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臭越香:戴記獨臭之家
臭豆腐的風味關鍵,就藏在「臭滷水」裡。每間製作生臭豆腐的店家,都有對自家臭滷水的一番研究與堅持,因著滷水發酵材料的不同,味道也各有千秋。如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已從傳統自然發酵的臭滷水中篩選優良發酵菌株,並導入純菌接種與現代化製程管理技術,使生臭豆腐製程更標準、可控,還取得多國專利。不過,相較於現代化製程,還是有老字號店家,仍堅持傳統的自然發酵,以職人精神製作一塊塊的臭豆腐,將發酵視為一門需要細心照料與經驗積累的手藝。
「戴記獨臭之家」即是一例。「我們是從一顆黃豆開始做起,弟弟做豆干,我負責培菌、發酵。」創辦人吳許碧瑛說起這門自父母手中接過的手藝,家中自1950年便做著生臭豆腐批發的生意,弟弟傳承豆干製作,吳許碧瑛則矢志將臭豆腐發揚光大。
1991年吳許碧瑛開了一家臭豆腐餐廳,以繼父的姓氏取名戴記,感念他傳授臭豆腐技術。堅持走傳統活菌發酵的方式,吳許碧瑛自行培養滷水中的菌種,不像坊間多是將各種原料混和同時發酵,她將冬瓜、莧菜、薑等十多種的蔬菜及中藥材分別發酵培養,再按經驗比例混合,調出獨有的滷水。
浸泡在全素滷水裡的臭豆腐,外觀呈現灰色,聞起來雖然臭,但卻不刺鼻,還帶有青草香。每塊臭豆腐都得用心照顧,吳許碧瑛笑說,要撈出靜置在發酵池中的臭豆腐時,必須逐塊問候「吃飽沒」,捏壓豆腐的手感,確認發酵程度,要感覺豆腐裡面都吸飽了菌種才能撈起,不是一口氣全部撈出。
就像餐館會將辣度分級,戴記獨臭之家的臭豆腐也有分級,吳許碧瑛表示,判斷級數的要素有三:菌種的強弱、發酵時間的長短、溫度的高低。標準就是12級的完全發酵,用來做成招牌炸臭豆腐。外皮炸得酥脆的臭豆腐,咬開內裡軟嫩,吃得到黃豆香混和青草香,蘸上店裡特製的胡椒鹽,鹹香十足,會讓人忍不住一塊接一塊。
對自家以活菌發酵的臭豆腐十分自豪的吳許碧瑛,她自己最喜歡的吃法是以13級臭豆腐製作的涼拌臭豆腐。經過低溫再發酵的臭豆腐,臭味較12級濃厚,豆腐的口感也更為綿密,搭配特製的海苔酥一口咬下,立刻轉化為甜香。吳許碧瑛分享,店裡經常有醫護人員光顧,內行的他們都愛點涼拌臭豆腐,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吃下活菌,作為腸胃道保健。

吳許碧瑛將豆腐浸泡在臭滷水中發酵,要逐塊捏壓,確認發酵完成才可撈出。

吳許碧瑛堅持活菌發酵,將十多種的蔬菜及中藥材分別培養,再按經驗比例調和成獨有的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