生所、分駐所,分別掌理行政、衛生、治安等事務。這時,許多山胞開始受雇從事砍伐林木、開墾山路的工作,並且由於政府的鼓勵及各種優惠待遇,他們也把小孩送往學校受教育。山雖仍然還是那麼高,但山胞跟平地人卻藉著種種溝通,距離大為縮小。
此時,烏來優美的風景、壯觀的瀑布、山胞的歌舞以及溫泉,已逐漸聞名。民國五十三年,烏來鄉特將烏來村的大部分劃為風景區,並成立烏來鄉烏來風景管理所。此後,便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共享這裡的青山綠水。
由於觀光區的開發,許多平地人移居此地做生意,而山胞也開始靠觀光事業維生。他們所經營的行業包括了表演山地歌舞、販賣土產、紀念品、經營飯店等,山胞的生活型態逐漸和平地人無異。現在,連住在當地的平地人都說:「除非他們講山地話,否則實在分不出來了。」
閤上烏來的歷史記載,車子進入烏來觀光區前一公里餘。此時,看見路旁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轎車、計程車,觀光客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每逢星期假日,遊客們成群攜伴,共往烏來一遊。(楊永山)
琳琅滿目的特產
下了車,跟隨成群的遊客,走過一座水泥橋,首先看到的是烏來的商店區。這些商店是以販賣特產為主,土產、珠寶、山地衣飾……把一個個店面塞得滿滿的。
然後看到幾幢建築現代化,裝潢華麗的旅社座落在道路兩旁,門口都掛有溫泉的招牌。烏來的溫泉,湧在南勢溪兩岸,泉溫約攝氏八十度。冬季天寒時,熱氣湧出,整個河岸便會佈上一層濛濛霧氣。此地溫泉無色、無臭,是品質極佳的溫泉,現在都用水管接至旅社,供遊客沐浴。
凡是來到烏來的遊客,除了欣賞風景外,都會喜歡去坐一下烏來的特殊交通工具:觀光台車和空中纜車。
烏來的台車路軌沿著山路修築,最先是為運山木而築的,觀光區開闢後,就改來運輸遊客。最初,遊客坐在棚型的觀光台車上,車伕在後面推,遇到下坡處,就讓車子順著鐵軌滑下去,但車伕仍然累得汗流浹背,現在已全部改用馬達了。
乘著柴油發動的台車上山,一路上經過幾處鳴湍,入耳全是水聲,有如交響樂曲,甚是好聽。
到了終點,見對岸岩壁有一瀑布直瀉下來,此即為有名的烏來瀑布。因為此地山高多雲,每天晨昏時,雲霧瀰漫山巔,從遠處望去,瀑布好像是從雲端傾下的一潑水,故舊有「雲來之瀧」之稱。
今日以馬達發動的台車,載著遊客上山。(楊永山)
瀑布水流千變萬化
瀑布從上而下,先是一整串,至中段,因激石而飛成千百細流,再下又匯聚為一,奔騰澎湃地注入溪中。其形態,又常因水量和風勢而有種種不同的變化。
觀賞過烏來瀑布,再隨著遊客,登上了九十一人乘坐的空中纜車。纜車設在山頂兩岸,從觀瀑台山麓起,越過深谷,凌空而過,直達瀑布頂。
車子開始滑動,滿車的遊客都又緊張、又興奮。隨即整個山谷盡入眼簾,奔瀉的瀑布落在腳下。此時,居高臨下,風吹衣衫飄飄然,真有騰雲駕霧之感。
纜車到了彼岸,便進入烏來的雲仙樂園。下了車,沿著山路往上爬,一回頭,整個青山翠谷若隱若現在濃濃的霧氣中,和剛才所見,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
雲仙樂園佔地約五公頃,是依山勢開闢的森林公園。園內原始林木參天,綠蔭蔽地,空氣新鮮,冬暖夏涼。走過一段山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豪華的觀光大飯店和餐廳。之後,沿著步道前進,不久,便聽到許多兒童的嘻笑玩樂聲,這是從樂園內的兒童遊樂場中傳出的。遊樂場內有雲霄飛車、射箭場、地獄探險館……等現代化的遊樂設備。另還築有游泳池、溜冰場、雲仙湖、水族館等。
昔日的台車,則由車伕在後面推。(楊永山)
不如留下
離開兒童樂園,步入林間,濃密的樹蔭間,擺置著涼透的石椅、石桌,還有具有原始風味的涼亭,與一幢幢小巧精緻的別墅,都讓人有留此不歸的衝動。
坐纜車回到原觀瀑台,若肚子餓了,可在附近飯店進午餐。這媔漫悸漫蛣P寫著:本地特產活鮮魚、山上鹿肉、野豬肉。飯店旁則是山胞民俗文物館和山地歌舞中心。
民俗文物館內陳設著山胞過去使用的器具,包括木製桌椅、搗米用的杵臼、織布機,打獵用的弓、箭、魚叉,還有竹筏、木槳等等。接待員用流利的國語向旅客講解這些器物的用途。
這些器物,雖然原始、粗陋,但卻都有特殊的妙處,可以顯現山胞樸拙文化的特質。遊客們看了這些東西,禁不住問接待員:「你們現在還會製作、使用這些東西嗎?」這位接待員老實地說:「會是會,但已大不如前了。」
雲仙樂園中,設有水池和游泳池,供遊客划船、游泳。(楊永山)
充滿力與美的山地歌舞
山地歌舞中心,是由山地同胞表演傳統歌舞。她們身著山地服裝,以山胞特有的優美歌喉,唱出山地歌謠,並表演傳統舞蹈。她們載歌載舞,以嘹亮的歌聲、活潑原始的舞步,表演出屬於他們血液原流的豪情。
烏來每年的觀光收入,平均可達新台幣四百六十餘萬元,每個月平均有遊客二萬餘人上山。但烏來鄉本身居民僅有三千一百餘人,其中山胞、平地人約各半,居民百分之九十靠觀光事業維生。
烏來鄉分忠治、烏來、信賢、福山、孝義五村,其中烏來村位於觀光區,居民最多,約一千六百餘人。山胞在此生活和平地人完全一樣。其他忠治、孝義、信賢三村,因交通方便,且平地人居多,山胞也不易分辨。
唯有福山村深處山間,尚保留些許山胞原始生活的型態。
辦了入山證,過了檢查哨,便可驅車前往福山村訪問。離開烏來觀光區,車行在一條舖有柏油的產業道路上,除了偶爾有運貨卡車經過,甚少有他種車輛,更少見行人。左邊山壁,時有大小飛瀑從山頂洩下;右邊溪谷,則見溪水撞擊亂石,淅淅淙淙的流著。過了一個小隧道,峰勢愈加秀麗,兩邊還傳來濃濃的草木清香,這時,道上雖只一車,卻不嫌寂寞。
雲仙樂園中,設有水池和游泳池,供遊客划船、游泳。(楊永山)
娃娃谷亦是風景區
不久,可發現路邊架有一座吊橋,直走即至信賢村。信賢村附近有一娃娃谷,亦是烏來區有名的露營地。
娃娃谷,四周多山,中間是由一個水壩圍成的深潭,潭面廣大,水流平靜,色呈碧綠。潭面北面有一缺口,南勢溪水由此西流。東面是一個瀑布,水量甚大。瀑布分三層,層層精彩,是南勢溪大瀑布之一。瀑底百石纍纍,溪畔綠草如茵,適合露營,是理想的休憩所在。這裡人煙罕至,未有一點人工修飾。靜坐谷內,觀看潺潺流水、聆聽瀑聲泉語和偶來的幾聲蛙鳴,直覺人間仙境不過如此。
離開娃娃谷,車子順著山路繼續前進。過不久,柏油路結束了。接下的是石子路,車子開始顛簸起來,兩岸景色依舊迷人。
半小時後,望見一間雜貨店和散居的人家,這裡便是福山村了。福山村,居民三百六十四人,六十五戶,只有十個平地人,其餘都是山胞,可說是極完整的山胞村。他們靠種植果菜、香菇以及做雜工維生。
特產店裏,堆滿了山胞的衣飾。同時,因為天氣炎熱,還出售各式草帽。(楊永山)
生活已經現代化
我們信步走到村內,村裡房子沿著山坡排列,都是自築的,外型雖不搶眼,裡面的陳設卻很現代化。漂亮的磁磚、印花牆壁,以及沙發、電視、電冰箱、洗衣機與音響設備等,毫不遜於平地。
幾個長得甜美的山地姑娘看我們是陌生人,向我們微笑,熱心地問道:「找誰呀?」這是星期日,但村裡的男人卻大都出去做工、打獵,唯有學校老師可能在家。我們找到了一位王軍二老師的家。一個小女孩,睜大眼睛用國語說:「叔叔到河邊射魚去了,我帶你們去找他。」
她哼著山歌,邊走邊跳熟悉地帶領我們穿過山林,還不時停下來等我們跟上她的腳步,她神氣地說:「我念小學一年級。」來到溪邊,果見幾個大男人和國中學生,裸著上身,穿著短褲,拿著魚叉,站在溪中石頭上。當魚兒從水中游過,在眼睛精確的瞄準及熟練的技巧下,一支魚叉迅速射入,魚兒頓時被叉上來。看著魚叉上擺動的魚兒,我們不禁拍手喝采。
王老師從水中走過來,相互介紹後,他說,射魚是過去山胞賴以維生的方式之一,但今天變成只是一種休閒活動。
王老師又說,這裡的山胞,還善長射殺野豬。每逢假日,他們將獵狗放出去追蹤野豬,然後人躲在野豬經過的地方,一旦野豬奔跑至此,眾人便一齊刺殺,然後平分豬肉,帶回家烤食。
山胞民俗文物館展出泰雅族過去所使用的杵、臼以及雕刻品。(楊永山)
回鄉造福桑梓
王軍二老師是在這裡出生的泰雅族人,他從省立台北師專畢業後,即回家鄉任教於福山國小。福山國小設於村的中央:一棟教室、一間興建中的禮堂、一個操場,還有一坡紫色的小花。全校六個年級只有四十五個學生,教職員連校長卻有十人。王老師說:「這裡學生學科成績較差,但技能科卻很不錯。」
福山國小畢業後,孩子們便到烏來國中繼續升學。由於步程須三個小時,烏來國中設有宿舍,讓學生寄宿。政府為鼓勵山胞受教育,不但學費、宿費全免,每個月還發給每人新台幣五百元的伙食補助費。國中畢業後,他們多半到職業學校去學一技之長。
王老師說:「現在山區發展有限,孩子們求學學得一技之長後,家長也不會要求他們回到山區,反而希望他們能去平地發展。」
過去,山胞在山裡常種植小米、蕃薯,每逢過年過節,就用這些雜糧自製許多糕餅。但現在他們已經不種了。王老師說:「現在我們在過年、過節所用的糕點,都是從山下買上來的。平時,大約每星期也要下山一次,採購一些日常用品。」
這是舊日泰雅族的會議室,這些椅子全為木製,中間位置最高的是酋長的座位。(楊永山)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福山村有三家雜貨店,一間郵局代辦所,還有兩幢漂亮的小教堂。這兩個教堂,一是基督教長老會教堂,另一則是天主堂。這裡的村民全是虔誠的教徒,天主教、基督教差不多對半。每逢禮拜日,他們放下工作,在教堂聚會,用他們美妙的歌聲,唱聖詩來崇拜上帝。
福山村過去有酋長,但自三年前老酋長死後,村裡也實施地方自治,選出村長和鄉民代表。現任村長四十六歲,鄉民代表三十四歲,都相當年輕。老一輩的山胞都誇講他們知識豐富,辦事效率高。但這些新生代也很尊重長輩,辦事時,常徵求他們的意見。
暮色低垂時,我們告別了福山村。車子又走在顛簸的石子路上,剛才村裡的人告訴我們,這些石子是為將來鋪柏油路打地基用的,六個月後,這就會是一條平坦的柏油路了。
泰雅族以歌舞型態,演出他們的婚禮儀式。(楊永山)
福山村的山胞們,無論大小,個個都是射魚的高手。(楊永山)
這位泰雅族的小姑娘、高舉著剛被大哥哥們射到的福山魚。(楊永山)
唯有強健的體魄,才能站在激流中,射殺遊動的魚兒。(楊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