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法有據
依憲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每屆國民大會代表之任期至次屆國民大會開會之日為止。」既然第二屆國代尚未產生,第一屆代表的任期於是繼續下去。
但是立、監委依憲法規定任期各為三年、六年,為解決事實上無法改選的難題,多年來則是依大法官會議對立、監委任期疑義進行的第卅一號解釋:「……值國家發生重大變故,事實上不能依法辦理。次屆選舉時,若聽任立法、監察兩院職權之行使陷於停頓,則顯與憲法樹立五院制度之本旨相違,故在第二屆委員未能依法選出集會與召集之前,自應仍由第一屆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繼續行使職權。」
至今,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已整整行使職權四十年。當年代表各省、縣、市民意,擁護政府,並隨同遷台的代表日漸凋零。資深國大代表現在的平均年齡為七六.八四,立委為八○.四二,監委為八一.七五。
資深代表老成凋謝的問題,政府早在五十年代就謀求補救,所以民國五十五年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臨時條款第五項,於五十八年舉行增補選,產生新國代十五人、立委十一人、監委二人。民國六十一年復修訂臨時條款第五項,授權總統訂頒辦法,在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並定期選舉,並在當年年底選出國代五十三人、立委五十一人、與監委十五人。其後,又定期舉行了多次選舉,充實了國會。
政治考慮大
儘管如此,資深代表在國會中仍居大多數。以立法院來說,到七十六年八月底,共有資深立委二一九人,增額立委僅九十七人。增額立委有三年改選的壓力,問政不遺餘力,而資深立委年事已高,難免大多活動力減弱,國會改選以強化議事功能的呼聲日起。
可是,淪陷區公民無法投票的政治現實依然存在,如何進一步充實國會,又兼顧代表全體中國民意的「法統」?資深代表應否留任?引起朝野廣泛討論。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蘇永欽指出,國家是一個公法人,「法統」是公法人的人格延續。這些年來,我們始終維持著憲政機關,也持續實施憲政,猶如一家公司,只要章程及董事會仍有效運作,這個法人的人格就維持了。
因此,唯有憲法機關都不再存在或人民揚棄了憲法時,國家「法統」才算中斷。而且即使憲法機關全部瓦解了,「如果法人的成員(全體國民)始終還接受憲法的話,可以再依法產生政府,其間有中斷並沒有關係」,蘇永欽說。
在他的這個理論下,國會改選與否都無涉「法統」的存續。但是,他也認為,基於議員老化影響議事功能,及資深議員對原選區現在的民意代表性薄弱兩項政治考慮,國會仍以全面改選為宜。至於法律上的問題,則必須修改憲法第廿八條及臨時條款第六項之相關規定。
基於「法統」存續取決於是否行憲的看法,對有些人提出的設置大陸代表以顧及台澎金馬以外地區的代表性,蘇永欽認為無此必要。
應否保障大陸代表名額?
文化大學勞工系副教授王世榕也表示,贊成改選,及建立制度讓資深立委退休。但是,對選舉的方法,他有不同意見。
「我主張仿照西德現行的雙軌制,部分名額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另一部分是公民投票選政黨,依得票比例決定每個政黨的議員人數,人選則由政黨自定。政黨要不要在此比例代表制內保障大陸名額,由政黨自行決定。」
王世榕承認他的主張有妥協色彩,希望讓國會議員產生的管道、及是否設大陸代表保留較大彈性,以減少推動改選的阻力。「我們必須加快腳步,中國人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轉機,如果我們不早日落實民主憲政的話,機會將失之交臂,而更新國會,正是台灣堅定民主化的最具體表徵」,他強調。
東吳大學教授林嘉誠贊成全面改選。「不過,若不改選,最起碼要建立資深立委的退休制度。」對於是否用政黨比例代表選舉,以解決大陸代表問題,他並不反對,但是他以為不宜訂出「大陸代表」字樣,否則易造成省籍糾紛,「有其『實』就好了,不需要有『名』」,他說。
國會議員人數不宜過多
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江炳倫也反對在政黨比例代表中明訂「大陸代表」字樣。他說,這麼做將使省籍意識永遠無法消弭,而與黨沒有淵源的人也常會被遺漏。江炳倫表示,保障大陸名額的做法,頂多是過渡,不能是常態,長久之道,應該公平競爭,舉人唯才。至於應否改選?國代、立委、監委的名額在新國會如何確定?他以為不妨以公民投票的方式解決,效力更高於臨時條款。
台灣大學教授繆全吉則主張,應該保障大陸代表名額,這象徵了大陸主權的保持,也保障在台之大陸人的參政權與被選舉權。不過,他認為,沒有必要另外採用政黨比例代表制,只要修改臨時條款,加上保留大陸名額的規定即可。
雖然對採什麼方式充實國會看法不同,對未來國會代表的總額,學者幾乎一致認為不宜過多。以立法院為例,江炳倫認為,法定總額雖為七百七十三人,但以一百五十到二百人之間較合適。他分析說,日本國會議員為五百人,印度五百人,菲律賓二百五十人,馬來西亞由七十五人增至二百人;「超過五百人的議會效率必然很差」,他說。
執政黨對如何充實國會,十月四日、十六日分別有報載所謂的四原則,即(一)中央民意機關將「充實」而非「改造」。(二)建立資深民代退休制度,廢止國代遞補制度。(三)擴充自由地區增額產生名額。(四)增設全國選區,以比例代表制方式選舉產生,以解決大陸代表性問題。但此消息並未經執政黨證實。
充實國會,朝野期望一致
至於民意究竟如何呢?聯合報在十月初曾以電話抽樣訪問了九百位民眾,其中認為增額立委不能代表民意的,只佔百分之四.三;而認為資深立委不能代表民意的,佔了百分之卅二.六,明確顯示民眾對充實國會的期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調查中,對「如果是國會全面改選,要不要保留一定名額的大陸各省市代表?」雖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反對、三分之一贊成,但人數最多的(百分之四十一.八)卻是不知道、無意見。對國會應如何充實,也有四成的人表示無意見。
綜觀學界、執政黨及民眾各方面,可以歸出一個結論:對國會充實的期望一致,但如何進行則看法猶相當分歧;而雖然傳播媒體上不斷對此進行討論,仍有不少民眾淡漠處之。
據悉,執政黨現正加緊廣泛蒐集意見,以為參考,決定可望於兩個月內公佈。而如何讓身為民主政治主人的民眾,對此投予更多關注,也是落實民主的當務之急——重要性不下於充實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