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從事何種行業,總得不斷求新、求進步才會有發展,耕田種地、養魚養蝦也是一樣。很多人都以為生活在鄉村或偏遠地區的農、漁民,必是貧窮閉塞、保守落伍的一群,其實真是大謬不然。故步自封的當然不會完全沒有,但是更大多數的都有敞開的胸懷,不斷吸收新知識,以新方法在經營。即以國人嗜食的虱目魚來說,虱目魚的市場很好,但養殖業者與政府有關單位仍密切聯繫合作,不斷革新改進,使得品質和產量能一直提高。更有一位養殖戶在最近成功地以人工孵化出虱目魚苗,使得養殖業者今後可望充分獲得魚苗供應,大幅降低養殖的成本。這是國內漁民富有研究精神,以及政府和民間在養殖事業上互相砥礪、合作無間的一個例子。
(子敏)
星羅棋佈的虱目魚塭
在中華民國台灣的雲林、嘉義、台南、屏東一帶的海埔地,虱目魚塭星羅棋佈,像水田般整齊地排列著。碧綠的埂徑錯綜其間,頭戴斗笠的漁民在魚塭中忙碌的工作,交織成一幅富庶繁榮的畫面。
清明節過後,正是虱目魚的豐收季節,漁民笑逐顏開的抓起一條條肥美的虱目魚,銀白色的魚鱗在夕陽的輝映下閃閃發光,收穫的喜悅盪漾在每個漁民黝黑的臉龐上。
虱目魚是一種熱帶魚,魚體修長像個紡錘,尾部分叉像隻開口的剪刀,外觀十分優雅。虱目魚主要生長在太平洋、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水域,東南亞是最重要的產區。國內虱目魚養殖面積有一萬六千公頃,佔所有養殖漁業的首位,和菲律賓、印尼並稱世界三大虱目魚養殖國,而我國的技術、產量更是凌駕其他兩國,居於領導的地位。
(子敏)
好吃又營養
虱目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燒起湯來味道尤其鮮美,深受國人的喜愛。虱目魚粥、虱目魚羹、虱目魚麵線、烤虱目魚肚……都是名點,當歸燉虱目魚還有滋補身體的功效。此外虱目魚還可做為鮪魚、旗魚的釣餌,是一種經濟價值頗高的魚類。
養殖虱目魚在國內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之後,在台南國聖港鹿耳門(安平)附近築造魚塭,鼓勵民間放養虱目魚。漁民為了感謝鄭成功的功德,把虱目魚尊稱為國姓(聖)魚或安平魚。
還有人傳說,鄭成功攻擊台灣時,帶了大量的胡麻做為食糧,不小心把胡麻粒散落在安平海岸,一顆顆的胡麻瞬間變為細小如虱的虱目魚苗,因此虱目魚又名麻虱目。從這些傳說推斷,本省虱目魚養殖在鄭成功時代就已經開始,而以台南安平一帶為發祥地。
上:漁民駕著竹筏,在魚塭中投放豆餅、米糠等人工飼料。(子敏)
海水、淡水皆可養殖
虱目魚在鹹水、淡水都可養殖,本省以鹹水養殖為主,少數在淡水中與其他淡水魚混養。鹹水養殖和淡水養殖方法完全不同,必須有準備和飼養兩個階段。
本省十一月到三月間天氣變冷,不適合虱目魚生長,是養殖的準備階段,漁民都忙著清池、曬坪、施肥和清點魚苗,並且把未到上市體型的虱目魚趕入越冬池越冬。
培養底藻的工作非常重要,因為藍藻、矽藻不但是養虱目魚最經濟有效的飼料,同時還能夠吸收池魚吃剩的食物,保持池水的澄清。藻類、米糠、花生餅和黃豆餅是虱目魚的主要食物。
右:在捕獲池魚之前,要先「消肚」。漁民牽引大網目的刺網,池魚受到驚嚇,把肚中的食物排洩出來,可以保持魚貨的新鮮。(子敏)
發展人工繁殖
寒冬過後,天氣轉暖,準備工作就緒後,就可以放養魚苗了。目前本省虱目魚苗的年需量約一億六千萬尾,除了漁民在沿海撈獲的一億尾左右之外,不足的數目需由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輸入,因此耗費了大筆外匯。本省漁業界有鑑於此,一直致力於研究虱目魚的人工繁殖,希望能把這筆外匯節省下來。
虱目魚的種魚(卵巢成熟的母魚)很難捕求,在魚塭中更難培殖,不像吳郭魚等魚類,產卵容易,繁殖力強,因此人工育苗的研究多年來一直處於膠著狀態。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曾花了六年的功夫,好不容易培育種魚成功,卻在去年交配時功虧一簣而告失敗。但漁業界人士一致認為,國內培育虱目魚種魚的技術已臻成熟,在近期內必定有所突破。果然不出大家所料:屏東漁民曾雷強利用豐富的養殖經驗,經過八年不斷的研究努力,終於在今年七月孵化出一百五十七尾虱目魚苗。魚苗的數目雖然不多,卻轟動了整個漁業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魚塭中培育虱目魚種魚孵化成功的國家。
(子敏)
鍥而不捨的研究
曾雷強畢業於海洋學院漁業系,他曾經在東港水產試驗所服務,後來獨力經營養殖場,仍不忘在本行上鑽研求進。他曾經用人工成功地孵化出草蝦;這次為了進行虱目魚人工繁殖試驗,特別挑出廿一尾虱目魚隔離飼養。最初給予動物性高蛋白飼料,效果不太好,後來改用植物性高蛋白飼養,母魚才迅速成長,成功的孵化出魚苗。他在最近接受了台灣電視公司「快樂農家」節目的訪問,毫不吝惜的把研究所得提供給其他漁友做參考。雖然曾雷強的研究只獲初步成功,要達成完全人工繁殖,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但仍然具有不平凡的意義,因為這充分顯示出國內漁民富有研究的精神,以及政府和民間在漁業研究上相互砥礪、合作無間的情況。
國內魚苗交易由魚苗行代理,企業化的經營帶給業者許多方便,往往一通電話就決定數十萬元的買賣。一公分左右的虱目魚苗顏色透明,辨認起來很不容易,要清點幾十萬尾的魚苗數目更是困難,但是經驗老到的魚苗行人員卻很有辦法,點算起來得心應手,毫不費力。
(子敏)
混養的好處
放養的魚苗一般有三種體型:去年來不及上市的中、小型越冬魚,和當年捕獲的新生魚苗。新舊魚同池養殖,因為體型相異食性也不相同,可以充分利用池中的天然餌料;而且漁民分數次捕獲出售,也可使資金周轉靈活。
在虱目魚塭的角落,常常可以看見一間間的小木屋,點綴在藍天綠水之間,這是漁民晚間巡視魚池的看守寮。魚苗放養後需要經常巡視魚塭,夜間看守尤其重要。因為底藻和植物性浮游生物,白天在水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晚上反而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池魚常因缺氧而把頭探出水面呼吸氧氣,俗稱「浮頭」。如果不趕快注入新鮮的海水或撈起部份池魚,虱目魚就可能大量死亡,造成慘重的損失。
上:傳統的越冬池,上方搭有防風棚,蓋茅草或稻草,抵擋北風的侵襲。(子敏)
加裝電動水車
根據水產試驗所台南分所的試驗,發現在魚塭中裝設電動水車,能夠增加池水的溶氧量,因此積極鼓勵業者採用,台南北門的一位施姓業者首先響應。他耗資新台幣六十多萬元,在廿多公頃的魚塭中裝設水車,結果池魚不但沒有浮頭現象,而且生長迅速,養殖密度由每公頃三千尾增加到五千尾,每年可以淨賺數百萬元,收益比往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每天晚上只要把水車發動,就可以一覺到天明,也不再需要雇工守夜了。這個成功的例子,使得許多養殖戶有意效尤,相信水車普遍裝設之後,虱目魚的產量一定會更為增加。
在漁民精心的管理下,每年從四、五月開始就可以捕獲成魚了。土褐色的「刺網」是撈捕虱目魚的漁具,有大小不同的網目。使用何種網目的刺網要看魚體的大小做決定,因此漁民總是先在池中的一角圍捕幾條,測定魚體的大小,叫做「試網」。
撈捕虱目魚的時間有午後和深夜兩種。如果是在午後捕捉就要先「消肚」。因為虱目魚通常是在白天攝食,消肚後虱目魚把食物排出,較能保持魚貨的新鮮。
右:水產試驗所的人員孜孜矻矻的進行研究,提供漁民最新的技術,改善漁民的生活。(子敏)
捕魚的學問
「消肚」通常在撈捕前三、四小時進行。消肚的工具是大網目的刺網或「拔仔」,拔仔是一條綁有許多竹片的繩子。漁民在池中來回的牽引刺網或拔仔,一面口中發出「喔喔」的聲音。性情膽怯的虱目魚受到驚嚇,躍出水面並且把食物排洩出來,在短時間內也不敢索餌,這時漁民就準備開始捕魚了。
圍捕虱目魚的情形也很有趣。漁民把數「領」刺網張開連成一網,由幾個人抓住網的兩端,把網從魚塭的這頭拉到另一頭,體型夠大的魚穿不過網目,就會刺插在網上;體型較小的魚則通過網目,此起彼落的驚躍在水面。漁民到達對岸後,把網捲成螺旋狀,立即手腳俐落的把網目中的魚剝下,浸在事先準備好的冰水中,讓魚體的溫度降低。然後把一條條的虱目魚豎立在竹簍內,排列成菊花般的花樣,用竹筏運到池邊秤重,再把一簍簍銀白、青綠相間的虱目魚覆以碎冰,用卡車運往各城市的魚市場。
右:水產試驗所的人員孜孜矻矻的進行研究,提供漁民最新的技術,改善漁民的生活。(子敏)
怎樣選鮮魚
虱目魚離水之後再經陽光曝曬,很快就會死亡。因此如何辨別虱目魚被捕時的死活,就成為主婦上市場買虱目魚時亟需的常識。分辨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看看魚鰓下部的鱗片有無脫落,經過掙扎刺在網目的虱目魚鱗片會掉落,如果魚鱗完整無缺,那就是死後才撈起的。
目前虱目魚年產量約二萬七千公噸,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逐漸有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業者特別致力於單位生產量的增加,尤其對敵害的防治更是不遺餘力。
虱目魚除了缺氧或受傷致死外,敵害也真不少,其中以吳郭魚、紅筋蟲和魚虱為害最烈。吳郭魚和紅筋蟲會爭食底藻、破壞藻床;魚虱會附著在魚體上,破壞皮膚組織,讓虱目魚逐漸衰弱死亡。目前這些敵害都有相剋的藥物,已不再能威脅虱目魚的生長了。
但是虱目魚還有一種紅斑症,到現在還不能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紅斑症是一種細菌性疾病,經常在越冬魚點數擦傷時感染。最近水產試驗所台南分所正和美國詹氏父子公司合作,研究紅斑症的防治方法。在沒有成功之前,業者只有在點數時儘量小心,避免魚體被擦傷。
小心翼翼渡寒冬
根據統計,由越冬魚養成上市的虱目魚,佔全年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二到七十五之間,越冬的成功與否和漁民獲利的多少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如何使虱目魚安全過冬,是虱目魚養殖業的一大課題。
虱目魚越冬死亡的原因很多,除了紅斑症,寒流來襲也是主要因素。傳統的越冬方式是在越冬池的上方加蓋防風棚,防風棚可以有效擋風,但當寒流來襲就無法發揮效用了。所謂「需要為發明之母」,各種新的越冬方式漸漸應運而生。例如加蓋PE氣泡塑膠布、抽灌地下水、灌注熱水法,都能提高池水的溫度,減低越冬魚的死亡率。
現代漁民新形象
許多人以為生活在中南部的漁民思想落伍保守、生活也很貧窮,其實完全不然,今日的漁民已和往昔大不相同。他們不但懂得以科學化的方法來經營養殖事業,更充滿了研究改良、冒險嘗試的精神。加上政府多年來一直致力改善漁民生活,他們的生活水準一直在不斷提高之中,因養殖虱目魚而致富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他們並且很懂得運用盈利,把賺來的錢拿去投資開工廠、建飯店,不但又使自己的收入增加,同時也促進了地方上工商業的繁榮。由於養殖虱目魚的成本低、收益高,是一項非常看好的事業,待完全人工繁殖成功之後,魚苗可以自給自足,完全不需仰賴進口,成本即可進一步降低,虱目魚的養殖事業就會再有一次重大的突破,前途勢必更為光明燦爛。
〔圖片說明〕
P.46
上:漁民駕著竹筏,在魚塭中投放豆餅、米糠等人工飼料。右:在捕獲池魚之前,要先「消肚」。漁民牽引大網目的刺網,池魚受到驚嚇,把肚中的食物排泄出來,可以保持魚貨的新鮮。
P.50、P.51
上:傳統的越冬池,上方搭有防風棚,蓋茅草或稻草,抵擋北風的侵襲。右:水產試驗所的人員孜孜矻矻的進行研究,提供漁民最新的技術,改善漁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