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內容包羅萬象,藝術的表現深淺不一,但它基本的目的,還在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滿足我們追求「美」的本能。生長在中華民國的孩子,在這一點上非常幸運,無論是學校或家庭,都非常注意孩子們的藝能教育,導引他們發展在藝術方面的良知良能。並非每個小朋友在習藝的過程中,都能卓然成家,但至少他們都因此擁有一份高雅的嗜好,過著快樂、充實的生活。重要的是,他們得到一把開啟「美」的世界的鑰匙,只要他們願意,他們不僅可以窺其堂奧,並可在藝術的領域中自在悠遊。而更可貴的,是藝能教育的課程,一直在逐年研究改進,希望能幫助孩子們充分發揮自我,深怕在任何一方面有所壓抑。多目標的啟發式教學法幫助孩子們培養了創造力和想像力,使他們一個個健康、活潑、充滿了自信。
行有餘力,則以學「藝」
由於國民經濟日漸富裕,社會觀念日漸改變,近十幾年來,兒童藝能教育已受到普遍的重視。不但學校方面,不斷加強師資,改進教材教法;家庭方面,父母也不惜花下大筆金錢,把孩子們送入私人的畫室、音樂教室或舞蹈社,陶冶他們的性情,培養他們的氣質,使他們的生活內容更豐富。
回憶起十多年前的美術課,真是嚴肅得使人把畫畫當做一件苦差事。樹似乎都必須是綠的,花必須是紅的,房子也四平八穩的一個樣子。上課時,老師常常要學生按照美術課本一筆一劃的臨摹,模仿得愈像,分數愈高,很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像。
曾幾何時,我們的兒童美術教學方式改變了。樹不一定是綠的,花不一定是紅的,房子也不需要畫成同一個樣子,自己覺得該怎麼畫,就可以怎麼畫。連科目名稱也改為「美勞科」,上課地點不再限於教室,已延伸擴展到博物館、畫廊、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課程內容也不再限於繪畫,又加入了雕刻、設計、工藝等類;材料方面,蠟筆、水彩、毛筆、石膏、黏土、木板、紙板、金屬、玻璃、化學土、磚瓦、布、絹……等,都成為使用的對象。甚至連美術課本都取消了,生怕學生們把它當做臨摹範本,繪畫天分受到侷限。老師儘量讓學生們多欣賞、多觀察、多體驗,老師的任務是啟發、輔導、鼓勵和評量。美術課對學生來說,已成為趣味盎然,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課程。
內容大增,豐富無比
每個學校的壁報欄中,都貼滿了學生們的優秀作品。每年校慶時,都會舉辦學生的美術作品展覽。有稚拙率真的兒童畫,有黏土捏成各式各樣的動物,有色紙剪貼成的燈籠,有牙膏香皂紙盒製作出的花園洋房,還有各種賀卡、生日卡和母親卡……真是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隨著啟發式兒童美術教學法的施行,我們的兒童美術水準提昇得非常快。尤其是繪畫方面,近幾年來,我們的兒童畫經常進軍國際兒童畫展,每一次必有斬獲,贏得不少獎牌。
目前的成果有一半要歸功於設立於板橋的「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這是個長期性的教學研究改進機構,設立至今已有二十三年的歷史。它的任務繁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研究改進國小的課程及教材教法,美勞科在研習會中設有專門的研究室,聘請各師專美勞科教授擔任指導委員。
感性與理性齊頭並進
前年開始,他們又實施了一個美勞科造形藝術教學實驗研究計畫,負責這項計畫的呂桂生老師認為:「繪畫是一種感性的表現,製作立體的器物則是理性的表現。我們的兒童畫已達國際水準,在其他雕塑、設計、工藝方面,顯得比較弱些,因此今後的目標是謀求兒童感性和理性的發展互相協調。不但要把美勞科和生活相結合,輔導兒童自己動手製作工具和玩具;而且要由靜而動,輔導兒童多動腦筋製作一些會動的玩具,譬如、會飛的紙飛機,眼珠會轉、會張嘴的紙青蛙,會低頭啄米的紙公雞等。」
這項研究計畫和以往一樣,非常重視教材層次,而且規定得更為詳盡。譬如在雕刻方面,幼稚園的小朋友可以主觀的自由捏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國小低年級同樣只須塑,不須雕,但必須考慮到面與面的連結和特徵的表現;國小中年級加入了簡單的雕法;到高年級就必須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雕法,而且形象應有動感。
每年美勞科研究室都會舉辦一次作品展覽,全國公私立小學都必須提出兩件作品參展,經過初選、復選、決選三個步驟,才審慎選出最優秀的一批作品,然後送到全台各地巡迴展覽,作為觀摩、示範之用。
工藝類也是美勞科的內容,小朋友廢物利用,把廢棄的紙盒組合成可愛的馬車。
從唯美走向實用
作品的種類包括:線畫、彩畫、貼畫、版畫、水墨畫、雕塑、裝飾設計、賀卡、海報、封面、月日曆、請帖、招牌設計、美化環境設計、玩具、日常器具、裝飾品等。
這個五年研究計畫,旨在將兒童的想像力與創作力導向實用的方向,使藝術和生活相結合,把兒童美術教育推向一個新境界。
在家庭中,父母也愈來愈重視孩子們的美術教育,他們絕不會輕視孩子們的塗鴉,也不會把孩子們的信手塗抹視為一種破壞行為。許多父母主動提供紙張、畫筆,甚至提供家中的一整面牆,讓孩子們盡情地畫,有時還參與和孩子們一起畫、一起雕塑、一起做玩具。有些父母很細心地把孩子的畫從第一張開始,非常有系統的收集保存起來,作為孩子成長的紀錄。看著孩子們由單純的線條進展到封閉的圖形,由平面的畫法發展到立體的畫法,由主觀的角度進步到客觀的角度,父母心中會有著難以言喻的欣慰。
如果父母親都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們的美術教育,或孩子們對畫畫方面有特殊愛好,做父母的,往往會把孩子送到私人畫室學畫,讓他們接受進一步的正規訓練。
美勞科的上課地點不再限於課堂內,老師常帶著學生們到公園、植物園等地寫生,這是銘傳國小五年級學生在校園中寫生的情形。
從兒童畫中剖析他們的心靈世界
許多兒童美術專家更對兒童畫加以探究分析,成為有系統的學說。譬如,某個小孩突然喜歡用暗色調做畫,表示他心理或生理出了問題;某個小孩畫爸爸打網球時,把自己的爸爸畫得比任何人都巨大,表示他對自己父親的崇敬。這種分析幫助父母從兒童畫中發掘孩子的思想和願望,深入孩子的童稚世界,對加強親子關係,有很大的幫助。
小朋友推出質樸的雕刻作品和版畫。
誰都可以學吹、彈、拉、唱
另一發展迅速的兒童藝能教育是我們的音樂教育。過去由於受到經濟和環境的限制,如果聽說那一家的小孩在學習彈奏某種樂器,往往會成為大家羨慕的焦點。現在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大部分的兒童多多少少會一、二種樂器,有些是學校音樂課中學來的,有些是從私人音樂室習得的。
過去,台灣沒有一貫的音樂專才教育學制,只在專科或大學設立音樂科系,國小及國中這一段可塑性最高的黃金時代,卻沒有適當的專業學校來培養音樂資賦優異的兒童,因而埋沒了不少人才。教育部有鑑於此,於民國六十三年起,分別在台北市福星國小、台中市光復國小、台南市永福國小設立音樂實驗班,加上歷史更悠久的私立光仁小學音樂班,發掘出不少音樂人才。今年,師大和台北市立古亭國小也開始合辦音樂實驗班。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學校跟進。
小朋友推出質樸的雕刻作品和版畫。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音樂班的訓練對象雖然是小朋友,但課程安排仍是嚴格的,學生們不但要吸收和普通班相同份量的國小課程,還要接受音樂學科和術科的訓練。學科採集體授課制,術科則是一對一的個別授課。每個學生必須在鋼琴、絃樂器、管樂器中任擇兩種做為主修和副修。光仁小學還設有國樂組,讓兒童把優異的音樂資賦同樣也發揮在國樂上。
音樂班的師資都是一流的。各大專院校音樂科系的教授,受過專業訓練、經驗豐富的音樂家,都是音樂班羅致的對象。
因此,音樂班的成就也是不同凡響,他們經常舉辦演奏會,把學習的成果公諸於世,接受大家的批評和指教。也經常參加國際性的音樂比賽,曾多次獲獎。光仁小學音樂班的管弦樂團和國樂團曾到菲律賓、美國等地訪問演奏,為國民外交盡了不少力量。
美勞科的上課地點不再限於課堂內,老師常帶著學生們到公園、植物園等地寫生,這是銘傳國小五年級學生在校園中寫生的情形。
快樂的孩子愛歌唱
國內兒童音樂教育的成就,並不只限於音樂班,目前幾乎每個學校都組成了管弦樂隊和合唱團。政府對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視,也不只是表現在音樂班上。每年台北市教育局和台灣省教育廳輪流舉辦台灣區音樂比賽,各校一律參加,先由各縣市選拔出代表隊,再參加台灣區的比賽。合唱比賽有個很具苦心的規定,就是必須以班為參加單位,學校中的每一班各組成一個合唱團,先參加校內比賽,選出優勝者代表學校,不可由全校中選出最擅唱者組成校代表團。這個規定,配合十幾年來一連串的比賽,早已為各校打開了昌盛的音樂風氣。
在一般音樂教學上,國內亦已走向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具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光仁小學的奧福教學法。
奧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認為音樂也是一種語言,而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習者置身於語言環境中,先學說話,再學認字、寫字,最後學寫作。兒童接受音樂教育也應如此,先讓他們沐浴在充滿音樂氣氛的環境中,去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再進而共同研習音樂。
敦化國小陣容整齊,訓練精良的管樂隊。
在玩樂中走進了音樂的殿堂
奧福教學法對學生來說,學音樂的確是件輕鬆愉快的事。一開始,他們只學習基本的兩個音,配上不同的拍子和有趣的唱詞,讓兒童反覆練習純熟後,再加入其他的音。所配的曲和詞都是最通俗,最能引起大家興趣的兒歌、童謠、遊戲、數來寶等,配合各種樂器,孩子們都玩得不亦樂乎。
他們所採用的樂器,包括:有調敲擊樂器、定音鼓、無調敲擊樂器、笛子和天然樂器。有調敲擊樂器是一種類似木琴、鐵琴的活動片樂器,只練習兩、三個音時,可把其他不用的音拿掉,這對初學者非常有用;無調敲擊樂器包括手鼓、鈴鼓、小鼓、大鼓、木魚、梆子、響板、鞭聲、銅鈸、三角鐵、小鈴、小鐘、雙鈴、沙球、鑼等;天然樂器就是人的手、腳、膝蓋、指頭等,也是奧福教學法的正式樂器。這些樂器都很容易學習,又不妨礙兒童的音感。
兒童們在優美的音樂氣氛中,很輕鬆、很愉快、自動的去學音樂,再由音樂中自然地領會出裡面所包含的樂理、拍子、節奏、旋律、和聲、樂器法等。不再像從前那樣,由老師口授,填鴨似的灌輸一些枯燥的樂理,要求兒童強記。
光仁小學音樂班畢業演奏會上的國樂合奏和低音管獨奏。
會演奏,還會作曲
發揮兒童潛在的創造力,是奧福教學法的目的。光仁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已有自己作曲、編詞的能力。期末分組表演時,他們都能夠毫不含糊的把西遊記、小紅帽等故事編成詩歌體,自己譜曲,配樂器伴奏,一人負責一種樂器,全組合作無間,已頗有樂團的風範。
至於在家庭方面,從前學鋼琴、提琴是富家子弟的專利,現在大部分的家庭已把它視為孩子們的副修功課。我們僅舉鋼琴為例,國內的鋼琴老師已達一萬人以上,私人授琴的招牌到處可見。許多父母紛紛將孩子送往鋼琴老師家,或請老師來家裡教授鋼琴,中等以上的家庭毫不吝惜的花費數萬至數十萬元新台幣為孩子購置鋼琴。
光仁小學音樂班畢業演奏會上的國樂合奏和低音管獨奏。
家長勤灌溉
父母們都非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懂得鋼琴的父母會儘量抽時間陪著孩子一塊兒練習,耐心地指正孩子的錯誤;對鋼琴外行的父母,也會提醒孩子多練琴;適度的給予督促。行經住宅區時,常常可以聽到叮叮咚咚的琴音,雖然琴藝並不純熟,所彈的曲子亦還未成調,但腦中浮現那幅父母陪著兒女練琴的天倫樂畫面,就足以讓人感到無限的溫馨了。
近年來私人授琴的鋼琴老師,在觀念和教法上也改進了很多。他們不再呆板地要求初學者從拜爾鋼琴教本一首一首地彈下來,而是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性向,選擇合適的曲子,並寓教學於遊戲中,採用許多有趣的音樂活動,使兒童願意去親近,主動去學習,在效果上,自然能夠事半功倍。
奧福教學法寓音樂於遊戲中,兒童輕鬆愉快,自然而然的認識音樂,吸收音樂。
鼓勵娃娃們跳
舞蹈兼具藝術和運動的雙重功能,對於好動的兒童來說,既可讓他們發洩過多的精力,又可從中培養高雅的氣質。
雖然到目前為止,小學還沒有正式開設舞蹈課程,但一、二年級的唱遊課有舞蹈性質,三年級至六年級的體育課中包含韻律這一項,任何運動會,絕少不了大會舞。而且台灣省教育廳和台北市教育局每年輪流舉辦台灣區民族舞蹈比賽,方式和音樂比賽類似,每個學校都必須參加,先由各縣市比賽,選出冠軍隊,再參加台灣區的比賽,自然而然帶動起各校的舞蹈風氣。
如果想接受舞蹈的正規訓練,可以到私人的舞蹈研究社去。近幾年來,由於舞蹈風氣大盛,舞蹈社愈來愈多,許多父母也積極的把孩子送去學舞。
舞蹈社的老師很有耐心的糾正每個小朋友的芭蕾舞基本動作。
三種舞蹈教學法
一般舞蹈的教學法有三種不同類型。第一類是民族舞蹈的教學,以既有的舞蹈作品為教材,譬如教兒童跳新疆舞,老師就按照這支舞的分解動作,一部分、一部分的教給學生,待學生學會了全部的動作,也就學會了這支新疆舞。第二類是芭蕾舞和現代舞的教學,老師把所有的舞蹈動作歸類,按照次序教給學生,學生學會所有的基本動作,就可以輕鬆自如的表演由不同基本動作組成的不同舞蹈。第三類是啟發式舞蹈教學法,讓學生們自己尋求適合自己的舞蹈動作,自由創作舞蹈,沒有統一的動作,也沒有既定的舞蹈作品。
大部分的舞蹈社都是採取前兩類的教學法,啟發式兒童舞蹈教學法正在萌芽階段,大約只有一年多的歷史,是由舞蹈老師林絲緞首先引進。她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材、性格和經驗,最能夠把握自己、瞭解自己的,恐怕也只有自己了。我們與其指定動作要求學生學習,還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找出自己的動作。」
林絲緞的啟發式兒童舞蹈教學法,由老師命了題之後,讓學生自己揣摩出適當的舞蹈動作,發揮想像力和創作力。
啟發式舞蹈教學的重點
通常在上課時,第一個小時都安排作體能訓練,先讓兒童們培養出舞蹈的情緒。第二個小時就是他們發揮創作力的時候,由老師提出一個具體的主題,讓兒童們自己設計動作。那些題目必須配合他們的個性發展,幼稚園階段比較自我中心,就提供他們個別獨立的主題,如:球、青蛙、貓、老鼠等;小學階段開始懂得和他人配合,則提供他們分組合作的題目,如:划船、房子、火和爐子等。
表演一項題目前,如果不經詳細觀察,絕不可能抓住精髓,林絲緞所選擇的題目,都是日常可見的具體事物,如果必要的話,她還會帶著小朋友做實地觀察。譬如有一次,她要小朋友表演風箏,小朋友顯得很困惑,她就把他們帶到郊外觀察大家放風箏的情形。回到舞蹈社後,小朋友的想像力和創作力立刻豐富起來,風箏迎風高飛、風箏斷線、落地、兩隻風箏交纏在一起……,看他們又翻又滾、又跑、又跳,動作之巧妙,花樣之繁多,真令人嘆為觀止。
從啟發式兒童舞蹈教學中,所能學到的正式舞蹈可能相當有限,因為這是個多目標的教學法。除了舞蹈外,還要啟發兒童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培養他們健全的身心。成效如何,需要時間來證明,目前因為施行時間尚短,一時無法下定論。但至少孩子們都玩得興高采烈,也滿足了發表慾。
旨在發揮追求「美」的本能
一般人天生有對藝術的愛好,二、三歲的幼童就喜歡抓著筆塗塗抹抹;跟著電視、收音機哼唱些不成調的歌曲;或和著音樂擺動小手小腿跳些自以為是的舞蹈。如果沒有適當的啟發和引導,這些良知和良能,可能在成長的過程裡消逝無蹤。
現在的兒童的確比過去幸運的多,無論是學校或家庭都非常重視藝能教育,並非希望他們將來每個人都能成為名家,而是希望他們都能培養高雅的嗜好,擁有健康、豐富的人生。
近十年來,我們兒童藝能教育的推展和改進,使得兒童們得以充分發展他們對藝術本能的愛好,而且由其中自然而然地造就出許多小小藝術家,能夠及早發現他們的天賦和性向之所趨,今後即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可以省去許多摸索徘徊的時間,對於未來他們在藝事上的成就,也就多了一分把握。而其他未能有突出表現的孩子,也在習藝的過程中,得到了一把開啟「美」的世界的鑰匙,因此終生受益無窮。